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鄉土心‧歷史情6----台灣光復時期
2014/07/08 14:40:03瀏覽371|回應0|推薦3

 

 

作者:林玉書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一錯冤況1五十年,重看白日掛青天。民生乍許2辭奴隸,家祭翻教薦豆籩3。拍手脫他愚弄策4,昂頭還我自由權。且欣終始志能徹,庶免紅顏5面祖先。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臥雲吟草》。詩題中的「乙酉」,指的是1945年,該年的1025日,舉行盟軍在臺灣的受降典禮,由末代總督安藤利吉代表日本,中國的陳儀代表盟軍接受日本投降,這場受降儀式,也就是詩題中所謂的「光復盛典」。
詩作中洋溢者脫離日本殖民桎梏的喜悅,急著祭祀祖先,報告回復中國籍,以及慶幸自己不用因為日本國籍,而愧對祖先的心情,生動的描繪出當時臺人對「光復」的欣喜之情。
以後見之明來看,這段時間可以說是臺灣與國府之間的短暫蜜月期,臺灣社會普遍對國府投注過高的期待,一如詩中所謂的「昂頭還我自由權」的盼望,當劇烈的族群利益衝突與政府貪腐不斷發生,期待快速轉為失望,甚至是更劇烈的憤恨,終究導致了228事件的發生。

【作者】

林玉書(1881-1965),字臥雲,號六一山人,嘉義人。明治29年(1897)畢業於嘉義國語傳習所,隨即進入嘉義醫院擔任通譯。明治31年(1899)考取臺灣總督醫學校,畢業後返鄉任職於嘉義醫院,為嘉義市首位臺籍西醫。明治43年(1911)與嘉義地區詩人共創「羅山吟社」,大正12年(1923)加盟鷗社並受聘顧問。昭和2年(1927)與鄭作型、羅峻明創立「國黌同藝會」,研討詩文書畫。5年(1930)與蘇孝德、張李德和等人設「連玉詩鐘會」。對嘉義地區文藝社團之參與頗為熱衷。林氏兼善詩書畫,著有《臥雲吟草》、《臥雲吟草續集》、《醉霞亭詩集》外,另有《讀老隨筆》、《六一山人讀書筆記》、《摭拾錄》、《什記》等未刊。

【注釋】

  1. 況:副詞。乃,就。
  2. 乍許:剛剛容許。
  3. 薦豆籩:豆籩,祭器,木製的叫豆,竹製的叫籩。薦豆籩指進獻供品。
  4. 愚弄策:指日本殖民政策。
  5. 紅顏:紅著臉,羞愧之意。

【鄉土心‧歷史情---台灣光復時期】

     二次大戰後,臺灣人普遍以歡欣鼓舞的心情期待心中『祖國』的來臨,然而號稱『祖國』的政府,卻以征服者的心態來接管臺灣。首先,國民政府在台灣設立了『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作為統治台灣的總機關。這個機關擁有行政、立法、司法、軍事等各種權力,好像日本時代總督府的翻版,延續了類似日本時代的殖民體系。因此,許多滿懷期待和理想的臺灣人,看到這種體制出現後,都失望戲稱為『新總督府』。當時擔任臺灣行政長官兼臺灣警備總司令的陳儀,則被稱為『新總督』。戰後臺灣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項資源,幾乎完全壟斷在這所謂『新總督府』的體制下,也為之後的二二八事件埋下伏筆。

 臺灣人民經歷日本五十年的殖民與歧視,能夠重回祖國懷抱,紛紛表示歡心慶祝之意,並準備以殺豬宰羊的方式來歡迎大陸來的軍隊,但看到上岸的是一群衣衫襤褸、吵雜無序、買東西不給錢、坐車不買票、隨地吐痰小便的大陸兵,馬上就由滿懷喜悅變成輕蔑。而接收的官員貪污腐化的情形嚴重,種種劣行,引起臺灣社會不滿,而糧食生產不足,發生更嚴重的通貨膨漲。陳儀建立專賣局與貿易局,反而提供官吏貪污的機會,因此也產生了五天五地盟軍轟炸驚天動地、台灣光復歡天喜地、官員接收花天酒地、政治混亂黑天暗地、民生痛苦喚天叫地的說法。

光復之後,從前被日人徵到海外的臺灣青年陸續回來了,大家都抱著很大的希望回來,以為臺灣既然回到祖國的懷抱,就可以為臺灣的建設努力。但工廠一接收就無法開工,經濟事業又被官僚壟斷,政治方面又無路可走,不得不徬徨於人生的十字路口,導致臺灣失業人口激增,成為社會動盪的潛在因素。而物價又無止盡的漲,使這些純真的少年們義憤填膺,覺得祖國竟是如此的腐敗黑暗,於是排斥外省人的心理便逐漸醞釀起來。日本統治時期,臺民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均難獲得平等的對待。不少知識份子對臺灣光復充滿期待,對政治更是熱衷,但期待越大失望就越大。

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才經過一年半的時間,臺灣社會由守法整潔轉變為政治嚴重惡化、物價上漲、疾病流行;政治由清明有效率轉變成貪污新聞頻傳,加上長期隔離、語言不通、教育背景及生活習慣的差異,加深了彼此的鴻溝,臺灣人民對政府的態度也由熱烈歡迎轉變為痛心疾首。抗爭,一觸即發!

