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聳動與矯情
2008/08/05 21:51:49瀏覽334|回應1|推薦7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社會處處充滿著聳動、矯情的氛圍,在行政管理的領域上,不管是公部門還是民間單位,處處可見『作秀』的味道…,作秀一詞係屬外來語,譯自英文的make show,本意有表演的意思,既然是表演當然就會有誇張的語言跟肢體動作出現,此與我們一般所理解的務實做事就產生了很大的差距,如果再加上「狗仔化的媒體」之加工渲染之後,事件的主角往往很容易被妖魔化或神格化,至於呈現在一般視聽大眾眼前的焦點新聞,更容易被操弄成嗜血.逐腥的聳動事件,這就是西方號稱第四權--輿論(有別於行政、立法、監督三權分立)的媒體所展現的力量。

早期在電子媒體未崛起之前,紙版的報紙期刊所能發揮的影響力大概只能在知識份子的群聚中,不過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再經過這些年的演變之後,媒體所能影響的層面幾乎擴大到全民,即使是不識字的稚子、老嫗,只要不失聰、不失明,誰都能從電視與廣播中獲知許多資訊,尤其在最近的十多年間,政治成了台灣的全民運動後,政治上的真偽資訊(甚者是被刻意加工過的偽資訊、假消息)很容易的就會對政治立場迥異的鄉民們造成影響,也許政治上的藍綠之分就是這樣子被塑造出來的…。長期以來,本應秉持普羅大眾的立場以輿論監督政府與民代的媒體,雖然也一直存在著現實與理念的路線之爭,不過從現在的狀況來看,路線大概只剩一條,一切向錢看!

之前我一直強調不可盡信民調,就是在研究過民調所使用的工具之後所得到的結論,民調所常用的工具與方式不外乎問卷與電話訪問,操弄時幾乎都是抽樣的方式,此時樣本的範圍與問卷的設計就成了決定信度的關鍵,只要稍有一些預設立場或稍加一點點料(很常見的),所得出的結果一定會有很大的差異,其次在接受問卷訪問時,一般的受測者幾乎都是反射式的回答,甚少有經過慎重思考者,若此,又能反映出人們的心裡究竟在想什麼嗎?所以說統計所能顯現的只是一些可以量化的東西,屬於深一層的就需要用質性研究的方式深入去了解才能知道真相,偏偏質性研究又是很耗時費力的工作,又有多少政治人物願意用此種方式去了解民意?清朝康熙乾隆兩帝的微服出巡和馬總統在大選時的long stay大致上是可以界定在此一範圍裡,不過若想真正去了解民瘼,可能還要再多加一把勁,畢竟蜻蜓點水的做法常會流於形式,若此與作秀何異?招來物議恐怕又是意料中事了!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120514653&aid=2107994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寫的很好呦!
2008/08/14 15:32

這一篇文章可以去投稿報紙的社論了!!!

真的寫的不錯~

C的平方(r120514653) 於 2008-08-15 08:01 回覆:

謝謝捧場

我還是在自己的天地裡幹醮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