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林蒼生答客問(下)
2009/06/04 18:11:22瀏覽4173|回應5|推薦15

問:直感力為什麼這麼重要?如何培養直感力?

答:直感力是來自於與天地能量的呼應,所以不能培養。

本來天地之間的能量都是自由自在、直來直往的,但人腦筋的紛亂、私人的慾望、個人自我需求的存在,會把天地之間直來直往的能量掩蓋住,當然就沒有直感力。

能量有好幾種,慈悲心是比較高的能量,懷恨的心是比較低的能量。高能量的訊息只會傳遞到能和它共振的腦筋,直感力跟靈感來自你能不能接受更高的能量有關。

所有發明的靈感都是來自相同的直覺力。雙螺旋DNA的發現是晚上作夢的時候出現,因為作夢時是θ波跟α波中間,比較接近舒慢波,比較接近天人合一的環境。所以直感力絕對是在你最安靜、最體貼別人的胸懷時出現,跟大自然合一、人同此心的時候,靈感就會自然浮現。所以,說曹操曹操就到,那是一種靈感能量的傳遞,如果你現在很忙碌,就接不到。因此我們不是要去培養直感力,而是把阻礙的東西清除掉,直感力就自然浮出了。

日本的稻盛和夫應該是一個有直感力的領導者,在毫米的年代,他就有奈米的觀念,深入到事情始末的原始點,把粗的陶器做到99.999的純度,成就京都陶瓷。

日常生活裡,要有好的直感力,最好不要胡思亂想,容易遮蔽自己的意識,例如看電視時。當你全神貫注看電視,意識是不發生作用的,電視變成主體,你是客體,意識被拉著走,你看的愈多變成愈無意識。

抽菸是無意識的歡樂,喝酒也是無意識的嗜好。觀察抽菸的人,每一個都是無意識的一根接著一根抽。喝酒時為什麼要划拳,因為划拳的時候喝酒變成無意識,喝多少不知道。如果很有意識的抽煙、喝酒、看電視,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

事實上,社會有太多引誘我們走到無意識方向的東西,傷害直感力。所以現代文明真的愈來愈令人擔心,文明愈進步,人就會愈退步!

問:你希望讀者怎麼看《隨便想想》這本書?企業人的身心靈法則是什麼?

答:記得有誰講過一句很瀟灑的話,風吹哪頁讀哪頁。

《隨便想想》大部分都是寫個人的體驗,希望幫助後面走過來的企業人,快一點早一點在忙碌中找到自處的方法。

這些文章如果沒有社會經歷的人,不容易體悟。有社會經驗的人才會體會到,那種大自然的單純對我們企業人來說是很豪華的奢侈享受。我們難得有安靜的片刻,時間被切成零零碎碎,約會、客人一個接著一個,時間甚至被切成十五分三十分鐘為單位。這種時候能有一個清靜,就像林懷民講過的,你如果能夠坐下來呆坐一會兒就是浪費了。當你能夠坐在山上好好慶祝短短的幾分鐘,真是很豪華的享受。

所以,能夠在當下就是最好的休息、最好的娛樂。當你每一個時間都在當下,滿足感是筆墨完全無法形容的。你跟人家吵架,如果還在當下,你是吵不起來的。所以事實上,當下是很簡單,但是不容易做到、很難。

一個企業家首先要了解,中國儒家所說的良禽擇木而棲。你一直忙,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忙,這就不對了。所以第一個你要選對行業,你要做的是對人有益的、對環境有益、對世界有益。這樣就值得你很努力一直做下去。

努力的過程還可以注意,有沒有章法、有沒有喜悅。如果每做一件事都有喜悅,累積起來的結果一定是所有喜悅加總的結果。過程沒有喜悅,加出來的結果一定參差不齊。這就是為何有的企業家能成功,有的不能。

以賣麵的老太太來比喻吧。老太太從擀麵、湯頭、到服務客人,都像是在照顧自己的子女,那碗麵絕對很好吃!那好像在看護小孩的心就是產品的「靈」的部分,她用盡心思把麵做得好吃是「身」的部分,服務很好是「心」的部分。這就是身心靈。

用企業管理的金字塔來看,最底層是operation,operation需要執行力、也就是「身」的部分,中間是mission,mission的實現需要親和力,也就是「心」的部分,最上層就是vision,vision需要直感力,也就是「靈」的部分。

所有的東西都是身心靈的組合,彼得聖吉(Peter Senge)的《第五項修練》談到的是心的部分。一九五○年代,美國式的管理是聚焦在「身」的部分,後來七○年代日本式的管理開始進入「心」的部分,用企業文化做管理。通用汽車的一貫作業就是身的部分做得很好,但是日本企業文化以人為中心,因為進入心的部分,所以超越了美國。

二十一世紀是質的時代,二十世紀是量的時代。從量的時代進入質的時代,我們應該從整個地球的角度來整合資源,讓浪費縮到最小。這就要再提升到「靈」的部分去思考了。(整理/蕭錦綿.陳宣妙)

林蒼生答客問(上)

林蒼生答客問(中)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setmind&aid=3011796

 回應文章


真空妙有
2009/09/25 08:57

天地萬物 無一不是在能量間流動

看似存在 卻是空無

看似空無 又是妙有

當心清空了  就與自然合一

宇宙合一了

直感力    本具足

不需練習啊


OUYANG
回應"無與有" 及Page 171
2009/07/05 01:33

林先生您好,

關於"無與有"的隨想, 第171頁的插圖不也是一個很好的答覆與體會?

"Whether see it or not it, it is there and not there.

It is how the mind flows and for the mind, it is all the right answer"

另一個更大的世界在這個最右邊的位子上,不是嗎?

若能與此位解圖者交流將是一個好的共鳴.


ann78115
感謝
2009/06/24 10:09

這是能讓我由心發出感動和笑容的一本書

感謝您的分享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感動
2009/06/06 11:30
感謝天地有您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如獲至寶
2009/06/04 22:11

非常贊同您的看法,「文明愈進步,人就愈退步。」其實教育走偏了太多路,人類已難以挽回,容我說得這麼悲觀!

無意中發現了您的書,不是「隨便想想」,真的如獲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