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4 07:11:14瀏覽861|回應0|推薦1 | |
若有來生,莫如相忘——愛有來生 配樂有感 兼談音樂詮釋在此並不推鑒這部電影 太過沉重陰鬱 不看也罷 周天的鋼琴作曲 倒是可以注意一下 中國的大山大水 生出一些氣勢廣闊的音樂家 周天的鋼琴配樂 並不 想去看這片子(太悲了) 只想聽聽 配樂 如影評所說周天的鋼琴配樂 他的音樂詮釋愛有來生的意思 最近 有空就在聽 蕭邦鋼琴大賽的錄音 聽見彈琴手詮釋蕭邦的音樂 聽出斯拉夫的感覺 樂手不只有高超的琴藝 也要有顆敏銳的心 聽過一位音樂人士說過一句話 若不住(生活)在德國 無法彈奏出貝多芬的音樂 這是何意 其實蕭邦的音樂的內蘊 就是體現斯拉夫和法蘭西的文化的表達 同樣的貝多芬的音樂也深深的展現德國的文化 若樂手無法感受到作曲家所感受的 真的無法彈出樂曲的意味 如何能與作曲家感同身受 進入同樣的文化環境 我想應該是一個途徑 另外若是樂手本身 就有顆敏銳易感的心 也會體會出作曲家所感受的 當聽到俄國的鋼琴手彈奏蕭邦的音樂 真的覺得太貼切了 扯遠了說周天(作曲家)他當然懂得愛有來生的意思 其實作曲家比彈奏者 更困難 他們要創作出音樂 這個音樂裡面 涵蘊著故事豐富的 感情 也鋪成 藝術和絢麗的音符 有一次讀到鋼琴家李雲迪(曾得蕭邦鋼琴大賽首獎) 他說到他如何詮釋一段樂曲 偶然他看到一片開花的樹林 就想像到某段樂曲 他就用這種感動來彈奏 真的非局外人能理解 常看到國內有些人讀音樂得了碩士或甚麼學位 就稱為鋼琴家 真嚇人 空有一些技巧 或苦練多年 真還夠不著鋼琴家的稱號 琴手對音樂的感覺品味 對文化生活的感受力 對文化內涵的吸收和認識 才能張顯於音樂的表達上 這裡說的文化不是次文化(也非流行文化) 文化指的是文學藝術人文社會 (並不推鑒這部電影)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