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胡宗南(4)
2011-09-21 12:48:25瀏覽264|回應0|推薦1
一九四六年四月,因馬歇爾調停,國軍單方面縮編,第一戰區裁撤廿六個步兵團,資遣回籍官兵計兩萬七千五百餘人,剩下十個整編師,總兵力為廿五萬六千人,十月初又將三個師和八個旅撥歸鄭州綏靖公署直接指揮。故一戰區兵力減少了百份之四十,不足十六萬人矣。
   
    所以,張戎說「毛澤東在陝北只留下兩萬來部隊,不到胡宗南廿五萬大軍的十份之一」這是彌天大謊。事實是:國軍攻擊延安的部隊僅十二個旅共計八萬四千人;然而共軍在陝北的正規部隊卻有十六個旅和一個騎兵師共六萬人,共方從晉西調回王震部兩個旅、陳賡部四個旅、賀龍部三個旅與訓練成熟的民兵後,合計十六萬人。
一九四七年七月奉蔣公電令,抽調十個團增援徐州。
   
    一九四八年一月底奉國防部令,派第五兵團司令官裴昌會率四個旅增援許昌前線。
    二月初,又奉國防部命令,派董釗率三支最精銳部隊——第一、第卅六、第七十六整編師兼程南下豫東圍剿陳毅部共軍。
   
    同年九月,共軍猛攻太原,又奉令抽調整編第十師之八十三旅分由西安、榆林空運太原;十月又抽整卅師之四個團由西安空運太原。翌年四月太原淪陷,這兩支勁旅全部犧牲在太原城下,未聞有生還者。
   
    綜合上述,抗戰八年陝西已成支援華北、西北各戰場的基地與幹部培訓所,然胡宗南始終指揮兩個軍在敵後的中條山與晉東南作戰;抗戰勝利後,胡宗南麾下部隊,范漢傑兵團到東北,李文兵團在華北,胡長青軍在東南,陳金城軍在山東,鍾松的卅六軍在晉東南,李鐵軍楊德亮兵團在甘肅,陶峙岳兵團在新疆。當時雖號稱百萬之眾,實質留守關中者,不過第一軍與第廿九軍而已;在山西危急時,有一個整編旅與四個團赴援犧牲殆盡。到一九四九年戰局急轉直下,他奉命拱衛中樞,由秦嶺日行百里馳援重慶成都,沿途遭四川叛軍鄧錫侯、劉文輝部伏擊,羅廣文、郭汝瑰也倒戈,在腹背受敵逆境下,從陝南出發的十萬大軍(當時部隊番號雖多,但兵額甚缺,若干個軍僅有軍部番號)趕到成都僅剩六萬人。他率部與十倍共軍浴血苦戰,死守成都近郊,爭奪新津機場三進三出,到保護蔣公安全登機時,僅餘五百官兵向西昌轉進。所以,張戎所述「胡宗南毀掉了陝北的軍隊,蔣介石居然允許他把別處的部隊也調去陝北,讓毛澤東吃掉」「華東一些重大損失就是兵力西移的直接後果」「胡宗南說服蔣介石不斷向他的戰場增兵」純係捏造。
   
    一九四九年春,徐蚌會戰失利,部份投機份子幻想逼蔣公下野以換取與中共和談而求苟全,唯獨胡將軍通電全國反對與中共和談,力主政府戡亂到底。這是當時全國反對與中共和談的唯一通電,他還勉勵僚屬說:「我們是領袖的孤臣孽子,要準備作最後的犧牲,這一場戰爭是漢賊絕不兩立、忠奸絕不並存的艱苦鬥爭!」
   
    蔣經國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七日的日記,最足以揄揚胡將軍「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的忠勇品格:「父親認為其本人一旦離蓉,彼等(指劉文輝鄧錫侯盧漢之流)或可能聯合發表宣言共同降匪,故仍繼續留蓉,必使胡宗南部隊部署完妥後再定行止」「此時胡宗南部隊已翻越秦嶺,跋涉長途,轉到成都平原。以六百公里與敵對峙之正面轉進,至一千餘公里長距離之目的地,而竟能於半個月時間內迅速完成,且主力毫無損失,亦戰敗中之奇跡也」;十二月十日日記云:「父親近數日來徒以胡宗南部未能如期集中,必須逕留成都,以掩護其達成任務,故屢次準備起行而又屢次中止……臨行復與胡宗南長官單獨面談三次,始覺放心。」倘無胡將軍在危急存亡之秋勞師赴難轉戰千里拱衛中樞,蔣公在渝或蓉很可能再度蒙難。事實上,成都街市已木柵林立,劉文輝在城內外潛伏叛卒五千餘人密謀劫持蔣公,胡部第三軍入戍成都後,首先拆除交通要道木柵,管制散兵游勇,嚴加戒備。十二月九日盧漢在昆明叛變,劫持西南軍政長官張群,曾電劉文輝鄧錫侯在蓉扣留蔣公,翌日胡將軍恭送蔣公離蓉飛台後十七天才撤離成都轉進西昌。故蔣經國十二月十二日日記有云:「想起日昨,在成都共匪和叛逆的虎口之中,西安事變的重演只是數小時之差(按:指蔣公離成都時,劉文輝便衣人員已布滿了蔣公下榻之中央軍校的大門)耳。思之不寒而慄」憶想西安事變時,蔣公衛隊與外圍軍警殉難二百多人,如果胡將軍真係張戎所言「鼴鼠」,他一定與劉文輝鄧錫侯爭功,將蔣公獻給老毛邀功,怎會有此後五十六年台灣基地的精實壯大局面?當然,胡將軍「千里勤王,義無反顧」是付出巨大代價的,由於川軍劉文輝鄧錫侯王纘緒向傳義鄧漢祥部先後叛變,中央軍羅廣文兵團亦投敵,胡部為掩護蔣公飛蓉督師,在南溫泉、白市驛、江津等地與共軍血戰三晝夜,第一軍死亡枕藉,餘眾僅一個團。成都之役更慘,正副師長殉節九人,突圍抵達西昌僅七百餘人。
   