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臺北發生專賣局人員打傷菸販與槍殺民眾的事件,當天查緝小隊在臺北市南京西路附近查緝,但僅查獲一位四十歲的寡婦林江邁的私菸,查緝小隊欲將林婦香菸、現金悉數沒收,林婦告以生活困難,跪地苦苦哀求誤將香菸、現金全部帶走,拜託歸還專賣菸和現金,圍觀路人也替林婦懇求,但查緝員不允所請,還以手槍槍柄敲擊林婦頭部,以致林婦頭破血流,昏倒在地。查緝人員惡劣的執法態度,使圍觀的路人群情激憤,蜂擁而上,查緝人員眼見事態不妙,棄車奔逃,群眾在後緊追不捨,在情急之下向民眾開槍,擊中旁觀路人陳文溪。二十八日群眾聚集在行政長官公署前請願,要求懲兇,卻遭駐軍掃射,造成人員傷亡,引爆民眾對政府不滿,部分民眾攻擊憲警機關、毆打外省人以卸恨。

這種洩恨式的報復,引起地方仕紳的不安,為了穩定局面,士紳與民意代表在陳儀的同意下,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一方面安撫民眾,恢復秩序,另一方面向政府提出各項改革要求,島內騷動狀態遂逐漸平息下來。陳儀初以兵力不足,為穩定局面,一面表示會虛心接納民眾的意見,另一面卻以叛亂為由,電請中央政府派兵來臺鎮壓,隨即展開大規模掃蕩鎮壓,後來更以清鄉為名,金行全臺的清查戶口、搜索和逮捕,各地不斷有人被捕槍斃,且都未經公開審判,臺灣到處充斥著冷冽的肅殺之氣,首當其衝的竟是『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委員,無辜受害的民眾更是不計其數。二二八事件後,政府廢止行政長官公署,改設省政府,並派員來臺灣調查,臺灣人民在經過了二二八事件的流血大屠殺後,卻緊接著進入高壓統治的『白色恐怖』陰影。更使得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傷口不但無法癒合,反而在長達二、三十年的白色恐怖中隱隱作痛,留下一道歷史的傷痕。近年來,政府陸續採取一連串的善後措施,藉以弭平此一事件的傷痕,民國七十九年,行政院成立『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及『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重新調查真相。民國八十四年,李總統代表政府向受難者家屬致歉,並發放補償金。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要撫癒歷史的傷口,期待陽春花開的一刻。當我們回顧歷史,不該只學會在不幸的過去中唉聲嘆氣,或者是單純指責哪些人,我們應該從歷史中記取教訓。亡者已矣,來者可追,仇恨可諒,歷史難忘。台灣所發生的每段歷史,我們都應該牢記史鑑,願臺灣各族群今後無分彼此,共創安和樂利的社會,讓二二八事件永遠成為歷史。

無心驚擾山中的寧靜,原不該將腳印踩得太深;無意撕毀現實的假面,又何必鑲嵌夢的浮雕。或許,沒有人能阻止時代不斷向前飛躍,但是這並不意味必須完全踐踏過去,樹木的移植必須依附舊土,更不能完全斬斷他的根。福爾摩沙,美麗的寶島,是我記憶中最深、最美的地方。『鄉土心.歷史情』就是在描述風風雨雨的臺灣近代歷史,它經歷了明鄭逐荷、回歸清廷、清廷治理、日本侵台、日本統治及臺灣光復時期,即使屢遭地震、颱風等災異肆虐、戰爭砲火無情且不停歇在寶島流竄著,臺灣先民依舊冒著風霜雨露,披荊斬棘、不畏艱辛打造出自己的家園,就像是終日低著頭、踩著泥土的臺灣牛,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謙虛、不張揚,依舊展現出堅韌、勇毅、不畏強權的精神特質以及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這是臺灣一切進步力量的泉源,而多元人文瑰寶無不囤集,也豐富臺灣文化的內涵。

        如今的社會儼然已成為本土化時代,本土化就是將國家認同與鄉土結合,以臺灣為優先考量,讓一切施政與教育以臺灣為中心向外擴張,讓政治體制適合這塊土地,讓居民參與並決定這土地的政治與前途,讓產業與科學在臺灣生根,並重新肯定重視並發揚臺灣各母語及台灣土本文化。若沒有本土化的認同,在國際上只會被同化,而且拿不出任何文化特色來吸引其他國家。

       

        盱衡時局,環顧亞洲,台灣擁有絕佳的地理位置、珍貴的文化資產、深厚的人文素養、日趨成熟的民主、活力創新的企業、多元和諧的社會、遍佈全球的愛鄉僑民,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也曾締造過『經濟奇蹟』,為許多開發中國家塑立許多模範。但臺灣的國民所得雖已達開發中國家標準,但是太過於向『錢』看的結果,導致貧富差距加大,急於邁向現代化,在文明的軌道上狂飆猛進。然而在經濟起飛、發展進步的背後,臺灣從大自然、社會結構到人民的價值觀,都付出了巨大代價,疲憊不堪,犯罪問題及生態破壞問題亦日益嚴重。也期許可以透過制度與教育的努力著手,建立一個自由、安全的合諧社會。

       臺灣畢竟是一個資源有限的島國,對外依存度相當高,在過去台灣充分發揮海洋國家的優勢,已成為世界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但是受到國際競爭的結果,部分傳統產業已然逐漸失去競爭力。如今,立足臺灣,放眼世界,臺灣如何在國際分工中,由斯土斯民出發,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社會中,運用臺灣得天獨厚的優勢,持續取得領先的地位,如何在經濟穩定發展與生態維護保育上取得相對的平衡點,都是政府與人民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

       面臨日新月異的科技化資訊時代,戰爭與災異,或許現在才正要開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8820572002&aid=1488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