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1 00:40:17瀏覽13017|回應2|推薦32 | |
李璧如 / 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 但是,面對「老」字,我們應如何自處,並樂活其中?我以一個醫者的角色,在「老年世代」即將成形之際,提出一些看法: 一、不知老之將至,有計劃地安排老年生活。 但在壽命日趨延長的今日,假設60歲退休,退休以後的年光居然佔了將近生命的四分之一(或更長),這麼長的一段時間究竟應如何安排,恐怕得好好思量一番。有人提早在50歲下崗,再展開第二段職業(專業)生涯,直到七十或七十五歲以後才退休,進入第三階段的老年生活。推遲退休年齡,事實上已是大勢所趨,當然這也是健康的老人才有的機會。 所以,依照此趨勢推論,學習、健康管理與投資、適度工作,已成為新世代銀髮族生活的主軸。「學習」本身充滿探索的興味,一個喜歡學習的人是不言老的,惟有透過學習,軟化僵固的心靈,老年人才能持續與現實接軌,維持活躍的生存動力。健康更是最重要的老本,沒有健康,壽命再長,徒然痛苦。所以,有計劃長壽者,最遲得自初老的五十歲開始持續的健康管理與投資,不得懈怠,日久自見其功。工作則是活絡心智最佳途徑,並且藉之維持適度的社會人際網絡;只是已逾知天命之年的人,對於工作職場種種,自能擺脫早年嗜血的徵逐,而以更純粹、奉獻的態度來面對──因為一切自有「天酬」。 二、明瞭世情,以平常心面對,不隨之跌宕起伏。 三、儘量清除內心垃圾,將此生作-回顧,了解並接受自己有關的一切(家庭、眷屬、工作…)一切皆源業因,果報自受。 台灣目前有很多心靈成長方面的課程,但最簡單且免費的就是透過規律的運動(汗水也可以淨心)與打坐,返觀本然自我。當然這是一條不太容易走的路,但淨化、純化卻是生命最渴求的靈糧。老人的命寫在他的臉上,線條糾結,緊繃的臉,說明內在沉重的負荷與壓力。惟有真正放下,好好清理內在的傷痕,才有重新面對與出發的力量。 四、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五、規律的生活與作息。 六、在妄事進補與適當調補之間取得平衡點。 (文字版權所有,引用或連結,請註明出處,謝謝。)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