    張戎一口咬定國軍羊馬河、蟠龍、宜川三場戰鬥是胡將軍不肯更改行軍方向,以至於一敗塗地。其實那三場血戰,西安綏署是奉國防部的命令行軍布陣,下級服從上級,軍令如山,絕無討價還價餘地。瓦子街大敗劉戡自戕完全是劉斐布下的局,地方軍事首長實在是無力回天的。一九四六年馬歇爾調停整編國軍後,關中屬胡將軍統轄者只有六個師與兩個旅,備多力分,已無機動兵力,一九四九年一月杪,國防部命令抽調三個有力師,迅速開赴豫東圍剿陳毅部。當時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皆在陝北,賀龍在晉西,陳賡在豫西,三方圍伺,戰場遼闊,尚虞兵力不足,綏署以「陝北仍為共匪神經中樞,往者犁庭掃穴。只差一簣之功,再加追剿,當不難一鼓蕩滅;如再將主力抽調,則匪死灰復燃,關中空虛,敵優我劣,勢所不敵,且陝北豫東相距兩千餘里,隴海鐵路既被匪軍破壞,縱用強急行軍,亦非二十日不達,而匪情瞬變,恐我軍未到,匪已遠颺,將對陳匪既不能達圍殲之計,而陝北之匪,勢必乘虛南下,關中之危,將何以解」電呈,一月廿七日西安綏署參謀長盛文親赴南京陳述此中得失,建議國防部免調,然劉斐以軍令幕僚長之權威,堅決拒絕。胡將軍不得不遵令派遣整編廿九軍軍長董釗率三個師於二月初兼程南下。二月十二日,東調各師剛抵陝州,共軍西北野戰軍已出動四個縱隊、一個師、兩個旅共五萬多人大舉南下,廿三日直趨宜川,然宜川為關中屏障,失宜川則陝東關中皆不保。廿六日,盛文呈請國防部准許才調駐洛川之整編廿九軍軍長劉戡率兩個師增援宜川,另一個師沿洛宜公路前進,此時賀龍部兩個旅從晉西趕到,共軍兵力增至八萬人,國軍總兵力僅三萬人,兵力懸殊。瓦子街遇伏後,關中另三個師遠在兩千外的豫東,又連日大雪,即使用空軍從豫東調兵都辦不到,所以劉戡的整編軍(相當於一個兵團)傷亡殆盡是不能責怪西安綏署的,咎在劉斐調虎離山。
   
    早在攻佔延安後,胡將軍就欲仿效前清剿捻,李鴻章築長牆於東南、左宗棠馳逐攻擊之故伎以及江西剿共之訣竅,擬先將甘寧青三省回教騎兵推進至三邊隴東戰略要地,北有榆林據點,東有黃河屏障,用綏署主力逼共軍決戰,奈何國防部偏要下令尋覓共軍主力而殲滅,且所用部隊、進兵日程均由國防部規定。共軍時聚時散,綏署主力卻調往豫東,張戎說毛澤東的電台「緊張地工作著,顯然是跟胡宗南聯繫要他把劉戡調開……劉戡真的被調走了」,那是欺人之談。
   
    回顧抗日、戡亂諸役,胡部將領頗多視死如歸,不成功,便成仁,未奉命令,決不生還,諸如一九三六年寧夏剿匪陣亡之團長楊定南、晏儉,一九三七年淞滬抗戰陣亡之旅長李友梅、政訓處副處長沈上達等;孟良崮壯烈成仁之整編師師長張靈甫,瓦子街戰死之整編軍長劉戡、整編師長嚴明,寶雞戰死之軍長徐保、成都戰死之師長汪承釗;第一師副師長王陵舟及隴南保安司令胡綏謙兩員死事最為壯烈,受敵包圍,身陷絕境,共軍再三迫降,烈士罵匪嚴拒,乃高呼中華民國萬歲領袖萬歲而自戕;西昌戰死之司令官胡長青、軍長劉孟廉等均身先士卒,力戰陣亡。歷次戰役時,中下級幹部死事之慘烈,真可驚天地、泣鬼神,這一切都是胡宗南將軍忠貞愛國情操所激勵、感召而達成之正果,張戎竟指胡將軍為「鼴鼠」,其妄口巴舌,不可理喻也!

[ 本帖最后由 hsnushm10425 于 2010-6-20 00:27 编辑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ffinsun&aid=565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