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6 10:34:49瀏覽625|回應0|推薦2 | |
甫逝的寶島歌王洪一峰的成名作[蝶戀花]是 1946年的作品. 那時剛剛台灣光復. 用典型中國漢文化詞牌名創作台灣歌謠的洪一峰,其實只是繼鄧雨賢.李臨秋. 周添旺等自日據時代就用漢文化詩詞傳統創作的台灣歌謠創作者之一. 或許大家已經遺忘:去年台北市文化局才用音樂會和文化活動紀念已經100歲 冥誕的李臨秋~~他是有名的日據時期台灣歌謠[補破網]的創作者. 從[補破網]的淒唱到[蝶戀花]的歡娛,是某一小段台灣由日本皇民過渡到重回 中華子民的歌謠心情映現. 而[蝶戀花]更是不折不扣的宋詞情韻的台式歌謠,完全可以看出:即使經過 1895~~1945日人50年的統治,1927 年,即民國16年出生於台南的洪一峰, 到光復後以才19歲的青年,就能寫出[蝶戀花]這樣淺白境深的漢語情韻 歌謠,更可見民間底層,台民在日人統治下漢文化仍綿延不絕的力道..... 說到這裡,是不是很多從小唱過洪一峰[寶島曼波].[淡水暮色].[思慕的人] 這些詞曲都文雅簡潔流暢好聽的台灣歌謠的朋友,會對他的歌,他的人,他 經歷的時代,有一種更深刻的感動和體會呢? 從來自1895日人據台以來,文化界的蔣渭水.林獻堂.吳三連.蔡惠堂等,還有 前述的創作台灣歌謠前輩,都是漢文化與五四新文化及民主運動的實踐者. 那文化的種子,那土地漢文明的聲音,從400年前台南孔廟開創全台第一儒學 啟始,不管是明鄭.清治.日據.國民政府播台,台灣文化的主體性從來就是漢文 化在我們的生活裡陪著我們安身立命,起伏悲歡. 洪一峰的歌聲,是台灣人的聲音,更是跨越不同統治期的,漢文明的優雅之音. 國民黨也好,民進黨也好,本省人也好,非本省人也好,都應該側耳傾聽這樣跨 世代的動人的聲音,請別忘記:八十年代羅大佑還把洪一峰的[寶島曼波]改編 成搖滾版的唱腔,再度風靡當時的新世代台灣人呢? 我們應該學會傾聽,學會惜情,學會欣賞,這正是自由而開放的台灣留給全世界 華人寶貴的文明資產. |
|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