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山林土地是我書寫的唯一 -蔡文章
2010/02/21 21:33:45瀏覽3419|回應1|推薦8

蔡文章一攤開記憶及現實生活裡的山林土地,就是他無邊無際寫作的稿紙。

只要談起文學,蔡文章老師啟動的熱情,就無法停止下來,只有不斷往前衝刺的份。凡是土地山林的東西,都是他最感興趣的題材,天下萬事萬物無一不可入其文章。寫作快半世紀,最快樂的事,就是碰到像葉老(國寶級文學大師)、鐘鐵民老師,讓創作視野,從這塊土地出發,奔躍到地平線的最遠端

 

小林國小開啟其創作之路-靜靜的山林

民國三十六年出生在高雄縣崗山鎮的蔡文章,說起他的文學創作之路,不得不談到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在八八水災被滅村的高雄縣小林村。

民國五十七年時,剛從屏東師專畢業的蔡文章,年僅二十一歲,他想要擁有難忘的山林生活及教書經驗,剛好被分派到偏遠的小林國小。不過,年輕的他,還真不知小林國小如此偏遠。

蔡文章回憶說,四十年前,他從崗山要到小林國小教書,交通非常不方便,必須先搭車到楠梓,再轉車到旗山,從旗山再一次轉車到甲仙,到了甲仙住一個晚上,隔天再走四、五個小時的山路。其間他還要穿越楠梓仙溪,說穿山涉水真是不為過。到了隔天下午,蔡文章才到位於山林深處的小林國小報到,開始他的教師生涯。

到小林國小教書,蔡文章被大自然原始的山林,震撼了心靈。他整天在山嵐之間生活,文學的靈感自然湧動到稿紙上來,那時他把在小林國小的山林生活點滴,寫成生平第一篇文章,投稿到中央日報,開啟了他寫作的天地。

蔡文章說,他原本從小喜歡畫畫,但小時候環境不好,連買畫紙水彩筆的錢都沒有,想不到到了小林國小開始投稿之後,發掘自己寫作的興趣,不但第一篇稿費高達200元,等於自己一個月薪水的一半,並且迴響很多,備受肯定。他內心決定,從此自己要投入創作的道路。

蔡文章在小林國小待了將近五年,發表了不少文章,都以小林國小的山林生活為主題,後來他集結這些作品,出版了生平第一本書《靜靜的山林》,該書獲得台北市政府優選著作,讓蔡文章正式跨入文學寫作這條道路。

提起這個讓他萌發創作靈感的學校,讓他百感交集。民國九十八年的八月八日高雄縣小林村被滅村,小林國小難逃惡運,整座學校被掩沒在土石堆裡,但埋不掉的眾人對該校的記憶。

蔡文章說,小林村會被滅村讓他感到很奇怪,他與小林的情感非常深厚。四十年前他在那邊教書時,整個山頭跑透透,如今這個村落不見了,讓他非常遺憾難過。

事實上,去年八月五日,梓官國小校長交接時,他應邀前往致詞,他還提到他當年第一個教書的學校就是小林國小,巧合的是,小林國小的校長、他畢業自該校的學生,都在那天打電話給他,和他聊天,大家談到小林國小都有深厚的惰誼,彼此欣欣相惜。

想不到過了幾天,一陣山崩地裂洪水暴漲,小林國小從此消失不見,這一切彷彿有預兆似的,雖然小林國小被土石流淹沒,但卻讓他重新再和小林國小有了生命與記憶的聯結。  

   

與國寶級大師葉石濤的深厚情誼

蔡文章在民國六十二年,從服務五年的小林國小,調往家鄉崗山鎮的梓官國小服務。蔡文章說,當時國寶文學耆老葉石濤在甲圍國小教書,該校離梓官國小不到三、四公里遠,當時葉老早已文名遠播,他常騎著摩托車,騎去甲圍國小拜訪葉老,請教有關文學創作之事,兩人雖相差二、三十歲,卻從此締結近三十年的深厚情誼。

蔡文章說,當時台灣還沒有戒嚴,葉老又曾因涉及白色恐怖的案件被當局關過,所以事事十分小心謹慎。他去找葉老時,兩人常沿著學校附近的小溪,葉老一邊撿石頭,一邊和他聊文學,但為求安全起見,葉老總是東看西看,怕有人監視。

蔡文章說,從葉老那邊獲得許多豐沛的文學養份,都讓他一生受用。眾所皆知,葉老在台灣文學的成就,主要是在開創台灣文學史的研究天地,他在提攜後進方面更是不遺餘力,葉老常叫他一定要勤於寫作,不能有所中斷,在台灣當作家雖然很辛苦,但一旦走上文學之路,就要為台灣文學全力赴地創作。

