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06 18:04:19瀏覽3386|回應0|推薦1 | |
■足少陰腎經穴位相簿 足少陰腎經多氣少血。酉時(下午5~7點)氣血注此。 ~氣血物質的運行變化,是由液態向氣態的吸熱蒸升變化。 ●腰為腎之府,「腎藏精,腎主骨、主水、主納氣,腎其華在髮,腎開竅於耳,腎司二陰(大小便)。」又說「腎為作強之官,技巧生焉。」 1.腰為腎之府…腰痛。 2.腎藏精…沒元氣、疲倦不堪、〔◎嗜臥但欲寐也(照海穴)〕。 3.腎主骨…骨質疏鬆症、骨折、骨骼發育不全、牙齒易掉等等。 4.腎主水…各種的水腫現象、水液代謝不良。 5.腎主納氣…吸氣困難,出見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腎不納氣。〔肺主呼吸(吸入清氣,吐出濁氣),但腎有攝納肺所吸入之清氣,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腎脈上貫膈,入肺,呼吸出入之氣,主在肺,根在腎。 《景岳全書·傳忠錄》:“肺出氣也,腎納氣也,故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也。”〕 〔◎呼吸困難的急救~用「中府穴(肺),雲門穴(肺),人中穴(水溝穴):上唇人中溝正中線上1/3折點處。〕 6.腎其華在髮…易掉頭髮、白髮。 7.腎開竅於耳…耳鳴、聽力的退化、失聰。 8.腎司二陰…大小便毛病(指肛門、尿道)、生殖器官的毛病〔◎遺精、◎遺尿(夜尿、尿失禁、小便失控)陽萎〕、尿有餘瀝、月經不調(月水不調)、經水漏、帶下,陰股內濕痒生瘡、陰挺。 9. 另外…四肢逆冷。腳內側足跟痛。口中熱、口中如膠。咽喉痛。…等等,都與腎有關。 平時保養,按壓腳上的穴位就夠了。 若是嚴重病症,按壓腳上的穴位還不能治,就須加按腹部的穴位,甚至胸部的穴位。
●【十二經主客原絡歌】:腎之主膀胱客 臉黑嗜臥不欲糧,目不明兮發熱狂,腰痛足疼步艱履,若人捕獲難躲藏, 心膽戰兢氣不足,更兼胸結與身黃,若欲除之無更法,太溪飛揚取最良。 ●【足少陰腎經穴歌】: 足少陰穴二十七,湧泉然谷太谿溢,大鍾水泉通照海,復溜交信築賓實。 陰谷膝內跗骨後,已上從足走至膝,橫骨大赫聯氣穴,四滿中注肓俞臍。 商曲石關陰都密,通谷幽門寸半闢,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靈墟。 神藏彧中俞府畢。(左右五十四穴) ●足少陰腎經,循行路線: ◎從腳小趾下邊開始,斜向腳底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內踝之後(太谿),分支進入腳跟中(大鐘);上向小腿內(复溜,交信;會三陰交),出窩內側(築賓、陰谷),上大腿內後側,通過脊柱(會長強)屬於腎、絡於膀胱(肓俞、中註、四滿、氣穴、大赫、橫骨;會關元、中極)。 ◎它直行的脈~~從腎向上(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通過肝、膈,進入肺中(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沿著喉嚨,夾舌。 ○【湧泉】(腎經井穴,屬木。別名: 地沖。) 【位置】湧泉穴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 腎虛的人,湧泉穴會無彈性,一按便深陷不起,此時不可再按,否則腎氣會更虛。 腎虛的人,宜按「太溪」「復溜」,這二個是補腎的穴。 ○【然谷】(腎經滎穴,屬火):別名:龍淵、龍泉。 然谷踝前大骨下。(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 足內側緣,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當公孫後1寸。 【穴義】 腎經外湧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蒸發水氣。 ○【太溪】(腎經原穴。別名:呂細):補腎。 腳內踝尖後5分。(踝:ㄏㄨㄞˊ)(大約相當於內踝尖與跟腱之間連線的中點。)該凹陷處即是此穴。 《針炙聚英》:踝後跟上太谿府。男子婦人病,有此脈則生,無則死。主久瘧欬逆,心痛如錐刺心,手足寒至節,喘息嘔吐,痰實,口中如膠,默默嗜臥,溺黃,大便難,咽腫唾血,傷寒手足厥冷。 東垣曰:成痿者,以導濕熱引胃氣出行陽道,不令濕土剋腎水,其穴在太谿。 除了用按壓太溪穴,還有艾條灸穴位法:點燃艾條靠近穴位,感覺到燙為宜,很燙的時候就移開一點。 (武國忠:人體老生寒,太谿定生暖。……古代很多大醫,面對病垂的病人,就是用這個穴“補腎氣”、斷生死。) 艾灸~要在通風處做,或用電扇、抽風機。 腎經……然谷→太溪→大鐘→水泉→照海→復溜 ○【大鍾】(腎經,絡穴,腎絡膀胱。) 足內側部,內踝後下方,跟腱附著部內側前方凹陷處,當太溪後下5分。谿下五分尋大鍾。
○【水泉】(腎經,郄穴) 足內側部,內踝後下方,太溪直下1寸。
