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18 03:38:50瀏覽643|回應1|推薦8 | |
假如問我想不想再造訪馬祖,我會回答「當然想」,尤其是此行未去的北竿芹壁、東引島、海盜遺跡和燕鷗棲地等,失之交臂,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損失。 但作為一個觀光景點,馬祖的發展,的確也凸顯了幾個問題: 第一,軍方的角色:軍方的保守與昏聵不是新聞,無庸多言。馬祖軍管了幾十年,顯然仍難脫這種色彩,偏偏軍方對馬祖的觀光發展並不積極。如我前文提過的鐵板社區,他們在整理舊營房、清理廢砲彈彈殼時,還曾經遭到軍方抗議說那是「軍方財產」,後來是因為媒體報導了,軍方才跑來「割稻尾」配合。 其實軍方資源很多,也不只限於營房,但馬祖很多地方如馬港,都還是屬於軍事管制區;從戰略角度看,離島佈防顯然已經從「殲敵於灘頭」改為「誘敵深入」,海岸保持這麼多管制區,實在有很大的問題。而且民眾最有好奇心的,恐怕不是荒廢的營區,既然營區可以拿來辦戰鬥營,又為何不能釋出部分讓民眾參觀?(連當地人都對山裡星羅密佈、四通八達可通卡車的地下坑道感到好奇,只開放「八八坑道」似乎很不夠) 第二,交通的問題很大,不只是前文提過的海空交通不便,馬祖列島多山,而且坡度極大,許多道路有很狹窄,我很好奇這幾年竟然沒有發生過重大的觀光客意外事故,這應該純粹只是運氣好。投入更多的硬體建設如道路修整,不但是為了觀光,對於駐軍和居民的安全,也是必要的。 第三,熱情有餘專業不足。前文也提到,當地有很多的社區營造者,但這些人士很熱心,卻未必專業。當地人士把古砲彈當鉛球就是一例。在當地培養更多專業的文史研究者,是當務之急。 另一個例子和前一段有關,軍方不是沒有建設,是有些建設缺乏專業越弄越糟,如鐵板的天后宮,過去軍方用鋼筋水泥改建,結果廟內的樑柱無法負荷重量,已經彎成弓狀。我相信這不是個案,可能有更多的建築遭到這種破壞。 第四,當地觀光業者似乎仍陷入「量」的迷思中,認為觀光客人數不夠,是觀光業沒有起色的主因,但從環境來看,太多的觀光客可能反而會破壞品質,以當地的服務業能力來說,也未必能接收,所以應該發展一些以質為重的觀光項目,比如說Long Stay、包船旅遊等。假如一個觀光客的消費可以抵過十個,又何需量的增加? 第五,摒棄「大建設」的迷思,其實南竿機場根本沒有必要存在,或者改成戰備機場即可。花了大錢卻未必能達到應有的功能。另一個例子是「民俗文化中心」,這個花費上億的投資,裡頭擺的陳列物卻連玻璃罩和解說都沒有,不像是文物,倒像是垃圾堆理翻出的舊貨。相同的資源其實可以做很多事,「萬里長城」式的東西,並不適合應該是「小而美」的馬祖。 圖一:馬祖民俗文化中心外觀 圖二:鐵板天后宮被亂蓋的外觀 圖三:因為亂蓋導致橫樑被壓彎的鐵板天后宮內部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