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那讀書小會…怕已成慣性
2013/05/04 19:37:22瀏覽72|回應0|推薦0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買書讀書與省思是綁在一起的?

 

在職場裡,作到某個管理或高層位階,充電與進修之必要,所以管理端每每會祭出可憑採買叢書之單據報銷。

所以每個月總有那麼一晚,在連鎖書店前發一回呆。

該端一張怎樣的書單,讓行囊的工具、知識裝備俱足?

 

書海茫茫啊!不知該採買長銷書還是暢銷書?

不知該重出版社?還是知名作者?

教給自己,買書有其階段性目的與屬性,現階段側重實用性。

可最後可能是教也白教。

那也採了,這也買了,該買的想買的還是躺在書店的架上。

 

於是,好長好長的時日,開始發現衣櫥裡,不曾少一個包或一席衫,可那書架上,卻少一本網路永遠踏查不到的好書資訊。

有的好書因為採買延宕終成絕版書

 

為了彌補缺憾,每年的年初,開始在國際書展如魚得水,扮演….閃靈殺手。

這滿符合天秤的基調:三年不花錢,花錢在一夕。

不是嗎?

書商一攤一攤的影音放電,我就一邊邊的挑鼻子揀眼睛的。

嗯,那多款雜誌的破盤價與等值贈品的實惠,這太神奇了。

等等不是要買書的,不該是訂雜誌。

結果紅光片與藍光片同步下單,e化浪潮下,有聲書之必要啊!

 

問題是,書展歸來又如何?

一本新書吸收幾許?詳閱幾多?才算對得起作者與自己?

一本期刊一張光碟,惠我幾多?

 

職場資深人,不該是一座小型的、或某個領域、區塊專業的圖書館?不!知識庫!

可為什麼腦袋裡的智慧或者是知識,時不時的上演斷電斷訊斷層的,甚或是斷壁殘垣?

這個想法總讓我莫名的沮喪深廣縱與多元性也許有餘,可用功度不足,致功敗垂成。

 

又為了彌補缺憾,我與讀書會無縫接軌

 

話說,中國是以家族為本位的社會,以社會學的術語切入,就是以原級團體(primary group)為主的。在原級團體中,人與人的關係是基於身分的,亦即是特殊取向地,例如雙親、手足、姑嫂等,這種關係與心態一層一層的向外推,推到了次級團體中,人與人的關係基於契約,基於相同理念,如讀書會

 

不管是原級團體與次級團體間,都受到禮教的支配,禮的作用在好的方面說,可以使一個人成為一道德之人。但在壞的面,亦可以使一個人的行為變成「形式化」。所以薄德(W. S. A. Pott)說:「這是一奇異的矛盾:禮的原則乃是為給予生命以德性,並以防止形式主義,但事實上卻反而造成了形式主義。」

 

所以禮是一通向道德的手段,但過分強調的結果卻產生了「儀式主義」,亦即手段變成目的本身,例如喜宴中的餐敘,儀式化是有必要的,但切忌過了頭,有儀式而無內容。讀書會亦然,不能只有讀書這個儀式,而無所得….

 

數個讀書會的引領,與電影、文學無關,情深緣淺?

與親子、理財倒是情淺緣深,約是武曲星之故吧?這是翻閱雜書時,紫微斗數教給我的。

 

那書架上,新書、正書與工具書永遠都讀不完。

可時不時的,還得忙著讀閒書,她們是讓人們擁抱周公的功臣?

譬如這個手掌近手指部位,名為山丘,肉肉的,與胖瘦無關,主賺錢容易。

譬如這個姓名學中,帶水者,主易罹患失智症。

 

就退場,別挨罵了。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inannie&aid=758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