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的」、「得」、「地」之間的差別
2009/12/05 15:58:33瀏覽37828|回應7|推薦38

引用文章關於「骨董」和「古董」之間的差別

之前我發了一篇解說的文章,獲得一些迴響,同時也有網友詢問相關問題,乾脆就特別撰文來剖析幾個常見的字。

在寫作上,許多人對於讀音相近的「的」、「得」、「地」,似乎都有類似的疑問,那就是:這三個詞,到底該如何使用纔對?

「的」、「得」、「地」這三個字,貌似時常會讓人覺得無所適從,我簡單整理了一下,試圖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解說看看,若有意見,也請不吝指正。

(一)的(常使用於所有格形容詞連接兩個子句的相關辭彙。)

「的」是結構助詞,重點在於造就每個辭彙成為句子的結構性,所以有輔助的意味在,因此通常會跟在名詞或者形容詞後面。以下是範例:

(1)置於形容詞之後,做為介系詞。如:「美貌女子」、「愚蠢男人」。

(2)置於名詞代名詞之後,表示從屬所有所有格關係。如:「我」、「她」、「阿嬤家房子」、「學校老師」、「賣菜」、「開網吧」。

(3)置於修飾片語子句之後。如:「他送給我花,我剛剛收到了。」、「那個買票候選人被逮捕了。」(兩個句子合為一句,「的」就可以把兩種或者兩種以上,將不同內容的句子進行連結。)

(4)置於副詞之後,同「地」。如:「慢慢走」、「高興笑了」。

(5)句尾助詞,置於句尾,表示肯定、同意或加強的語氣。如:「是。」、「好。」、「我是對!」、「是他說!」、「這樣做是不可以!」、「你不是這樣講!」

(6)其他的用法:做為名詞如「標」、「目」,或者做為形容詞如「目地」、「確」等。


(二)得(常見於動詞,三個字裡面用法最為複雜。)

(1),與「失」相對。如:「力」、「鷸蚌相爭,漁翁利。」或《孟子˙告子上》:「求則之,舍則失之。」

(2)演算產生結果。如:「三三九」、「負負正」。

(3)。如:「戒之在」。

(4)達到。如:「暇」、「志」、「空即前往拜訪。」

(5)契合適宜。如:「體」、「法」,或參見《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益章。」

(6)快意滿足。如:「意」、《史記》:「意氣揚揚,甚自也。」

(7)可以應該。如:「過且過」、「不抽菸!」、「饒人處且饒人」、「所有員工均摸彩。」

(8)用於談話終了之時表反對、禁止或同意,此用語多半用在制止他人。如:「了,別再出餿主意了!」、「,我們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9)相當於「何」、「豈」、「那」、「怎」、「難道」等,表示反詰的語氣,有相反的意味在。如:杜甫名句「安廣廈千萬間」、《後苦寒行二首之二》:「巴東之峽生凌澌,彼蒼迴斡人知。」

(10)必須應當:「你小心那個變態!」、「大家注意了!」

(11)有、產生。如:「你了癌症!」、「小強了一場急病。」

(12)可能能夠表示能力的助動詞,動詞在句尾。如:「我走動!」

(13)引領副詞介系詞。如:「跑快」、「吃多」。

(14)置於動詞之後無義。如:杜甫《絕句漫興詩九首之二》:「恰似春風相欺,夜來吹折數枝花。」


(三)地(常用於副詞。)

「地」是結構助詞,除了作為名詞之外,用法比較單純。

(1)用在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吃」、「好好玩」、「雨勢漸漸小了。」

(2)副詞的句尾表示某種狀態「的樣子」。如:「靜悄悄」。

(3)名詞,人類和動植物棲息的場所、位置、顏色的底子。如:「大」、「位」、「白紅字」。


在網路上面,常常會看到錯誤的用法,比如:「」或者「」來替代「的」、「得」、「地」這三個字,這些都是現在錯得很離譜的網路用語,請特別注意!


順便貼上那日我對於提問的Dr. Composting的回覆: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9-12-03 08:36 回覆: 

不用客氣,我只是覺得應該寫幾篇文章,來解釋一下重要的辭彙,正巧遇上了,還是個老師在自己的文中提出的問題,所以特別撰文。

「的」、「得」、「地」這幾個字就麻煩了,我記得在UDN看過,忘了是誰寫過的,如果需要,我只能過兩天查書之後,再來慢慢寫囉。

簡單來說:「的」、「得」、「地」三個字,前面「的」常用於所有格和形容詞,最後那個常用於副詞,中間的「得」用法較多,形容詞與副詞都很多。

我只能周末貼文來答覆,這兩天有重要醫學文件要幫我媽媽翻譯,小說每天寫三千五百字還得抽空,請見諒。

另外在《雍正王朝》為清世宗翻案?(下)一篇的回覆: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9-12-05 10:21 回覆: 

