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67歲的溫家寶說:我想到台灣各地走走.....
2009/03/13 12:17:54瀏覽444|回應5|推薦6

有時我們必須承認:動之以情永遠是最高明的兵法.

中共總理溫家寶在今日對中外記者會上說:我今年雖然已67歲,仍希望能有機會

到台灣去;我想看看阿里山,日月潭,到台灣各地走走,就算年紀大了,用爬的,我也

願意.....

聽到這裡,令人無法不動容.

應是1942年前後出生的溫家寶,出生之時,是抗戰未結束,並在剛上小學就遇上

國共內戰,隨即1949中共建國,經歷過三反五反大躍進及文革的一代.

在這樣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裡歷練,溫家寶自有他的定靜.堅毅與柔軟.

1962~~當他剛是一個成年人時,是大陸處境最艱困,是台灣經濟剛剛萌芽的階段.

從此,經濟成長的台灣,和民主後發的寶島,一定是他心上一個永遠神秘的祖國

未竟之地,

1976隨著蔣毛兩個領袖的辭世,國共恩怨在上一代劃上隱隱的休止符.

1978兩位領導人上台,小蔣和小鄧首先解套讓老兵可以回鄉探親.

這之後,每年就有上百萬的老兵及台商開始從香港回鄉.

大 陸的故事開始從海那端傳出來.

到今天,每年經常性出入大陸的台灣赴陸人口數是400萬人左右,而上海就有50萬

台商,大陸約莫共有百萬台商.......

而從李登輝及馬英九卻沒去過大陸;喊台獨的扁卻早在當立委時就到訪過大陸.

這是歷史的反諷吧.

沒到過大陸的李登輝執政堅持[戒急用忍],一天也沒飛過大陸的馬英九在執行

兩岸直航的政策;而對台灣極懷溫柔關切之心的溫家寶不能來台灣....

在和平發展的基調上,就展開兩岸領導人的實質互訪吧.

讓馬英九看看大陸的硬件發展的有多快多有效率.

讓溫總理看看台灣的軟實力和中西文明並存,百姓的熱情和潛存於台灣農村的

中華傳統老厝.族系.堂號.信仰.人情和融入現代化的大團圓富足農村生活...

那是林毅夫宜蘭家鄉的圖象,那是劉銘傳自清末即留下的台北城現代化的文明

盛景,那是1661年明朝鄭成功擘劃的東寧王朝台南的風情, 那是蔣介石和宋美齡

漫步過的台中日月潭仙境,那是清吳鳳為和鄒族達成和平共處的有著聞名茶香的

櫻花之鄉阿里山.........

也讓台灣的軟實力,讓溫總理和更多中國人對台灣有更深的感情和嚮往吧.

從1661年的鄭成功,就奠下漢家文明的台灣,一直想的就是作華人文明的正朔啊.

請溫總理真的設法登台一看.

這一看,當是兩岸石破天驚的一步.

我們熱烈期待, 更熱烈歡迎.......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wsnow&aid=273982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错
2009/04/18 13:55
写得有水平。真看不出这是绿营的网站?你们前几年不是要台独吗

青衣紫蘿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3/13 22:58

不光是兩岸領導人能實質往來

也歡迎所有臺灣的朋友來大陸看看,包括那些看不起我們的綠營人士。

    聽聽我們說著同樣的鄉音,傳承著共同的歷史與文化,聽聽我們的心聲,看看我們幾十年來艱辛的努力。看看哺育了中華民族的長江黃河,看看五岳山峰,不同省份的迥異景色和地理環境,五十幾個民族的不同風情。

   我們更希望那些對我們有偏見的人,能平等對待我們,不要因為立場不一樣,就妖魔化我們。我們愿意接受任何客觀的批評,但是不希望聽到刻意的歪曲語言。

   只有多交流,多溝通,親眼看到,親身感受,才能逐漸填平兩岸的溝壑。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百聞不如一見
2009/03/13 17:25

百聞不如一見,交流才能產生火花,兩岸中國人之間應該取長補短,相加相乘,不應該相減相除


愛音樂的朋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接待
2009/03/13 12:35

等他看了台灣之後, 他一定更不會放棄台灣了..



曹偉中的唱遊世界

大陆人
博主您好
2009/03/13 12:28
胡主席和温总理都是深受大陆人民爱戴的好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