為了生計,蔡文章在民國七十一年在台南市開設補習班,這段時間台南、高雄兩地跑,他與葉老較少聯絡。不過,葉老時常關注他,不但替他的新書寫序,並且鼓舞他要多寫些振奮人心的鄉土作品。

直到民國九十年時,他從學校退休,補習事業也告一段落,有了更多時間陪伴葉老,他時常帶著上等的烏龍茶,請葉老品茗喝茶,兩人天南地北聊文學。而在葉老的推荐之下,蔡文章獲得高雄縣鳳邑文學獎文學奉獻獎。     

蔡文章說,葉老在文學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很少人知道,葉老在考古學方面更是十分有研究,並且有驚人的成就。葉老曾在八十年代,在甲圍國小附近的後勁溪、青埔農場一帶,發現大量的貝塜、黑陶等古物及化石,後來被學者鑑定為「青埔遺址」,是大湖文化的一部份,年代大致距今二千至三千年左右。不過,很可惜的是,葉老從學校退休後,將這些珍貴的文物捐獻給學校,如今卻遺棄丟失,讓人相當遺憾。

蔡文章對於葉老晚年疾病纏身,相當不忍,他在葉老住院那段時間,經常到醫院探視。他對葉老堅忍不拔的毅力,銘記在心,對於葉老的辭世,只能告訴自己日後要多寫作,以缴交漂亮的文學創作成績單,才能對得起葉老的在天之靈。

   

植根於土地的散文篇章

蔡文章的文學創作,大都圍繞著與土地、山林有關的人事物,描寫戰後台灣社會的多元面貌。這些作品,大多是副刊邀稿請他撰寫專欄,他以一個大主題為出發,在寫到六、七萬字左右,即集結成書。

蔡文章的好友知名詩人向陽,如此形容其作品特色︰「多年來他的散文作品,無不環繞著台灣的土地與人民,他歌詠變調的小鎮,懷嘆將頹的舊城。他回顧鄉土的逝昔,追念流轉的歲月,他疼惜城鄉的轉折,記敘人的流離…..,凡此種種,透過他樸實而不虛華,流暢而不流氣的筆,四十年來台灣的土地與人的映象,正確地反射在讀者的眼底裡,也甘醇地喚醒了讀者的回憶….

知名文學評論家彭瑞金則以「蔡文章的赤腳文學體驗」,論述蔡文章的文學風格。他指出,蔡文章的散文「取材內容相當廣泛,從述往懷舊、人情世態的感思、環境生態保育的關懷、古蹟的巡禮、民俗民生的報導批評,都曾經是他文學關注的範疇,….,都相當程度地透露了他做為一名散文家關懷事物的範圍和層次,也相當程度呈現了一名九十年代散文作家的文學質素和修為 

攤開數十年來,集結的散文集子,蔡文章如數家珍,說出每本書在其文學創作的生命歷程。其中《泥土味淡淡香》、《攜手走過童年》、《麵粉袋》、《綠色的夢 》等書,大都描寫民國四、五十年代,還沒有經濟起飛的台灣社會百態,雖然物質生活匱泛,卻最讓人回味當年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最純樸的大自然、最厚實的生命真義。

其間蔡文章更應副刊之邀,將他喜愛的花草百卉寫入散文作品裡,集結成花香四溢的《花之翩翩 》一書。蔡文章更懷帶一顆熱愛鄉土的心,驅策他寫作《高縣行腳》、《高縣風情》等描繪家鄉民土風情的文學創作。如今從小學及補教界退休的他,開始以雙腳行百里路,完成他以前想踏遍大地遊歷各地的夢想,創作《行雲山川》一書,見證世上波瀾壯闊山川,以及島上風起雲湧的人文風景。

蔡文章說他最偏好懷舊的散文創作,他說自己的文章,「它們都是透過回憶,表露對逝去的美好歲月珍惜與感恩,寫這些篇章時都給我予我強烈的心靈悸動,而想以較感性的筆調去訴求關照,只希望大家共同珍惜,愛護這片土地上的人事物地。」

蔡文章在作品裡,引導我們再度重新回到歷史現場, 看到那些曾經是過去生活的一部份,如今因時代轉變遷,消失無蹤的懷舊用品及記憶,像是「麵粉袋」、「彈珠汽水」、「防空壕」、「木片便當盒」、「呷番薯」,都曾是四五年級人士的生活環境及民生物件,但是轉瞬間,時光之河匆匆流過後,一切都成了舊時代的的東西,我們只能憑籍文字及記憶感念所有逝去的美好

