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鄉土心‧歷史情5----日本統治時期
2014/07/06 23:18:31瀏覽377|回應0|推薦1

                                                           共榮圈

 

作者:黃景岳

2014 戰爭與災異/戰爭

秩序翻新1奠肇基,亞東民族洽融時。善隣友好欣携手,具眼同憂2觧笑眉。桎梏鎖除酬夙願,美英人逐慰心期3。平和指日歡聲湧,德化4南方雨露滋。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載於《詩報》,第267號,昭和17年(194237,頁15。詩題的「共榮圈」,指的是大東亞共榮圈的概念,這是戰時日本提出的一個政治理念,即在日滿華三國同盟的基礎上,驅逐殖民東南亞的英美荷等白人勢力,建立一個由黃種族群團結起來的政治聯盟,當然不言可喻的是,這個黃種聯盟當然得以日本為盟主。
擺脫白種殖民的訴求,對兩百年來飽受殖民壓迫的東亞各民族而言,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政治宣傳,而隨著日軍的快速南進,1月攻下馬來半島,2月占領新加坡要塞,俘虜13萬英軍。戰無不勝的日軍,讓解放各民族、建立共榮圈的宣傳,似乎成為指日可待之事,而臺灣社會也瀰漫著一股即將戰勝的樂觀氛圍,發表於3月的本作,可謂詳實反映了這個階段的社會氣氛。

【作者】

黃景岳

【注釋】

  1. 秩序翻新:此為日軍宣傳口號之一,意指改變由英美主導的世界秩序,改由日、德、義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2. 具眼同憂:有識見之人的共同憂慮,此指白種殖民體制而言。
  3. 心期:心中的期待。
  4. 德化:以德行感化。

【鄉土心‧歷史情---日本統治時期】

18956月,臺灣島彷彿飄浮起來,一夕之間,從滿清的天空飄落變成插滿日本太陽旗的土地,一場領受異族文化的歷史旅程於焉展開。從社會的角度看,中國割讓臺灣給日本,臺灣被迫開始走一趟政治苦旅,成為帝國主義的殖民之地。

皇民化運動的目的是要從精神上徹底消滅臺灣人意識,是日本殖民統治當局對殖民地人民的一項洗腦運動。而皇民化運動下的臺灣人,要以日本國家神道信仰取代殖民地傳統信仰,要求將家中的神龕改成敬拜『天照大神』,在家供奉神宮大麻,並推動神社參拜,砍燒臺灣人家中的祖先牌位和神佛像,每天要向天皇肖像行禮,升旗時還要遙拜皇宮,祈禱日本武運長久,社會上停止報紙漢文欄、廢除漢文課程、廢除臺灣服、禁止傳統戲劇演出、嚴禁講臺語,甚至禁止臺灣人民唱『丟丟銅仔』等民謠,並推動日語運動,鼓勵改為日本姓名,而這一切就是希望讓臺灣百姓認為自己已經是個日本人。

全詩由特定的『大東亞共榮圈』下筆,以點到線,由線到面,選擇戰事勝利的片段,以及事件描寫的細節,將之組合排列,共同表現一個範圍的主題,因而產生『眾星拱月』的效果,某事、某物就由靜止狀態轉而呈現活躍的機能,涵蓋這些具體形象的感染力,鞏固全詩中心明確的題旨,如此可以加強讀者腦海中的印象,結合閱讀時的資訊,傳達文字密碼於心中,亦是表現作者高明手法與高深功力的時刻,發展出一種熾熱的激射力與點燃思維細胞的火花。

我常常在想,曾經聽年長的長輩說起日據時代的往事,往往只有懷念,卻沒有抱怨,似乎被殖民的生活並不如所想像的那樣悲苦,甚至還有些許感恩的情緒。後來歷史告訴我真相,原來日本人為了殖民的需要,在臺灣進行了許多現代化的建設,希望其第一個殖民地能夠自傲繁榮,包括:改善整個衛生環境、統一度量衡、成立臺灣銀行、建立郵政、電信、航運、鐵路、公路等交通建設,使大工廠享用低廉的電費,形成台灣完整的工業化架構也是今後臺灣進入工業化所擁有的必備條件,為此老一輩的長者感念不已,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人的一切現代化措施工程,都是為殖民政府奠下統治的基礎,一方面便利日本的殖民掠奪,另一方面也推動臺灣的現代化,但一言以弊之,都是為了把臺灣建造成具侵略性的基地,大東亞共榮圈的一部分罷了

1942年,因應戰爭的需要,日本人戰線擴大到南洋一帶,日本泥足深陷,全國逐漸進入所謂戰時體制,繼而孤住一擲,發動太平洋戰爭,國力消耗甚鉅,人力物力俱窮,戰爭的利爪,不僅波及平地的人們,也伸進深山原住民部落,能吃苦耐勞、精於山林作戰的台灣原住民青年自然成為先被考慮的不二人選。日軍為了擴充兵源,總督府在臺灣招募志願兵參戰,動員原住民青年組成『高砂義勇軍』,徵募臺籍青年擔任士兵或軍伕,1945年正式在臺灣實施徵兵制,許多無辜的臺灣人被送往戰場充當炮灰,最終變成了戰爭的犧牲品。當時臺灣人軍屬、軍伕高達十二萬多人,而慰安婦、軍工廠甚至神風特工隊都有臺灣人的身影,據估算臺籍子弟約有三萬人戰死,原住民戰死者約三千多人。