○【照海】(腎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蹻脈。) 足內側部,內踝尖正下方4分,凹陷處。 「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穴居中。」 腎經……復溜→交信→(三陰交(屬脾,肝脾腎交會穴))→築賓 ○【復溜】(腎經,別名:昌陽):補腎益氣 太溪穴直上2寸,靠近後腳筋旁。 或內踝尖上2寸,往後靠近後腳筋旁取穴。
○【交信】(屬腎經,陰蹻脈郄穴): 內踝尖上2寸。
○【築賓】(腎經,陰維脈郄穴的交會穴): 太溪穴直上5寸,往後靠近後腳筋旁取穴。 注意:內踝尖上5寸,是肝經的蠡溝穴。 ※解腎臟毒要穴。也是治心痛要穴。 太衝穴是從肝上解毒,把肝毒排到腎臟,所以需要再排毒。損傷肝可用太衝穴解毒,損傷腎可用築賓穴解毒。長期服用西藥、 腎毒腰痛、骨痛,……用「築賓」解毒。 ○【陰谷】:腎經合穴,屬水。(靠內側)。 【穴義】 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濕雲氣場。 【運行規律】 大部分冷降歸於地部,小部分吸熱後循腎經上行。 【功能作用】除降濁氣。 {委中:膀胱經合穴。委陽:屬膀胱經,為三焦經下合穴} 腎經(在此段腎經與衝脈交會): 11.橫骨→12.大赫→13.氣穴→14.四滿→15.中注→16.盲俞→17.商曲→18.石關→19.陰都→20.幽門
15.【中注】 衝脈足少陰之會。 (臍下1寸(陰交穴),旁開0.5寸)) 【穴義】 腎經衝脈經水由此註入體內。 【功能作用】 利濕健脾。
16.【肓俞】(屬腎,衝脈足少陰之會)(肓:ㄏㄨㄤ) 别名:盲俞穴,子户。 位置:臍中旁開0.5寸。 穴义: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 功能作用:積脂散熱 主治疾病:腹痛繞臍,嘔吐,腹脹,痢疾,泄瀉,便秘,疝氣,月經不調,腰脊痛。
17 商曲 衝脈足少陰之會。 (臍上2寸(下脘穴),旁開0.5寸。)
18 石關 衝脈足少陰之會。 (臍上3寸(建里穴),旁開0.5寸。) 【別名】 石闕,石門,食關。 【名解】1)石關。石,腎所主的水也。關,關卡也。石關名意指腎經衝脈氣血在此冷降為地部水液。本穴物質為商曲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散熱冷降為地部水液,地部水液不能循腎經上行,故名石關。石門名意與石關同。 2)石闕。石,腎所主之水也。闕,碑坊標記之意。石闕名意指腎經衝脈的冷降水液在此停止不能前行。理同石關名解。 3)食關。食,胃所受之五穀也,此指脾土物質。關,關卡也。食關名意指隨衝脈氣血上揚的脾土塵埃在此冷降不能上行。理同石關名解。 【功能作用】 升清降濁。 19【陰都】(屬腎,腎經沖脈交會穴) (臍上4寸(中脘穴),旁開0.5寸。) 别名:食宫,通關,不宫。 [穴義] 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
20【腹通谷】(屬腎,腎經沖脈交會穴) (臍上5寸(上脘穴),旁開0.5寸。) 别名: 通骨。 【功能作用】 清降浊气,健脾除湿。 21【幽門】(屬腎,腎經沖脈交會穴) (臍上6寸(巨闕穴--心臟募穴),旁開0.5寸。) 【功能作用】 升清降濁。 腎經……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 幽門穴到步廊穴這一段,是由下而上通過肝臟、橫隔膜,而進入肺中(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 。 22【步廊】(腎經) 胸部正中線(中庭)旁2寸,第五肋間隙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功能作用】 運化脾土。 【注】 衝脈氣血與腎經並行,何以自本穴起單為腎經氣血而無衝脈氣血?這是因為,衝脈氣血為高溫高壓高濕的水氣,它自大赫穴起一直帶動腎經的寒濕水氣上行,至本穴後,衝脈氣血原有的高溫高壓高濕特性已無,氣血物質只剩下腎經的寒濕之性,故自本穴起,氣血物質單屬腎經。
23【神封】(腎經) 胸部正中線(膻中)旁2寸,第四肋間隙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在靈墟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功能作用】 降濁升清。
24【靈墟】(腎經) 胸部正中線(玉堂)旁二寸,第三肋間隙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穴義】 腎經經氣在此吸熱蒸升,穴內氣血空虛。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稀薄的干熱之氣。 【運行規律】 由穴內向經穴外部擴散。 【功能作用】 壯陽益氣。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