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10 12:15:32瀏覽1686|回應0|推薦2 | |
足厥陰肝經穴位……[穴義] 、[名解] 、【氣血特徵】、【運行規律】、【功能作用】 十二 足厥陰肝經穴~多氣少血 足厥陰肝經多氣少血, 氣血物質的運行變化是不斷地吸熱蒸升的變化。
1 【大敦】 井穴,屬木。 [別名]…水泉,大訓,大順。 [穴義] …體內肝經的溫熱水液,由本穴外輸體表。 [名解] … 1)大敦。大敦,即大樹敦也,在此意指穴內氣血的生發特性。本穴物質為體內肝經外輸的溫熱水液,而本穴又為肝經之穴,時值為春,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體表後蒸升擴散,表現出春天氣息的生發特性,如大樹敦在春天生發新枝一般,故名大敦。 2)水泉。水,水液也。泉,源源不斷之意。水泉名意指體內的肝經水液源源不斷地由此外輸體表。本穴物質來自肝經體內經脈的外輸水液,肝經與膽經相似,其運行的氣血物質為天之中部的水濕風氣,由體內外輸體表的氣血物質亦為風氣冷縮後的地部水液,此冷降之液量不大,但卻源源不斷地由體內外輸體表,如細小的水泉外湧一般,故名水泉。 3)大訓。大,多也,大也。順,趨向同一方向也。大順名意指體內肝經外出體表的水液全部氣化後向天部而行。理同大敦名解。大訓名意與大順同。 4)肝經井穴。井,地陪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與體內肝經相連通,為體內肝經氣血的外出之處,故為肝經井穴。 5)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體內肝經的外出水液,水液外出體表後氣化為天部之氣,此氣水濕滯重所升天部層次也不高,只表現出木的生發特性,故其屬木。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溫態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 吸熱蒸升並循肝經傳於行間穴。 【功能作用】 生發風氣。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2 行間 滎穴,屬火。 【穴義】 肝經水濕風氣,由此順傳而上。 【名解】 1)行間。行,行走、流動、離開也。間,二者當中也。行間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順傳而上。本穴物質為大敦穴傳來的濕重水氣,至本穴後吸熱並循肝經向上傳輸,氣血物質遵循其應有的道路而行,故名行間。 2)肝經滎穴。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質為大敦穴傳來的滯重水氣,至本穴後,水濕冷降而成為地部經水,水量極小,故為肝經滎穴。 3)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大敦穴傳來的滯重水氣,至本穴後,大部分滯重水濕冷降歸地而不能成為肝經的上行氣血,只有小部分水濕吸熱脹散而上行,此部分氣血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濕熱水氣。 【運行規律】 一是吸熱後上炎天部,二是循肝經傳至太衝穴。 【功能作用】 生風化火。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3 太衝 俞穴,屬土。 【別名】 大衝。 【穴義】 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向上沖行。 【名解】 1)太衝。太,大也。衝,衝射之狀也。太衝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風氣在此向上沖行。本穴物質為行間穴傳來的水濕風氣,至本穴後因受熱而脹散化為急風沖散穴外,故名太衝。大衝名意與太衝同。 2)肝經俞穴。俞,輸也。本穴物質為熱脹的風氣,在本穴為輸出之狀,故為肝經俞穴。 3)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行間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脹散,脹散之氣性熱燥,表現出脾氣的燥熱特性,故其屬土。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急行的風氣,其性熱燥。 【運行規律】 循肝經上傳中封穴。 【功能作用】 燥濕生風。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4 中封 經穴,屬金。 【別名】 懸泉。 【穴義】 肝經風氣在此勢弱緩行並化為涼性水氣。 【名解】 1)中封。中,正中也。封,封堵也。中封名意指肝經風氣在此勢弱緩行並化為涼性水氣。本穴物質為太衝穴傳來的急勁風氣,由於本穴位處足背之轉折處,急勁風氣行至本穴後因經脈通道的彎曲而受挫,急行的風氣變得緩行勢弱,如被封堵一般,故名中封。 2)懸泉。懸,吊掛之意。泉,指穴內氣血如泉水流淌般源源不斷。懸泉名意指肝經水濕之氣在此源源不斷地流行而過。理同中封名解。 3)肝經經穴。經,經過也,動而不居也。本穴為肝經風氣經過之處,氣血的運行為動而不居,故為肝經經穴。 4)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太衝穴傳來的強勁者風氣,至本穴後風和勢緩並化為涼性水濕之氣,氣血特徵與肺金之氣同,故其屬金。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勢緩的風氣,性涼。 【運行規律】 一是擴散於肝經之外,一是循肝經上傳三陰交穴。 【功能作用】 息風化氣。