蔡文章筆下,一個熱騰騰的番薯,在那個食物極度缺少的年代,就能溫暖我們的脾胃,讓人們不再飢餓,並且帶出無數的生活樂趣。蔡文章在一篇名「呷番薯流口水」的作品裡,如此描寫當年台灣人的生活態度,雖然物質生活極度貧窮,但靠著一堆從大地冒長出的番薯,人們便能吃得飽足過得有趣,他寫道:

炕番薯是一種群體的活動,充滿野性與趣味性,尤其當土窯被挖開後,一個熱騰騰香噴噴的番薯,迷住了所有在場的小孩,而就在口水將流下來那刻,大家都分到了番薯吃。番薯埋在土窯裡,味道沒外洩,特別香,酥酥的,連皮都可以吃,百吃不厭

除了番薯一文,散發著時代的食物芬香外,蔡文章更籍著「菜尾仔」一文,告訴我們在生活還不富裕的時代裡,多少人將別人吃剩下的菜尾仔,當成山珍海味來品嘗。蔡文章在「菜尾仔 」一文裡栩栩如生寫道那個時代的氣味:

  永遠不能忘懷的是買菜尾仔的日子,那時村裡有一家專門向空軍機械通信學校以及空軍官校承標學生吃過的菜尾仔….,其實承標人把它賣給村人當正餐使用,而大家也樂得買菜尾仔過日子,每天三餐就有兩餐去具菜尾仔…..

每次將菜尾仔帶回家的路上,我邊走邊聞,邊聞還撿著魚肉之類來吃,還未回到家時,我早就看到母親在屋前龍眼樹下等我,然後由母親接過到廚房去溫熱一番,才將菜尾仔端到飯桌上來,桌上雖只菜尾仔一道菜,但一家人卻吃得津津有味,那時甘藷簽飯,灑些菜尾仔湯,還真可口哩!

蔡文章在字裡行間,不但不覺得吃菜尾是怎樣艱苦的日子,反而在困頓的生活裡,體會到知足常樂的生活深義,原來就算是別人吃過的菜尾仔,只要不偷不搶不做虧心事,全家人幸福團聚,連菜尾仔都是令人難忘的山珍海味了。   

在社會基層推廣寫作

   

民國六十九年,蔡文章開始在國語日報擔任作文老師,成為國內第一批教導學子如何寫作文的老師。他隨後在台南市成立補習班,專攻作文教學,他認為作文好的學生,原本就有良好環境做為厚實學習基礎,因而愈來愈會寫作文。但作文不好的學生,卻因沒有人教導,寫作功力一落千丈。

蔡文章堅信,寫作只要多閱讀、多生活、多動筆,都能寫出自己的一番風格。因此,他一向投入基層的寫作推廣。在家鄉崗山鎮更是如此。他在2007年推動第一個專屬崗山鎮的地方文學獎-「阿公店溪文學獎」,將文學的種籽深深紮根,他更受聘為該文學獎的總顧問,他相信,只要努力播種,將來有歡呼收獲的一天。

此外,蔡文章並受聘為教育部國中小國文科審定委員。他並在2007年與鍾鐵民、彭瑞金等人編寫「高雄縣中小學台灣文學讀本」,篩選具有高雄縣鄉土深義的文學篇章,讓高縣的莘莘學子閱讀,培養他們熱愛文學以及熱愛本土的情操。

蔡文章目前更常應邀到各地演講,他努力將泥土的芬芳與山林土地的文學,逐一推廣到各地。蔡文章不但寫得一手真誠感人的散文,演講起來更是比手畫腳,更具真實的動感,比方他講到老牛犁田,他更會模仿水牛的鳴叫,還有老農如何驅策水牛前進的情形,彷彿重現了當年春耕畫面。

蔡文章對於新一代有志於寫作的年輕人,他認為第一應該寫自己最親近的人、事、物,其次是書寫自己最了解的東西,如此才能深入事情的核心,挖掘真正的情感與認知。當然,如果創作者行有餘力,最好能夠大膽嘗試別人沒有寫過的題材,推陳出新,讓文章更具新意,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

六十三歲的他,談起文學仍然眉飛色舞、熱情有勁,彷彿當年剛認識葉老的年輕作家,歲月根本被阻隔在文學之外。他說,寫作的人,只要對文學有熱情,整個人就會很有活力,就很像當年的葉老,雖然已六、七十歲,說起文學創作,就像是個不斷往前衝刺的傻小子,只有文學、沒有其他。

是的,蔡文章的眼裡只有文學,沒有其他,山林土地是他文學之夢的所有,更是最堅實有力的原動力。

刊登於2010年2月號文訊雜誌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1143&aid=3792700

 回應文章

* 六月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與鄉土文學劃上等號
2010/02/22 20:49

謝謝分享。新春愉快!

蔡文章幾乎可與鄉土文學劃上等號。

深深向蔡文章老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