寫小說的人都要有這方面的長處,你覺得我故事說得好,如此我就很滿足了。

大陸劇我看得不算很多,近年青春偶像爛劇不少,《雍正王朝》拍得好,要感謝的是編劇和導演都各如其份,演員也挑得太好了,從過場的小太監到重要的兩個皇帝演員,都是經典。

唐國強年輕的時候,有幾個穿時裝的角度,我個人覺得有點神似林志穎,正巧這兩人都是「奶油小生」,笑容特別像(以前和《茶館》的朋友比對過照片)。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當時賣到缺貨,主要是他描述的角度,和以往的小說作家從漢人的立場來看清廷帝王,有根本上的差異,他本人也去觀察過雍正的朱批,說真的,連我看了雍正的文字,都覺得這個皇帝讓人覺得「很親切」,充滿了溫情。

我很歡迎來自任何網友的提問與指教,當初寫這篇的時候,也料想會有人根據「奴才」這一點來詢問,內地有不少學者認為,「奴才」高過於「臣」的地位,其實他們沒分清楚,滿清有個絕大的好處,就是「公私分明」,「家」領域的「奴才」,無論皇帝個人怎麼看待,都屬於潛邸和後宮,到了朝廷議政的時候,或者是書寫公文和奏摺,「奴才」這種說法就不「得體」了。

而且我向來抗拒轉貼文章,寫部落格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別人說了什麼,一切按照證據來說話,就算是魯迅這樣的大師級人物,我也可以狠狠酸上一把。

沒人找我當編劇,我那留言只是說笑,劇本我也沒嘗試過,生活和工作上沒有需求。

欠你的文章應該今天就可以寫好,其實也不算什麼,因為辭彙這方面的問題,我在書寫與查證的時候,也算是驗證自己的所學,順便想想自己是否犯過同樣的錯誤。哈!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9-12-05 11:16 回覆: 

我個人對於「引用」也充滿了很大的困惑,比如影片,或者音樂(著作權問題,以及授權問題,那麼多部落客都在使用影音,轉貼音樂影片變成一種不得不為之的麻煩,畢竟介紹有所困難的情況下,勢必得「引用」片段),這就很讓我感到困擾了。

但是在文字方面,就沒有太多困難度,「引用」嘛,框起來註明了就沒問題。

你為何要懊悔?不明白。「人未有生而知之者」,能提問題,敢提問題,還可以找出問題,我覺得很重要,大抵上,我很願意探索新的問題,比如西藏之旅,那些問題森羅萬象,差點把地陪和喇嘛給問得煩死。

「輕信」是一種大多數人的問題,我不太容易信賴自己所不確定或者沒有深入研究過的東西,所以,我認為自己的學問都是自己從一點一滴的詢問而來。

為何古人說「大哉問」?因為尋找答案很重要,總還是得先提問囉,人生的「正事」貌似很多,實際上,先設想出幾個攸關自己存在的問題,或者是如何充實自己,那麼,一切都可以變成「正事」。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9-12-05 16:42 回覆: 

謝謝留言,根據《康熙字典》的解讀,我已經把大致上的用法整理如文中所述,至於您的說法,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我想文中已經詳列了。

另外一提:「底」這個字纔是翻譯產生的問題,最早的用法出現在民國初年,民國成立前並沒有這樣的用法,因此我將之歸類為誤舛之一。

順便說說所謂「文法」,英文並沒有這種東西,而是所謂的「約定俗成」,所以在英美兩國幾乎找不到文法書籍,文法上的例外也極多,因此需要死背硬記,而我們所學的「所有格」或者「句尾」此類文法,全都是中國人自己研究出來的成果,請注意。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9-12-07 08:08 回覆: 

「的」和「得」向來在寫作上的錯誤機率比較高,我參考的字典有四本,連王雲五的資料都去找了,這年頭寫文真的不容易啊(條列時自己都要混淆了)!

我曾經就「文法」問題請教過我的幾位美籍教授,以及我的英國友人,最後在研讀中文的「文法」細分之下,確定「子句」之說,確實是來自於中文的解析手法,因此「文法」是大致上互通的。

看到你的留言,難題又出現了。

「做」與「作」不需要我解說,幸好。

至於「紀」念與「記」念,我可以拖延到這個星期六嗎?要去找書,這需要時間(我覺得自己還算勤勞,沒有多看兩本書,是不敢貼文的)。

如果一字千金?那我肯定是億萬富翁。哈!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路人甲
「底」字在唐宋時期就有作結構助詞使用了。
2013/03/07 08:15

