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平安的活在敵對的人當中
2010/04/26 19:24:54瀏覽573|回應0|推薦9

  

 

平安的活在敵對的人當中

 

日期: 99 4 2 5 日、星期日

地點:涼山長老教會

聖經:約翰福音13542

證道:我們遇見了上帝

主禮:蔡茂乙牧師

人物:高瑞森主席、涼山高氏家族 掌門人,瑪家鄉代表會主席。

      姪女廖玉美、 是表哥廖 添的掌上名珠,也是未來 kushatzar 家族的

      掌門人。姪孫子a riv、是kushatzar家族嫡嗣掌門人。

時間0900,我走無障礙空間的手扶梯準備左轉進入教會,姪女廖玉美同她兒子 a riv 在門口發週報, 廖玉美 看到我進來,就 趁這機會教育她兒子a riv叫我 vu vu a riv 很有禮貌稱呼我 vuvu ,當然我也很有禮貌的摸摸 a riv 的頭回禮稱讚他乖。

 

我上二樓坐好位子,先翻好聖經經節後,就看著這星期週報上的文章「平安的活在敵對的人當中」。

 

文章內容如下:

 

德國的神學家潘霍華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就是呼召他來為祂死。」不錯,死有許多種,然而作門徒的代價就在這句話當中。從 12 個學生的結局來看,潘霍華牧師的見解非常貼切。另一方面,從耶穌三年來與他的學生相聚一起的生活看來,我們發現耶穌是喜歡過「團契生活」的人,耶穌需要同工,耶穌也需要屬靈的同伴。我想,耶穌一定喜歡這一節經文:「看那,弟兄和睦同居,適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 133 1) 這是所有喜愛和平、羨慕「團契生活」的人的共鳴!

 

這提醒我們,弟兄姊妹能夠常常聚在一起、一起唱詩歌、一起禱告、一起查經、一起作禮拜、一起分享見證、一起互相代禱、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樂、一起分擔生活中的憂苦,這一切並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理所當然的,這是一種極大的奧秘,這是耶穌的血和門徒的血凝聚而成的恩惠。這是教會在地面上成為「希望的記號」的意義。

 

耶穌為什麼呼召學生,為什麼羨慕「團契生活」,想必是為了更有力量的活在仇敵當中,想必是為了建立地上天國的「團隊服事網」

 

我們想想看,耶穌為了過「團契生活」,祂必須活在仇敵的包圍當中。在十字架上,經驗孤單,遭受嘲弄,甚至進入死亡。然而,祂來到世界,正式為了這個緣故,也為了這一刻,要將平安帶給那敵擋上帝的人。因此,基督徒的團契絕不是像修道院過著與世隔絕、不食人間煙火,或是只見歡笑不見眼淚的生活。

 

得勝的基督徒是能夠平安的活在敵對的人當中,活在被控訴、被輕看、被拒絕、被誤解當中卻能心平氣和,並能從中體會主的同在。馬丁路德說:「基督統治應該在你的仇敵當中。誰不能忍受這一點,誰就不能歸屬祂的統治。」換句話說:「誰不能忍受這一點,誰就不能真正成為上帝的兒女。」耶穌說:「 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您們天父的兒子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一樣。」 ( 5 43 48)

 

筆者回應:四之一

 

這樣的文章的確給我了很大的屬靈回想,但是,我們是人,傷痕需要時間撫平。

 

忍耐的態度,只會讓惡人所謂的「軟土深挖」,如果已成過去式的傷害,或許可以選擇淡忘,讓時間沖淡這一切,美其名這是忍耐、或原諒的表現?

 

但如這傷害還是現在進行式中的傷害,我們不能一時的軟弱就忍耐,因為惡人逼我們希望「忍耐」的就範,我們就會成為她們傷害自己的共犯。也就是說,惡人的目標就是要我們忍耐,我們忍耐就會讓她們獲得時間、空間的自由,我們倒成了惡人傷害自己的幫助犯,也成為她們在律法下及屬靈上犯罪共犯。

 

我們不能成就惡人的計謀,聖經詩篇11明白教導我們說,不聽從惡人的計謀,不跟隨罪人的腳步,不與侮慢上帝之徒同夥,這樣的人才算真正有福。12 他只愛慕上主的法律,日夜默誦不倦。

 

人容易健忘,吃了這個甜卻忘了那個痛。就像多少人還記得 80 年間曾發生過有人利用宗教力量(能源教會)取信教友,及利用陸仕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員期間,因投資鴻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而多方舉債,而負債估計二千餘萬元。報載不法所得約三億。

 

這樣的教訓,有幾個人願意面對,我想大家都選擇逃避、淡忘,美其名原諒,再說不原諒又能怎樣。不原諒只會讓自己吃了那惡的苦果,加深自己的痛苦。

 

或許有人會以腓立比書313教導說… 我只專心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全力追求前面的事。本人母親就是這樣跟我說的,當時我還沒接觸聖經,我都認為這樣斷章取義的去解釋聖經是錯誤且危險的,我母親在能源教會聚會,到底誰在麻痺我母親痛感神經。

 

這段聖經不適用這裡,也不是這樣解釋,如果大家選擇性的忘記自己曾犯的錯,那是無知的忘記教訓。如果這樣,倒不如就不要讀聖經了,因為聖經教導說,亞當、夏娃吃智慧樹、該隱殺其弟亞伯、神滅所多瑪和蛾摩拉、雅各欺騙父親、兄弟賣約瑟給以實瑪利人、耶和華擊殺埃及長子、還有亞比米勒殺基甸眾子等等,負面的記載真是不勝枚舉,但這是神的教訓啊!

