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高等教育。主要改革措施
2011/09/28 21:41:18瀏覽390|回應0|推薦1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對我國的啟示

100928日)經建會新聞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

OECD今年對日本教育改革之經濟調查報告(Education Reform in Japan)中指出,日本正面臨人口老化及生育率降低壓力,而透過持續之教育改革,有助於提升人口質量並維持其國家成長動力。二次大戰後,日本的教育體系一直扮演日本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透過教育持續推進,日本人力資本效益不斷提升,帶動生產力的提升並刺激日本經濟成長。另依據該調查指出,2008年日本成年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者,已高達43%,為OECD國家中次高,顯示日本高等教育人力資本的雄厚,並在國際顯著領先其他OECD國家。

20106月日本公布的「新成長策略」(The New Growth Strategy)中,明確地將教育政策納入21項國家策略計畫中,期望以2020年為期,克服日本的教育問題。因此,如何在人口迅速高齡化和財政困難下,改善教育的質量、更有效地減輕政府支出壓力並將政府資源應用在教育刀口上、減輕教育支出對家庭的經濟負擔、提升教育機會的平等、加強學校和勞動市場間的連結、降低青年失業率與擴大高等教育部門對於提升日本創新及發展潛能,已成為日本政府亟需努力推動的方向,該調查報告指出,日本高等教育的主要改革措施如下:

一、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引進客觀評鑑制度:為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有效透過高等教育協助日本人力資源發展,日本自2004年起即透過客觀機構進行高等教育評鑑,期能透過評鑑,有效提升日本高等教育質量並創造世界級的研究機構。自2005年至2008年,日本已有許多國立大學參與評鑑系統,評鑑師生的表現,透過積分平均系統評鑑學生家數從36家增加至51家,另,由學生評鑑教師的家數也從45家增加至83家。

二、強化大學資訊公開,協助學生選擇適合大學:2011年起,日本政府要求大學提供有關學費、活動及設備等公開資訊,使學生可依據大學公開資訊及自身條件、偏好,選擇適合的大學。未來日本並規劃進一步要求大學提供畢業學生就業資訊,以供學生做為選校參考。此外,日本文部省也依據各大學的表現,提高資金補助,以鼓勵大學間之競爭。

三、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較OECD其他國家為低,2008年日本高等教育外國學生僅占整體學生人數的3.2%,低於OECD平均水準8.5%。留日學生人數自1983年的1萬人,成長至2009年的13.3萬人,為順應國際化教育成長趨勢,引進國際學生留日就讀,帶動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並促進日本與國際接軌,日本於2004年成立JASSOJapan Student Services Organization),更於2008年提出「30萬名留學生計畫」,目標於2020年,將日本留學生成長至30萬人,占高等教育總學生人數20%。

四、提升高等教育投資:2007年日本國內R&D的支出占其GDP3.44%OECD平均2.28%,僅次於以色列的4.77%及芬蘭的3.47,為OECD國家第3高,而日本在高等教育機構的公共支出卻僅占其GDP0.5%,OECD平均為1.5%,僅高於智利0.3%,為OECD的次低。為達成「新成長策略」中樹立頂尖大學的目標,日本政府擬進一步投資高等教育,並持續提升研發創新能量、鼓勵智慧財產權及促進教學提升,政府並依據大學的表現、學校收入來源及學校管理效率的提升,決定增加的投資額度。

五、鼓勵大學校院整併,提升教育支出效率:受財政困難影響,2011年日本中央政府對教育預算減少2%,地方政府雖有其他稅捐協助教育支出,但幫助有限。另由於日本大學及學生人數規模普遍低於英、美等國,依據OECD估計,未來20年日本大學如缺乏進一步整併,受少子化影響,整體國立大學生源將較現在分別減少6千人,勢必衝擊日本高等教育。為改善教育支出的效率,日本政府推動大學校院的整併,自2002年起,29所國立大學已整併至14所,私立大學部分,自1995年起,因應200間私立大學面臨學生不足問題,日本政府准許私立學校破產,並要求破產學校協助學生轉往他校就讀。

六、提升高等教育學費自主性:日本文部省每年會為國立大學學費設定收費標準,多數學校為取得政府支持乃以該標準收取學費,卻也造成學費調整缺乏彈性,無法充分反映教育成本。依該標準收費目的之一,係為讓低所得家庭學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但亦可能變相產生教育資源補貼高所得家庭學生現象。為落實教育資源合理分配,日本政府擬以適度放寬大學學費自主性,並配合提升大學高等教育的學費貸款額度,減輕一般家庭對高等教育的負擔,使教育資源能朝向更有效的運用。

七、強化職業教育與訓練:日本技術學院及專業職業學院等職業教育與訓練機構(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VET),對於調合學校與勞動市場現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企業對於勞動僱用,著重於員工是否滿足特定專業資格,而高等教育是培養學生未來在企業所需的本質學能。2010年日本政府為有效連結職業訓練機構與事業單位,提升學生就業能力,鼓勵機構擴大就業導引功能,並透過邀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之訓練課程等方式,協助畢業生就業接軌,並促進企業對於職業教育與訓練機構之認同。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校院數量自84學年度的60所,增加至99學年度的148所,大學校院學生人數由314千人增加為1,022千人。惟依據本會「2010年至2060年臺灣人口推計」之中推計,未來102050年進入大學之18歲人數,將較目前分別減少23%43%60%。我國在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普及化的同時,也將逐漸面臨少子化及人口高齡化等問題,藉由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經驗,或可作為我國未來擬定高等教育政策提升人力資本時的參考。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icelohas&aid=568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