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25 00:01:49瀏覽1597|回應8|推薦7 | |
雖然知道寫這篇文章很可能被批,但心中有感,不得不發,還是要寫一下。 今天看到王建民在鏡頭前粉墨登場,扮演即將參加亞錦賽的中華隊的啦啦隊,我心中只有一個感想,「沒傷沒病,既然這麼關心就下場打球啊,當什麼啦啦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於旅外優秀選手是否參與國家隊,給予了極大的包容。曹錦輝、王建民都是為了免除兵役問題,所以才在上一屆奧運接受中華隊徵召。兵役問題一解決,馬上滾個不見蛋。曹錦輝若不是需要舞台證明自己的實力,此次恐怕還是不會回來;王建民回來了,只是當的是啦啦隊,他是當紅炸子雞,似乎也沒有國人有任何意見。 棒球選手過去不願意接受徵召,主要原因有幾個:第一是所屬球隊不允許,如洋基隊。但這個理由可以反駁的空間很大,如經典賽時,Posada還是代表他的國家參賽,也就是說只要力爭,又能遵照使用手冊運用選手,選手個人意願,顯然還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其次是棒球的球季,常常與各國家比賽重疊。這點在此次亞錦賽也不成立,大聯盟球季已經結束很久了,根本不會有任何衝突。 第三是國家隊比賽,對職業選手常有使用過度讓選手受傷之虞。但亞錦賽不比奧運或者洲際杯,事實上,關鍵比賽只有兩場,甚至一場。若能上場投球,即便是90球甚至80球,都能完全改變中華隊的命運,何以捨此而不為? 關鍵就在於,不管是受到美國職業運動風氣的影響,或者是台灣之光自己的想法,總之,這些職業選手就是對國家隊的榮譽不放在心上。當然,這是他的自由,但當他們把國家隊榮譽擺在一旁時,又憑什麼得到來自祖國球迷的支持與愛戴?他所應得的,不過就是和美國任一個大聯盟球員一樣的待遇罷了。 在這裡,我又必須舉足球的例子。以我看過的例子,足球選手若非年事已高、身上有傷有病,或者位置被其他人取代,鮮少敢在盛年主動宣布退出國家隊,或者找藉口不參加國家隊的比賽。 須知足球的球季幾乎是一整年,當球員代表國家隊踢球時,很可能必須當「空中飛人」來回不同國家,但多數球員對國家對的徵召,還是甘之如飴,如最近貝克漢即便在國家對失去先發地位,又到美國踢球,但還是為他的第一百場國家隊出賽而努力。 義大利的「羅馬王子」托蒂最近宣布退出國家隊,在國內引發軒然大波,連他昔日隊友都跳出來公幹他。 且他退出的理由,比台灣之光不參加中華隊的理由多得多,他和教練團本來就不和,而且義大利對也並非非他不可,如此都引來撻伐,我們有什麼理由寬容台灣之光? 我想,除了從事棒球運動人口較少以外,對於榮譽感的認同,也是棒球運動永遠無法成為世界上主流體育項目的原因。國家隊的比賽永遠是二軍,一流的選手永遠只為自己的荷包打算。所以國家隊的比賽,永遠是二流、三流的比賽,一流的比賽只能被由財團操控的職業聯盟所壟斷,這種體育運動,到底有啥好提倡的? 假如台灣之光擔心投80球會廢了他的黃金右手,那麼看看2006年英格蘭的歐文吧,人家在對瑞典之戰時斷了十字韌帶,幾乎葬送職業球員生涯後,再度復出時是怎麼說的: 「我才27歲,能代表國家隊踢了80幾場比賽,進了40球,我已經很滿足了。」 我不指望每個人都這麼悲壯,但以棒球這樣和足球衝撞強度和足球差之甚遠的運動,只投一場球,投到一半韌帶斷裂的機率能有多高? 千萬分之一的險都不能冒,憑甚麼得到我們的尊敬?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