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28 03:24:56瀏覽660|回應0|推薦14 | |
名律師李念祖二十幾年前在哈佛法學院兩年的學思歷程,除了在拮据生活條件下盡可能汲取學識,也深刻體會人權意義,並帶給他終身的人文教育---以後有能力,也要幫助有需要的人。
李念祖:大兒子在哈佛教學醫院出生,差十幾天就有保險,當時看到醫院的醫藥費帳單嚇一跳,將近五千美金,我只付得出三千多,我寫信給醫院,希望獲得補助。 醫院回信說我早就符合資格,「現在起你不用付錢了。」還指責我為什麼不早說,最後還叮嚀:「以後有能力,也要幫助有需要的人」這句話我一直記得。 上哈佛的第一年冬天,他收到「低收入戶可以開始申請燃料費補助」通知,他半信半疑以為外國留學生的身分不能申請,承辦人反問:「外國人就不用過冬嗎?」這些生活際遇讓李念祖真正體會人權的意義,「重要的是人,而非人的身分和職稱」。 哈佛的教育不只在課堂上,它提供各種教育機會但也要自己去找。邀名人演講是哈佛的傳統,當年他就接待過前南韓總統金大中、菲律賓總統艾奎諾夫人等,這是學生很大的資源。 劉墉的兒子專業DJ劉軒,和李念祖一前一後敲開哈佛大學,當年他看到一群學生為著一個滿頭白髮的老頭聽他唸詩,原來他就是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爾蘭籍的顯默斯.希尼 李念祖:我特別欣賞哈佛提供學生最好的圖書館,「哈佛瑣記」作者當年在燕京圖書館古籍中發現一封古人真跡的信,結果她擺回讓別人也享受這樣的驚喜。 劉軒:哈佛還開放學校美術館出借名畫給學生掛在宿舍,掛一年只花兩百美金保險費,等於免費借用,這是對學生人品的信任。 李念祖:哈佛.有很自然的誘因讓校友捐錢,像我的醫藥費經驗,就刺激我應該要回饋。哈佛也讓校友覺得,回饋學校是一件有價值的事。 劉軒:我在哈佛打工,最難忘的是幫法學院打電話給校友募款。 打募款電話有腳本,要讓校友知道法學院要擴建圖書館、想請更好的教授,以及讓不同背景的學生都有機會來哈佛唸書。為什麼找得到校友?因為每個畢業生都擁有一個終生有效的「哈佛E-mail」,讓擁有者以此為榮,也讓哈佛隨時找得到。 李念祖:我隨時擁有哈佛的訊息,我捐款是因為它隨時讓我知道這些是該做、值得做的,你覺得它很有錢,也覺得她很會用錢,錢都用在對的用途。 這些生活際遇,學校上課沒教的事,卻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貫注在莘莘學子身上,多年後回顧訝然發現,最經典的教育,其實和宗教真諦是表裡如一。 一如我所尊崇的雲林北港朝天宮(恭奉主神媽祖),因著無私的愛,無所求的行事風格,讓我感受倍深格外動心。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