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8/07 12:59:13瀏覽2022|回應4|推薦18 | |
台灣有網民在數位平台上撰文,批評蔡政府用各種手段壓制言論自由。綠網軍則反駁說,你可以在台灣網路及媒體上批評蔡政府而不會被逮捕,這還不算言論自由嗎?你敢在對岸的網路平台上寫文章批評習主席試試看!
乍聽之下,好像有道理。在台灣批評蔡政府及民進黨不會「被消失」,但如果在對岸撰文批評共產黨及習主席,下場恐怕難以預料。
問題是,台灣真的有完全的新聞自由,可以讓你隨心所欲、任意批評執政者與執政黨,而絲毫不會受到處分?而對岸則真的會將攻擊政府的異議者,加以拘捕,不經過審訊便逮捕入獄?兩岸的新聞自由,真的是兩個極端嗎?
拿美國的新聞媒體做例子。他們向來以享受第四權、無情批判監督政府及政客的言行舉止為傲。一旦發現有什麼弊端,或者有「吹哨者」向媒體提供了可靠的證據,媒體記者就會在報社或電視台的支持與保護下,掘地三尺,不找出事情真相絕不罷手。所以才會有記者因為鍥而不捨,挖掘出「水門案」真相,逼得當時的總統尼克森,不得不黯然辭職下台。記者並未受到政治迫害,反而成為追求真相的英雄,兩個記者雙雙得到普立茲新聞獎。
台灣的新聞自及言論自由,在早年「威權時代」,的確受到「新聞局」的制約。當時因為政府全力「反共」,對於攻擊政府的言論,只要對作者按上一個「匪諜」罪名,即可逮捕入獄,形成了所謂的「白色恐怖」。到了蔣經國晚年,准許獨派人士組黨。在開放總統及立委直選以後,言論自由就慢慢地開放了。而曾在日本軍隊服役並曾暗中加入共產黨的李登輝,當上直接民選第一任總統後,便開始明目張膽地培植台獨勢力,並在暗中提供金援給民進黨,讓他們可以很快的壯大本土政治勢力。
遺憾的是,當民進黨在立法院擁有的席次過半、一黨獨大、完全執政以後,立即步上前朝後塵,恢復對媒體及網路言論的管制,而且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舉個例子來說,筆者同樣一篇文章,經常同時用簡體字版發表在對岸的《頭條》網路平台上,繁體字版則發表在《臉書》上。這兩個網路平台,前者由中國本土企業經營,後者由美國跨國企業經營,兩者對言論自由的管理尺度,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頭條》的經營,自然是受到中國官方的監管;文章裡如有涉及對共產黨或黨主席的批判,通不過審查就無法上架。我等台籍作者,則享有較多的自由度,《頭條》的編輯對我已經用習慣使用的“總統”、“國軍”等文字,會請我修改為“領導人”、“台軍”後,便能通過審核上架,並不會不聲不響地讓文章消失不見。
而《臉書》則是受到該公司設在台港的一個分公司來審查。裡面負責審查文字的人員,則用一套AI系統佈下天羅地網,抓捕幾個關鍵字;有如蜘蛛網抓蒼蠅一般,只要涉及粗暴言論、色情內容或人身攻擊政治人物,就會以「不符合網路社群規範」為理由,下架數小時至數週;如果屢犯不知悔改,則會被封鎖帳戶數月。他們不告訴你究竟哪幾個字有問題,讓你有機會去更正,而是直接下架、刪除、封鎖。他們衡量的標準尊為何,沒人知道,但是如果說背後沒有執政黨、數位部在搞鬼,沒有哪幾個曾經被封鎖的人會相信!
《臉書》畢竟是由美國高科技網路公司在經營,他們有著許多高明手段可以讓經常撰文批評執政黨的臉書文章失去影響力;譬如說,用降低流量、限制轉發觸及人數等方式,讓你的評論文章變得乏人問津。我個人就做過統計,只要是文章裡涉及批評執政黨、執政者,點閱率立刻就降到不到二位數;而我的粉絲人數老早超過萬人。這兩者之間落差極大,如果不是有一隻看不到的手在「只手遮天」,不會有如此不堪的點閱率!
因此,我這樣形容這兩個網路社群平台:《頭條》有點像站在路邊的交通警察,犯了規,不是要求你改善就是給你開張罰單,而不會沒收你的車子、弔銷執照與牌照。《臉書》就像是個看不見的老大哥,到處設置攝像頭,密切監視著你車子的行蹤;一旦發現違規,立刻吊銷車子牌照及行車執照數月,讓你根本求訴無門。
兩相比較之下,究竟兩岸哪個網路平台會給予較多的「言論自由」空間? 恐怕是見仁見智、各有長短。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