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將心比心,談第一屆12年國教入學制度的荒謬
2014/06/14 19:11:32瀏覽532|回應0|推薦1

這個小部落格的文章停了一年多,因為政府麻木不仁,再怎麼寫文章,政府官員聽不進去,民意代表聽不進去,部落格也少有知音。雖說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早有自知之明,但還不如把時間拿來閱讀運動更有意義的事。

不過,到了這種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事件,還是應該為文紀念的。要談的,是12年國教。是的,我一年前就不抱期望的12年國教29套方案!

第一屆12年國教的升學制度,在當時新任教育部長蔣偉寧以一個12年國教總工程師掛品質保證的帶領下,召開了專家學者的會議,還是延續前任吳清基的29套文字教改方案,在馬英九參與掛保證但來去匆匆的全國家長座談會後,發展出現在這套所謂"免試升學"加上"特色招生"的升高中職制度。

免試升學當然只是字面上的,學生畢業還是得考會考,三等第七標示加作文六級分,當然要比序,要比序的還不只這些,為了高唱多元學習,所以有所謂多元比序,社區服務、體適能...都可以拿來比,最重要的是,連志願順序都要比。

先擱下會考制度後論,12年國教從所謂"校校優質"就注定失敗的命運。本來12年國教的前提是,八成以上的高中職達到優質的水準,那麼,理所當然,家長得以放心將孩子送入任何一所高中職。但是,教育部的官員非常不負責任地發明了形式上的優質高中職認證制度(請參閱本人去年評論這樣混出來的校校優質,教育部敢保證?),應該沒有任何一位家長相信,原來全國的高中職早就是優質高中職了! 每個家長還是會在意,自己的孩子進的是不是心目中較理想的高中職。所以,不會有家長接受,沒有公平性可言的抽籤分發或任意分發,一些所謂全國家長聯盟或人本等等組織把他汙名化為家長精英心態作祟,我覺得根本沒有看到問題的核心!校校並非均優質!

12年國教另一個高舉的"適性"大旗其實更是空談!才國中畢業的孩子,就應該逼他對未來的職業作出選擇?如果學生的性向是對電腦有興趣,又如何決定是該先念高中到大學再選擇,或是先念高職呢?高職並沒有"普通高職綜合科"的設計,學校老師和家長有能力幫助小孩適性輔導他們在"資料處理""資訊""電子""多媒體"等類似的科別中作出真正適性的選擇嗎?教育單位把念高中與高職的適性輔導當成是取決於是否有"學術"傾向,但是現實狀況是,大學也不過是某種職業訓練所,為何要有學術傾向的才適合念高中升大學呢?為何就不能明白的說,國中學習就跟不上的應該就去念高職吧,去學一些實際可用的技術,不必在卡在所謂國英數自社的所為基本能力。

不過,國英數基本能力又是12年國教的一項惡夢。按照教育部的規劃,會考本來是要衡量國中階段的學習結果,若是第三等第的"待加強",教育部會進行補救教學,加強學生的國英數能力。可是,按照國教署在103年2月公布的補救教學,這是不強迫的,但補助高中職在暑假開課小班制補救教學。我統計了一下,國英數在"待加強"的各科人數,國文高達四萬五,英數更分別高達九萬人。我不知道暑假短期的補救教學有何神奇的功效與意義,只知道會考後到六月畢業典禮前,各國中的學生浪費了非常多的時間在等畢業!教育部對國民教育品質的掌控只是這樣的"補救教學"來交代嗎?

 

最後回到會考與升學制度本身,基北區把作文與國英數自社的三等級分數並計比序造成不公平爭議,更誇張的是,教育部不同意家長建議的先特招再會考,於是,第一次免試分發,勢必因為包含了至少五千名以上準備參加特招的考生參與但將放棄分發,至少這五千名以上考生會排擠到第一次免試分發的結果,造成多數考生低就。這麼一個簡單邏輯的問題,不管是教育局還是教育部都視而不見,因為教育官員蒙著眼睛告訴考生,校校優質,怎會低就!但是,當學生本來舊制可以進入卻在新制中被迫無法進心中理想的學校,這還只是認知的問題,只是家長的心態問題嗎?

官員說,將心比心,呼籲要參加特招的學生放棄一免分發。

將心比心?各位官員與校長們,你們在12年國教的發言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蔣偉寧說,不好意思,會檢討明年改進。12年國教責任到他。但信賴保護原則,今年不改了!

江宜樺說,新制度上路困惑難免,要多溝通。

我不禁想請問,到底目前為止,12年國教給了人民什麼好處?造成了多少成本?

這不是政府規畫了數十年的重大政策嗎?

信賴保護原則,保護了誰呢?

我無言了,

人民,請自求多福吧!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ading624&aid=1398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