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國外球探紛紛來台挖寶,新生代的年輕好手們捧著高價簽約金風光赴美打球,帶動優秀的後輩立志放洋取經,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已有超過20位球員跨海尋夢,然而,在風光的背後,卻開始浮現出一些問題,也突顯了每一個人迥然不同的故事…。
黃佳安,2004年代表台東體中參加全國高中棒球聯賽,因飆出時速153公里的速球而聲名大噪,隨即以70萬美元簽約金被西雅圖水手隊簽走,負笈美國展開小聯盟之旅;年紀極輕又擁有速球天賦的他,儼然一顆閃亮的明日之星。
但是,這顆星星卻像流星般劃過天際後便無影無蹤,他就這麼在眾人的訝異聲中突然失蹤了,成為台灣球員不履行國外球團契約的第一人,如今關於黃佳安自暴自棄的傳聞不斷,他消逝的速度就像他的速球一樣,快得讓人措手不及。
一個人的成敗,個人因素占大部分,因此有人將他現今的處境歸因於他的揮霍成性,但是,我們真的就該把一切後果全丟給這個18、9歲的男孩來承擔嗎?也許相關單位應該適時伸出援手,畢竟,看看現在的王建民,一個在大聯盟揚眉吐氣的台灣小孩,不就是對台灣最大的宣揚與最好的外交嗎?
還記得當時在電視上看到台東體中的比賽,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對於「打贏比賽就可以上台北」而興奮不已;他們是這樣的單純,雖然台北不能說是萬惡的深淵,但是不得不承認台灣還是有城鄉差距,對於像黃佳安這樣一個東部原住民來說,隻身來到台北,又換了新教練,人生地不熟的;同時,他又是成長於單親家庭,父親跑船常不在身邊,照顧他的是年歲已高的祖母,單親背景加上隔代教養,黃佳安的成長過程,基本上已經比一般人晚了好幾步。
再加上台灣棒球教育的冠軍取向,球員打得好就有高收入,在這樣的觀念下,球員變成打球的機器,對於生活處事的其他能力卻相對弱化;在他的天賦受到各方囑目時,有多少人會因為他龐大的簽約金及名氣而靠攏過來?年輕的他在乏人指點導引下,很容易就會有偏差的行為出現。
當然,這並非在為黃佳安找藉口,因為在逆境中力爭上游成功發光的球員也不少,但是,大環境若不改善,不對小球員們多投注點關心,國外球團對台灣球員的評價可能會每下愈況,最重要的是,球員的天份怎堪如此莫名消耗?大家不妨深思:在為黃佳安惋惜的同時,這個社會是否真的對他毫無虧欠?
本文原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1001期 200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