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5 蠡溝 絡穴。 【別名】 交儀。 【穴義】 三陰交穴傳來的溫濕水氣,由本穴別走足少陽膽經。 【名解】 1)蠡溝。蠡,瓠瓢也,此指穴內物質如瓠瓢浮於水中飄浮不定之狀。溝,溝渠也,此指穴內物質運行循一定的道路。蠡溝名意指三陰交穴傳來的溫濕水氣,由本穴別走足少陽膽經。本穴物質為三陰交穴分配而來的溫濕水氣,因其性溫,既無上升之力又無沉降之能,溫濕水氣在天部層次如漂浮不定之狀,但由於其溫度及所處的天部層次與膽經相近,因此此溫濕水氣分別飄行於肝膽二經,故名蠡溝。 2)交儀。交,給也。儀,禮儀也。交儀名意指肝經由本穴傳於膽經的氣血物質如儀禮一般,並無太多的具體實物。本穴物質為三陰交穴傳來的溫濕水氣,因其無腎經氣血的寒濕之性,所以氣血物質無腎經氣血的實(水濕濃度大),因其無脾經氣血的熱燥,所以氣血物質無脾經氣血的能量,氣血物質如有名無實一般,因此由本穴交於膽經的氣血就如同一種禮儀,故名交儀。 3)肝經絡穴。本穴因有固有渠道與膽經相通,有聯絡肝膽二經氣血的作用,故為肝經絡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較稀少的水濕氣體,性溫熱。 【運行規律】 循肝經上行於中都穴和別走膽經。 【功能作用】 聯絡肝膽。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6 中都 郄穴。 【別名】 中郄,太陰,大陰。 【穴義】 肝經水氣在此云集天之下部。 【名解】 1)中都。中,與外相對,指穴之內部。都,都市之意。中都名意指肝經的水氣在此云集天之下部。本穴物質為蠡溝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水濕之氣聚集而成一個水濕氣場,所處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經氣血的集散之地,故名中都。 2)中郄。中,與外相對,指穴之內部。郄,孔隙也。名郄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雲氣只有極少部分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性寒濕,只有極少部分的水氣吸熱後循肝經上行,氣血的外傳如從孔隙中傳出一般,故名中郄。 3)太陰。太,極也。陰,寒也。太陰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寒冷水氣。理同中郄名解。大陰名意與太陰同。 4)肝經郄穴。理同中郄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陰濕水氣。 【運行規律】 大部分冷降歸地,小部分吸熱後循肝經上傳膝關穴。 【功能作用】 降濁升清。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7 膝關 【別名】 陰關。 【穴義】 肝經的上行之氣中滯重水濕在此沉降。 【名解】 膝關。膝,指穴在膝部也。關,關卡也。膝關名意指肝經的上行之氣中滯重水濕在此沉降。本穴物質為中都穴傳來的陰濕水氣,至本穴後,滯重的水濕無力上行而沉降於下,只有少部分水氣吸熱後繼續上行,本穴如同關卡一般阻擋滯重水濕的上行,故名膝關。陰關名意與膝關同。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陰濕水氣。 【運行規律】 大部分滯重水濕冷降歸地,小部分水氣吸熱後橫向飄行於曲泉穴。 【功能作用】 降濁升清。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點刺出血或灸,熱則瀉針出氣。
8 曲泉 合穴,屬水。 【穴義】 肝經的水濕雲氣在此聚集。 【名解】 1)曲泉。曲,隱秘也。泉,泉水也。曲泉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雲氣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膝關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為聚集之狀,大量的水濕如隱藏於天部之中,故名曲泉。 2)肝經合穴。合,會合也。本穴為肝經氣血的會合之處,故為肝經合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肝經的水濕之氣會合而成,性寒濕潤下,表現出腎經氣血的潤下特徵,故其屬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 【運行規律】 大部分冷降歸於地部,小部分吸熱後斜向下行陰包穴。 【功能作用】 除濕,降濁。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點刺出血或灸,熱則瀉針出氣或補之。
9 陰包 【別名】 陰胞。 【穴義】 肝經的水濕之氣在此為雲集之狀。 【名解】 陰包。陰,水也。包,收也。陰包名意指肝經的水濕之氣在此為雲集之狀。本穴物質為曲泉穴傳來的弱小陰濕水氣及足五里穴外滲下行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天地二部水濕皆聚集本穴,本穴如肝經水濕的包收之地,故名陰包。陰胞名意與陰包同。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和地部水液。 【運行規律】 天部水濕化雨冷降,地部水濕則滲入脾土之中。 【功能作用】 收引水濕。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水針或補之。
