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查緝移轉訂價(大陸稱『轉讓定價』)的力度愈來愈大,加上兩岸因為沒有簽訂租稅協議,台商可能面臨雙重課稅的風險,台商在平常稅務規劃上要特別留意。
會計師提醒,儘管大陸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大陸移轉訂價的結案件數比起2005年有明顯下降趨勢,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簡單。
KPMG中國所(畢馬威)主管合夥人池澄表示,大陸2005年開始對移轉訂價集中化管理,地方案件都要上報中央,導致地方稅局為了簡便程序,篩選案件,金額或公司規模較大的案件才會上報,小案子則私下跟納稅人結案,造成檯面上案件量減少。
「令人比較擔心的是,中國稅局對轉讓定價的胃口愈來愈大。」池澄表示,雖然大陸稅務總局尚未公布2010年統計,但根據畢馬威暸解,大陸稅務總局去年共結案178家企業,補稅金額達人民幣26億元。2005年遭調查企業雖然超過350家,但補稅金額不到人民幣5億元。
移轉訂價與台商息息相關。池澄指出,目前台商在大陸多事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製造企業,運營功能簡單,利潤水準相對較低,往往是稅局轉讓訂價調查的重點。
大陸稅局去年曾公布一批「重點調查行業」,包括製藥、房地產、汽車與零售行業等,廣東稅局則強調特別關注電子製造、航運與服務業,其中電子製造業就是台商的相關行業。
此外,2009年全大陸反避稅查補收入排名前十的稅務機關中,台商聚集的江蘇、上海、福建、廈門與深圳都在「十強」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很少被提及的關聯企業間股權轉讓問題最近成為大陸稅局的新焦點,一名華東稅務機關官員表示,從2010年開始,大陸稅務總局針對股權轉讓展開專項調查,現在正在大舉調查中。
池澄解釋,大陸稅局認為不少股權轉讓都以帳面或形式價值計價,訂價過低,須重新估價,轉讓方因此產生資本利得,需要交稅。台商聚集的蘇州地區今年也傳出企業因為重組涉及股權轉讓,導致被核稅的案例。
畢馬威中國所稅務部合夥會計師廖雅芸指出,台商一旦遭到稅務局盯上,要考慮如何在地方稅局選案過程中、稅務總局正式立案調查前,轉換對企業影響最小的方式。她建議要積極跟稅務局溝通,主動提供移轉訂價報告(大陸稱「同期資料」)。
「至少把『調查』轉為『自查』。」廖雅芸說,因為自查案件不用報到中央,給企業很多靈活性,她遇過不少案子都是透過主動溝通把稅務局疑慮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