由李德(Wilhelm August Rieder)所繪的舒伯特水彩畫像,時為1825年。據舒伯特好友的說法,這是舒伯特最好的畫像之ㄧ。李德是一位作曲家之子,與舒伯特很要好,1823年之前就見過舒伯特。 摘自:西洋音樂百科全書‧浪漫時期音樂 |
浪漫主義音樂超越藝術界線
舒伯特之《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
第八號交響曲創作時間約在1822年,此曲僅第一、二樂章有完整的管弦樂曲譜,第三樂章只有九小節被管弦樂化,而其他部分則停留在鋼琴曲譜之型態,第四樂章則連個草稿也沒有。舒伯特未將此曲完成的原因眾說紛紜,但第一及第二樂章在形式處理及感情表達上都十分完整,也許對舒伯特而言,再加上詼諧曲樂章或終樂章都有畫蛇添足之餘。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奏鳴曲式。八小節陰沉的導奏與傷感的第一主題在在都令人領悟到生命中的陰暗面。即使是優雅的第二主題也在出現十八小節之後莫名的中斷。指揮家及德奧音樂權威Thomas Baldner認為:『舒伯特在寫作本曲時已感受到死神掠過的陰影。』舒伯特浪漫主義的本質在此樂章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樂章--流暢的行板。典雅的第一主題由小提琴娓娓呈現,與豎笛奏出哀歌般的第二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
B小調的《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Unvollendete)是舒伯特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由於這是一首未竟之作,因而引發許多穿鑿附會的謠言傳說,甚至有人將其杜撰成故事拍成電影,使得這首曲子更是家喻戶曉。舒伯特這首《第八號交響曲》與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德佛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被樂評家們稱為「四大交響曲」。
舒伯特這一年完成的許多支曲子,如歌劇《阿方索及艾斯特拉》、《流浪者幻想曲》、《降A大調彌撒曲》等等,都未曾引起人們的注意,但C大調的鋼琴曲《流浪者幻想曲》,卻預示了舒曼的部份交響曲及李斯特的一些交響詩型式及作曲手法。這首幻想曲分為四個部份,順序為當時一般流行的連環形式,且彼此互相流灌,以同的動機為基礎,而《第八號交響曲》的第一、第二也是以同一動機為基礎,說明了《流浪者幻想曲》所具有的預示性。
而《第八號交響曲》首次以抒情詩交響曲的型態出現於音樂史上,與布拉姆斯、布魯克納、馬勒等人的交響曲也有一脈相傳的關係。
浪漫樂派的音樂,往往能帶給人們具體的感動,它能夠藉由音樂的藝術表現,將兩個不同的世界連貫融合起來,也就是說浪漫主義的音樂是無界線的,因此可以合文學、詩歌等其他藝術互相交流。然舒伯特並不喜歡革命思潮,他的樂曲形勢大都承襲古典主義的手法,與後來白遼士、舒曼、華格納等作曲家所持的理論也有所不同,但由於它本身具有的浪漫素質,樂曲中便自然流露出折浪漫風格,這一首《第八號交響曲》便具有如此的特質。
據說此曲曾於一八二四年,由舒伯特本人委托胡登布倫納交給史泰爾馬克音樂協會,在那時,作曲家若受推薦為某音樂協會的榮譽會員,就應做一闋交響曲送交該協會圖書館收藏以為致謝,舒伯特為該協會的榮譽會員,因此在完成了第一、第二樂章之後,便把該曲交出,但由於全曲尚未完成,胡登布倫納也就不曾將此曲轉交給協會。
於是這首交響曲的樂譜便一直留在胡登布倫納的手中,舒伯特逝世之後,在藝術方面的成就更受推崇,許多人開始對他的作品展開蒐集工作,這首曲子能於一八六五年五月一日,由維也納樂有協會的管絃樂團指揮約翰‧郝貝克在胡登布倫納手中找到,並於同一年的十月二十七日首演,結果大受好評,很快便轟動全世界。
部份摘自:1.音樂巨匠(音樂與典藏系列 舒伯特)p24.25
2.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
http://ms2.hses.hcc.edu.tw/~hpo/inf/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