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拉克洛瓦
2007/04/23 22:27:33瀏覽1448|回應0|推薦2

德拉克洛瓦 歐仁德拉克羅瓦 (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國著名畫家,出生於法國南部羅訥河畔的阿爾代什省,曾師從法國著名的古典主義畫派畫家雅克路易大衛(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學習繪畫,但卻非常欣賞尼德蘭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巴洛克藝術的大師)的強烈色彩的繪畫,並受到同時代畫家熱里科的影響,熱心發展色彩的作用,成為浪漫主義畫派的典型代表。他的畫作對後期崛起的印象派畫家和梵高的畫風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著名畫作「自由領導人民」是對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名作「悲慘世界」的呼應,這幅畫曾被印入法國政府發行的100法郎的鈔票和1980年的郵票上。

畫風1832 年的北非之旅,為他敞開了一個嶄新的視野,從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生活、動物的題材,拜倫詩句裏的意象,到土希戰爭的典故,都成為德拉克洛瓦創作巨幅作品的題材。這使得他回到法國以後的畫風從以往的神話題材和學院畫風轉移為東方風格,這種轉變是因為東方風格的繪畫題材新穎、色彩鮮耀、形體完美並在作品裡有了互補色並置的畫法。充滿強烈的色彩及燃燒的熱情,高呼繒畫的自由與解放。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充滿活力的佈局、富於動感的畫面、奔放的線條和帶有鮮明色彩的筆觸,動搖了一切視覺的習慣。

作品介紹

但丁小舟(但丁和維吉爾共渡冥河

 

 

 

 

 

 

 

 

 

 

 

 

 

 

 


   這幅畫根據《神曲》﹝Divine Comedy﹞的故事,表現站在船中央的但丁﹝Dante﹞被維吉爾﹝ Virgil﹞引導乘著卡隆的渡船,穿過地獄湖的情景。畫中在風浪裏顛籐的小船,象徵著人們被激情所折磨的情景,和被死亡威脅的悲劇,這樣的主題在德拉克洛瓦的畫中時常出現。在這幅畫裡,他運用了對比色調,以突出主題,兩個站立的、裹著大衣的人物的衣著色彩,為互補的綠色和紅色;這和慘烈的旋風以及一群撲向渡船的冥界裸身人物,形成鮮明的對照。

 

 

薩旦納帕路斯之死

 

 

 

 

 

 

 

 

 

 

 

 

 

 

 

 

《薩達那培拉斯之死》是一幅激昂、無法、充滿情緒的畫,其中表現出人類在暴亂時的野蠻、淫蕩和病態的殘忍,它可以說是浪漫主義時期最浪漫的一幅畫。這幅畫在描述亞述國王被圍困在尼尼微宮中,為了不讓他擁有的一切財產落入敵人之手,於是命令宮中的官吏屠殺他的馬匹、妻妾。圖中左上方坐躺在床上的沙爾丹納帕勒親眼目睹這個場面,各種扭曲人體以對角線的安排以及金子和鮮血的顏色,突顯這場東方屠殺的猛烈。

 

 

 

 

 

 

領導群眾的自由女神

1830 年 7 月「光榮的三天」裡,巴黎有產階級加入了大學生和無產階級奮起反抗政府的行列,這場反對查理十世的爭戰,使得畫家和作家們激情澎湃。作為其中一員的德拉克洛瓦,以《自由領導人民》這幅畫顯示了他參與國家政治事件的決心。這幅畫有著鮮艷的色彩、強烈的明暗對比,和生動細膩的表現力,畫面傳達出的訊息發人深省,使觀眾彷彿身歷其境。德拉克洛瓦並沒有參加 1830 年的革命運動,但他是國民衛隊的成員。因此他把自已畫成在自由女神右側的人物,一個頭帶高帽、手持長槍的青年知識份子。這幅畫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政治意義,除了作為政治宣傳之外,這幅畫是繼哥雅之後的第一幅關於近代政治的畫作。畫中旗幟上的紅、白、藍三色,和匍匐在自由女神腳下、仰臉、受傷的青年身上所穿的藍色長衫,以及頭上的紅巾,襯托著畫中的灰色和赭色的色調。整幅圖看起來構圖嚴謹,色彩協調,主要形體具有精確性和動態感,產生一種激情和真實感,使它成為近代政治畫的代表。

剖析:

 

 

 

 

 

 

 

 

 

此畫在結構上遵循嚴謹的幾何圖形,使畫中人物圍繞著中心人物排列。畫的佈局呈三角形,頂點是自由女神握著旗桿的拳頭。

 

 

資料出處:http://my.so-net.net.tw/pitaya/art9_2_1.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062402708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delacroix/delacroix.ht

          http://www.aerc.nhcue.edu.tw/4-0/art/s20/new_page_4.htm http://class.tngs.tn.edu.tw/9504/20404/浪漫主義繪畫.files/frame.htm#slide0047.htm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9108272002&aid=91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