「底」字在唐宋時期就有作結構助詞使用了。

北平漢語「的、得、地、底」等字問題綜論                         文/林政華

另外還有

三分鐘搞懂「的、地、得、底」
http://www.wretch.cc/blog/tcfwnypd/22000399


DrCompost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所以說
2009/12/07 11:10
紀念冊?紀念集?當名詞用,correct ?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9-12-07 11:21 回覆:
沒錯。

DrCompost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記與紀
2009/12/07 10:40

真的不用了,謝謝。

查了字典了

根據教育部網站

"記、二字在「記載」一義上相通。如「記錄」亦作「錄」。但在統緒、統理、準則等方面詞義,一律用「」。如「本」不作「本記」,「綱」不作「綱記」,「經」不作「經記」。反之,在當記載下來的文章意義上,一律用「記」,如「日記」不作「日」、「遊記」不作「遊」。今法律統一用字規定「記錄」用於動詞,如:「我將他演講內容記錄下來。」;「錄」用於名詞,如:「會議錄」。"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9-12-07 11:00 回覆:

太好了,那就不用去查找資料了,我對查資料驗證自己的說法感到頭疼,考證是一門痛苦的工作。

教育部網站也有錯誤,前兩年我寄了些文件給相關單位,沒人理我,到現在都沒有更正。

那點小錯誤我還放在這裡提出過:最後十四天的讀書記事(下)


從容自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太厲害了
2009/12/07 00:03

原來中文也有這種類似英文文法的分析~

謝謝分享~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9-12-07 08:09 回覆:
不客氣。

DrCompost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
2009/12/06 01:29
我已經把這文加入文摘裡了。希望沒有耽誤妳的正事。

我個人一直特別混淆的是「的」的第5種用法與「得」的第13種。

所以根據您的說法,若是動詞後就斷句了,就用「的」?如他做「的」。說「的」。講「的」。這樣用好像有當年學英文時「名詞子句」的味道﹝this is what he said…]。

若是在動詞與副詞間,就用「得」,如說「得」好。

再次感謝,以往我有困擾的時候,乾脆就全用「的」了。

另一話題,「做」與「作」當動詞時的分別,我使用教育部的網站,說的挺清楚的。記得以前在臺灣時,「作」當動詞的使用,好像比現在多及廣泛的多。還有「紀」念與「記」念。先父過逝時,文字我用了「紀」念﹝根據手邊一本三十多年的國語日報辭典﹞,沒想到周圍的人都說我用錯了。

一字千金,不知道已經欠妳多少了?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9-12-07 08:08 回覆:

「的」和「得」向來在寫作上的錯誤機率比較高,我參考的字典有四本,連王雲五的資料都去找了,這年頭寫文真的不容易啊(條列時自己都要混淆了)!

我曾經就「文法」問題請教過我的幾位美籍教授,以及我的英國友人,最後在研讀中文的「文法」細分之下,確定「子句」之說,確實是來自於中文的解析手法,因此「文法」是大致上互通的。

看到你的留言,難題又出現了。

「做」與「作」不需要我解說,幸好。

至於「紀」念與「記」念,我可以拖延到這個星期六嗎?要去找書,這需要時間(我覺得自己還算勤勞,沒有多看兩本書,是不敢貼文的)。

如果一字千金?那我肯定是億萬富翁。哈!


JamieCh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俏皮而為
2009/12/05 20:46
別太在意網路上"滴"的用法,往往大家只是取其ㄉㄧ˙的"音",因為寫"是的"你會發音ㄕˋ ㄉㄜ˙,如此就少了平常說話用ㄕˋ ㄉㄧ˙的俏皮味。我想絕大部分人都知道正式沒"滴"的用法,若有人如此用,更明瞭他是取音俏皮而為。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9-12-07 07:44 回覆:
是沒錯,但我時常為此感到煩惱,因為許多人在文章裡面這麼寫了,或者是使用注音文,我又不想勉強給推薦,真的是一番掙扎啊。

落伍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漢文的詞尾是學西方的句形 常用在散文
2009/12/05 16:18

底→用在 名詞 後

的→用在 形容詞 後

得→用在 動詞 後

地→用在 副詞 後


Rosy(rosylovesyou) 於 2009-12-05 16:42 回覆:

謝謝留言,根據《康熙字典》的解讀,我已經把大致上的用法整理如文中所述,至於您的說法,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我想文中已經詳列了。

另外一提:「底」這個字纔是翻譯產生的問題,最早的用法出現在民國初年,民國成立前並沒有這樣的用法,因此我將之歸類為誤舛之一。

順便說說所謂「文法」,英文並沒有這種東西,而是所謂的「約定俗成」,所以在英美兩國幾乎找不到文法書籍,文法上的例外也極多,因此需要死背硬記,而我們所學的「所有格」或者「句尾」此類文法,全都是中國人自己研究出來的成果,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