10 足五里 【別名】 五里。 【穴義】 肝經的冷降水濕及脾土塵埃,在此覆蓋五里之廣。 【名解】 足,指穴在足部。五里,指本穴氣血的作用範圍如五里之廣。本穴物質為陰廉穴傳來的冷降水濕及水濕風氣中的脾土塵埃,至本穴後由天部歸降地部,覆蓋的範圍如五里之廣,故名足五里。五里名意與足五里同。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風氣及隨風氣中吹帶的脾土塵埃。 【運行規律】 由天冷降歸於地部。 【功能作用】 固化脾土,除濕降濁。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點刺出血或灸,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11 陰廉 【穴義】 肝經的水濕風氣在此散熱吸濕冷縮。 【名解】 陰,指陰性水濕。廉,收廉之意。陰廉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風氣在此散熱吸濕冷縮。本穴物質為急脈穴擴而至的水濕風氣,至本穴後此水濕風氣散熱吸濕冷縮並聚集穴內,本穴如同肝經水濕的收廉之處,故名陰廉。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陰濕水氣。 【運行規律】 化雨冷降並下傳足五里穴。 【功能作用】 收引水濕。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12 急脈 【別名】 羊矢。 【穴義】 肝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強勁的風氣。 【名解】 1)急脈。急,急速也。脈,脈氣也。急脈名意指肝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強勁的風氣。本穴物質為陰廉穴吸熱上行的弱小陰濕水氣,至本穴後,因受衝脈的外散之熱,此陰濕水氣脹散並化為強勁的風氣循肝經而行,故名急脈。 2)羊矢。羊,動物也。矢,通屎。羊矢名意指穴內氣血如羊屎般飽滿堅實。理同急脈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強勁的陽熱風氣。 【運行規律】 循肝經上傳章門穴及陰廉穴。 【功能作用】 生風化濕。 【治法】 寒則微灸,熱則逆經推按。
13 章門脾募,臟會,足厥陰、足少陽之會。 【別名】 長平,脅髎,季脅,脾募,肘髎,肘尖,後章門,季肋。 【穴義】 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 【名解】 1)章門。章,大木材也。門,出入的門戶也。章門名意指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本穴物質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穴後,此強勁風氣風停氣息,風氣如同由此進入門戶一般,故名章門。後章門名意與章門同,後是與脾經衝門穴的別稱前章門相對而言的。 2)長平。長,長遠也。平,平坦也。長平:名意指隨肝經強勁風氣揚散的脾土塵埃在此降落,使腰側腹部肌肉變為平坦之狀。 3)脅髎。脅,指穴在脅部。髎,孔隙之意。脅髎名意指隨肝經風氣揚散的脾土微粒由脅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4)季脅。季脅,小脅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無它意。 5)肘髎、肘尖。古有用肘尖點墨尋穴之法,肘髎、肘尖之名即來自該法。 6)脾募。募,募集也。本穴為天部的脾土塵埃歸降之處,故為脾經募穴。 7)臟會。臟,指五臟的各種氣血物質也。會,會合也。本穴物質為天部的弱小風氣,此弱小風氣中包含有五臟特性的五種氣血物質,有屬腎的水、屬脾的土,還有其它臟腑傳來的各種精微,為五臟氣血的混合之物,故為臟會。 8)足厥陰、足少陽之會。本穴物質不光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還有膽經輒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濕之氣,故為足厥陰少陽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和緩之氣。 【運行規律】 散熱冷降後歸於地部。 【功能作用】 降濁固土。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14 期門 肝募。 【別名】 肝募。 【穴義】 天之中部的水濕之氣由此輸入肝經。 【名解】 1)期門。期,期望、約會之意。門,出入的門戶。期門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濕之氣由此輸入肝經。本穴為肝經的最上一穴,由於下部的章門穴無物外傳而使本穴處於氣血物質的空虛狀態。但是,本穴又因其位處於人體前正中線及側正中線的中間位置,既不陰又不陽、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無熱氣在此冷降也無經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為肝經募穴,儘管其穴內氣血空虛,但卻募集不到氣血物質,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門。 2)肝經募穴。理同其門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散行於天之中部的濕熱水氣。 【運行規律】 由穴外進入穴內後循肝經下行。 【功能作用】 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濕風氣。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