高砂義勇軍的悲劇前陣子才被報章雜誌大幅報導,也才使世人重新了解這段歷史下的悲劇,發掘了更多高砂義勇隊的秘辛,遺憾的是,那段血淚的歷史在多數的臺灣史籍中付之闕如,李光輝的出現,勾起世人模糊的記憶和曾被忽視的歷史!李光輝,阿美族的本名叫史尼育,日文名字叫做中村輝夫。1943年,他被日本政府召集,加入『高砂義勇軍』,職任上等兵,隨軍到南洋打仗。1944年,他在印尼摩錄泰島脫離部隊,獨自躲入深山過活。直到三十年後,也就是1974年底,才被印尼的軍方發現,真的可說是現代版的魯賓遜。隔年元月,被接回到臺灣。消息一出,遂成為全世界新聞焦點,很多人都想知道,他是如果度過這三十年的?其實,他所用的無非是他從部落生活學習到的野外求生技能。抱著強烈與家人再見面的心情,他在叢林裡蓋了一間兩公尺見方的茅屋,作為棲息處,他動手清出一大塊空地,種植甘蔗、香蕉及各種根莖作物以供食用。他也獵取動物,但害怕槍聲惹來注意,因此他用的是陷阱。三十年後叢林外世界已然翻轉,直到李光輝回到文明世界,他才驚訝得發現戰爭早已結束,但世界早已和他脫勾,等他知道元配再婚已有二十年,也只能黯然成全。一年後,在臺東縣成功鎮,政府協助李光輝蓋了一棟新屋,但這棟新屋,他並沒有住多久。19796月,他就因肺癌去世。

換個角度來思考,戰場劫後餘生的李光輝,在戰後回到已然改朝換代的中華民國,原來日本語的世界,突然之間變成北京話的世界,收音機、電視等大眾媒體的語言、意識型態一夕之間全然改變,身為高砂義勇隊的他又成了寂寞失落的一群。也只能說戰爭是無理而殘酷的,李光輝曾經見證到戰爭第一線的血腥衝突、英勇戰鬥、慘無人道的暴行與戰場上的煉獄與絕望;即使時隔數十年,依然無法從記憶中抹去。而他的人生,殘酷滲入生活每個角落,到了怵目驚心的程度,最終也因為戰爭而虛度多少荒唐的歲月,戰爭給他帶來的不僅是肉體上的創傷,而且是心靈上的悲痛!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每一個激浪,都是一次能量的閃爍。山水有幸,詩人借山水寫心事及史事,三國時代赤壁的江山,也因為戰事的蔓延承載著英雄豪傑的流風餘韻,也承載了東坡千古絕唱,到今天《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三國、赤壁、大江東去,依然勾引起無數人的詠嘆!我知道你的靈魂很難安息,都將那激動的七魂六魄寄宿在詩文裡,在大江裡翻滾著、沸騰著,好歹你也是千古風流人物。因此,當時還有許多臺灣人,每當想起痛失台灣之事,悲從中來,就想透過歌曲來傳達心聲,於是就唱起《一隻鳥仔哮啾啾》這首能表達內心感傷的民謠,如同弄破窩的小鳥一般,常常遍啼至三更半夜仍不止,隨時想找人復仇,而歌詞中以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概念來敘述日本的野蠻霸道,活生生見證了殖民歲月中臺灣人的憤怒無奈,因此這首歌可以說是臺灣民謠中,最具歷史意義的歌曲,也是最動人且帶幾分傷感的民謠。由此可見,詩歌的影響力,真可謂古今皆然!

歌詞是這樣寫的:

嘿!嘿!嘿都一隻鳥仔哮啾啾 

哭到三更一又半暝找無巢荷嘿荷
嘿!嘿!嘿都什麼人啊甲我撞破一個巢 荷哩
乎阮抓著不放伊甘休 荷嘿荷

  

而李喬在《寒夜三部曲》中第三部《孤燈》中,寫的是台灣光復前後台灣山村的非人生活,以及十萬青年赴戰南洋的事蹟,深刻敘寫出當時因戰爭發生打亂、打散的臺灣社會,青年冤死異域,土地、人民都遭受搜刮掠奪,敘述半個多世紀臺灣人民為土地、為生存承擔苦難,奮勇爭鬥的歷史,這裡有被殖民者的生命情懷,交揉了他們的生活情調,譜成了一首悲喜交集、愛恨交織的樂章,緊密的連結了人民與土地,但同時也映照出臺灣的歷史軌跡及刻劃出臺灣人的堅毅精神。

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每一場戰爭都是一個時代的濃縮。但當戰爭的記憶已在臺灣這承平的島嶼上逐漸退去,我深刻察覺我們這一代的臺灣人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個人需要安身立命的位置,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應該學習透過網路跟上整個世界的脈動,而不是沉迷於網路那個虛擬的世界,如果一個國家社會在茫茫國際間,既沒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又不能建立自己的特色,只是隨強國而逐流,以霸權馬首是瞻,甚至仰人鼻息,我們將永遠都找不到自己立國的精神。尤其是臺灣,本身在國際間立足已屬不易,自信與危機是我們劍上的兩面鋒,更應該讓世界走進臺灣,培養宏遠的國際觀,發揚自己的文化特色,肯定自己的優良傳統,並能秉持多元人類信念與價值,進行價值選擇及參與國際社會,方能在國際間找到自己的定位!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8820572002&aid=14837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