 

我想胡○市跟用我涼山村5 號的人金春美鼠癩癩家族不一樣,至少胡○市已遭得到神的教訓,但我希望胡○市能更加油,做到聖經路加福音198的教導說, 撒該站起來對主說:「主啊,我要把我財產的一半分給窮人;如果我欺詐過誰,我就還他四倍。我想這樣做才是真正的悔改。

 

我正思考這文章帶給我的衝擊時,一位表哥趁我不注意時在我左肩拍了一下,我臉往左上方看了一看,原來是身材魁梧的代表會主席高瑞森。我的思緒即刻在這拍我左肩的動作時思想,想想這表哥是在溫馨的打招呼,還是認為我在夢周公 (度估) 所以叫醒我之意,我看了我的坐姿確實是有點斜了。

 

身體坐正之後,繼續跟著司會走程序。

 

個人回應:四之二

 

上篇文章作者,內容提到德國神學家潘霍華。

 

很榮幸的,在台灣神學院一樣是留德的老師曾念粵,送了我四本潘霍華的著作,獄中書簡、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倫理學、追隨基督及一本潘霍華的生命史「力阻狂輪」,而力阻狂輪作者曾在台南神學院教書。

 

在我求學過程,對潘霍華活在希特勒時代甚感興趣,有這麼一個小故事是潘霍華面對希特勒治理德國失序時是如何看待的。

 

潘霍華說,當您看到有人駕著車在街上舞亂的飛馳狂奔,街上有一堆人、車上也載有一堆人。此時,你看到這現象,而剛好手上有一把阻擊槍,為了減輕傷亡你會怎麼做。這樣的一個小故事,是潘霍華在擔任講師教導學生,未來成為教會的牧師、領袖應該負的社會責任,就是拿起手中的槍把駕駛給斃了。每當我讀到這小故事時,我腦筋總是一陣一陣的思想,好像夏天的浪,一波波輕輕的拍打岩石。

 

我們知道,德國在希特勒時代屠殺猶太人,潘霍華面對教會的政策困境,他反對教會旁觀的立場,他認為:「只有為猶太人發出呼喊的,才可以高唱聖歌!」在 152 頁這樣寫的:「教會曾經在必須嘶喊的時候封緘其口 …… 教會曾經看著慘無人道的暴力蠻橫地被使用,無數的無辜者、受壓迫者承受身體及靈魂上的痛苦;曾經看著仇恨與謀殺橫行,而沒有發出他的聲音,沒有找出趕緊幫助他們的方法。教會是有罪的,她愧對耶穌基督裡那些殘弱又無自衛能力的弟兄生命。」

 

所以在潘霍華的年表中 1944 年,刺殺希特勒行動失敗;「佐森檔案」曝光,潘霍華因此被移往阿爾布列希特王子街的蓋世太保監獄。1945年,二月被送往布亨瓦德集中營;四月撤往舍恩堡,隨即送往浮羅生堡集中營;四月九日潘霍華被處決。

 

我們俯瞰力阻狂輪這本書,它敘述著一個價值觀紛亂,暴力1奪去自由思考的空間,虛幻的意識形態媚惑著理想主義者的時代,要保持清明的心智與不動搖的心,是非常困難的事。力抗潮流,所要付出的代價,卻會高到令人心痛、惋惜的地步。

 

「平安的活在敵對的人當中」這篇文章重點,如我沒看錯的話,他是在強調「團契生活」。但猶太人在德國過著卻是遭受到排擠、殺害的「團契生活」。潘霍華諷刺德國宗教信仰說:「只有為猶太人發出呼喊的,才可以高唱聖歌。」想想,我們涼山村曾有為那些活在暴力1之下的人呼喊過嗎?還是大家只顧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自顧自的保命要緊。

 

我在台北是過著清一色都是弟兄的「團契生活」,我們肢體聯繫彼此代禱、安慰、學習,關係好到像親兄弟。

 

經營一個好的「團契生活」有二個訣竅:第一個成員最好是同質性高、教育程度、家世背景差不多的人。第二個身份不能重複,例如,

(1) 協談者不能是父親、或個案是兒子。

(2) 協談者不能是先生、或個案是妻子。

(3) 協談者不能是老闆、或個案是員工。

(4) 協談者不能是老師、或個案是學生,反之亦是。

 

在部落過「團契生活」不是那麼容意, 就拿我家來說,我母親跟那些能源教會的人過團契生活、跟鼠癩癩家交朋友,我母親單純的認為,這些人可以當她情緒上的出口。沒想到,我母親錯誤的地方是把家務事分享給這些人聽,當然她們都把母親情緒上的話當笑話聽,倒反過來是傷害小孩的把柄。想看例子,可以去看訪客簿一窺究竟,注意叫金錫安的留言即可。

 

像我們受過協談、諮商課程訓練的人,對人的情緒處裡我們都保持戒慎恐懼、保密的尊敬心態,來面對任何一個情緒崩潰、情感邊緣的人。分享性高、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狀況下我才會 po 在網路供人參考。

 

請記得,不要隨便找人抱怨。不然!您現在的抱怨,將來可能會成為您語言暴力的來源,也可能成為您小孩傷害的來源。因為您抱怨的對象程度都比您低。

 

個人回應:四之三

 

想想,我家跟金春美鼠癩癩家無冤無仇,涼山 5 號是我祖傳的土地、不是她們自己的,卻為何暴力1 繼續使 用。

 

註釋

 

1暴力的型態可概分為行為上、語言上、思想上的暴力。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wakau&aid=3978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