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陸城鎮化要走出不一樣的路
2010/10/03 19:01:19瀏覽223|回應0|推薦11
大陸城鎮化要走出不一樣的路






















共第17屆五中全會已訂下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重頭戲是討論黨對「十二五」(2011~2015年)經建規畫的建議稿。依近來北京官方調研後釋出
的訊息,結合積極執行的擴大內需政策,加強城鎮化建設,將是「十二五」的重點之一,以扭轉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並改善城鄉二元結構
現象和三農問題,被視為中國大陸下一波經濟成長的關鍵工程,但依過往經驗,城鎮化非難事,但要達成預期目標,實存在甚多挑戰。


按大陸官方界定,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的過程;反映一地區城鎮化水準的指標為城鎮化率,即該地區常住於城鎮人口占該地區總人口的比率。推動城
鎮化被視為擴大內需的核心政策,主因城鎮化會帶來大規模基礎設施和城鎮住宅的投資需求,且大規模農村人口轉移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將創造龐大的消費需求,
成為經濟持續成長的新引擎。依大陸相關研究指出,「十二五」期間,大陸每年將新增1,000多萬城鎮人口,這些新增城鎮人口的消費水準若能與目前城鎮居民
相同,則每年可帶動消費需求增加人民幣1,000億元以上;城鎮人口每增加一人,至少可帶動人民幣1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另據估計,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
分點,新增投資需求約人民幣6.6兆元,相當於人民幣10兆元的輸出,由此可見城鎮化的擴大內需效果。


城鎮化能否發揮促進民間消費加速成長的預期效果,目前尚待觀察,而依過往經驗,其效果恐不容樂觀。這是因為城鎮化發展戰略早在1990年代後期即提出,並
納入「十五」(2001~2005)規劃推動,城鎮化率也由30%升至2009年的46.6%,發展不可謂不快;同期間,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大致介於
25%~30%間,民間消費成長率則在10%~15%間;從大陸經濟成長動能多年來仍依賴投資和出口擴張來看,以往的城鎮化發展在擴大民間消費需求方面的
效果不如預期。


城鎮化率提高、促進民間消費的需求效果卻未如預期,主要是受制於經濟、社會體制深層存在的一些障礙。例如,政府可透過調整行政區劃分,擴大城市轄區面積,
但產業發展並未跟上,造成就業機會不足。此外,儘管城鎮化率提升,但城鎮居民的生活品質、消費行為、思想觀念等並未跟著改變,尤其城市轄區中住著大量的農
業人口,和還沒有完全融入城市的大量農民工,受到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制約,並未真正享受到市民權利,在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待遇,遠不
如城鎮居民,工作機會和勞動條件更受到歧視,因而消費能力並未因進入城鎮而提升。顯然,要實現城鎮化的擴大消費效果,透過改革排除體制上障礙,並研擬完善
的配套城市政策措施,是「十二五」必須處理的迫切課題。


另方面,城鎮化需要投入龐大的基礎建設,包括城市道路、供水和汙水處理、煤氣等,過程中必然衍生投資需求,這項擴大內需的效果自是無庸置疑。然而,城市建
設必須徵用土地,將涉及土地重新配置及農民生存保障問題,也將牽涉資源合理配置和環境維護問題,依過往經驗,其發展模式尚有許多改善空間。例如,資源壟斷
和行政配置,造成大城市過度膨脹,小城市發育不良的現象;又如地方政府為了加速城鎮化,往往不擇手段地徵用農地,危害農民生存權利;城市空間擴張,也將增
加耕地占用和生態環境維護的壓力等。由此可見,大陸城鎮化發展將面臨諸多挑戰,過去的發展模式勢必要轉型調整,兼顧發展速度、效率與結構平衡,是今後應努
力的方向。



【2010/10/0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建領域+國家方向導覽=論文+企劃案,這是大工程也是大CASS;讓我好好想想,至少也要1-2小時.網路有很多實況挑戰,提昇自己能力,也是某種機運;學生時期常剪報剪貼,不同領域不懂就問班導,有了個人見解,就成加註附註,累積一段程度,就成該領域心得,經過整理就是將近研究報告;網路有很多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有志公共事務,拋開國家類別,新聞類是個很好選擇.

龍雨2010.10.03.18:59

先寫企劃案再談完整論文,附註配套政策;農村住宅以國家資源統籌規劃,連棟式住宅或階梯式連動住宅(地形因素),連動式住宅就是3-4層立體結構建築,若是3層是土地面積較大,若是4層土地面積較小,建坪幾近完全相同,一樓就是農業其他雜項用途,如種植小型作物,養殖小型家畜,曬穀,......,很多,特色就是住宅中心位置開窗,引導陽光,適合中國大陸全國任何天候區域,室內空氣+溫溼度都可用手控天窗調節;二樓(+三樓)就是居所,三樓(或四樓)是農產品加工+儲藏+銷售場所,連棟陽台就是共同公共停車場,依據古老中國人口密度,千人以上應有官方服務機構,表示預留空地,主結構要銜接現有規劃連棟農村住宅或獨立建築,依官方機構性質而定.配套公共建設有道路延伸約1.5米,向上突起高度至共同公共停車場地板,表示三樓(或四樓)有連結對棟建築的地面,用途是供農產品交易,挑高1+2(+3)樓可供任何車輛出入,這類建設規劃考慮適用中國大陸全國任何天候區域,也適用全世界各國農村.優點是任何危機處理,如天候變化,猛獸入侵.當農村收入增加,地下一層供養殖魚類,規劃採用完全循環使用現有天然資源(陽光)與生物資源(含排泄物,轉化處理),取之於天地用之於天地.

供水若依地球演變就是形成地上水與地下水兩種;地上水優點是使用方便,缺點是成本較高,來自蒸發效應,尤其是溫度越高+人口密度越高;地下水優點是沒有蒸發效應,多重過濾含有微量元素有益人體,儲藏量幾乎無限,任何豪雨都能蘊藏,降低水災災損與可能,缺點是使用成本較高,可用風力抽水.污水處理可用棋盤式植物(喬木+竹林)+沉澱方式處理,每方格植物周圍都是沉澱池,同樣每方格沉澱池周圍都是植物.建議官方處理機構是整體規劃區域近中心點,考慮原因是管路分佈,任何連棟農村建築的共同公共停車場,都有導引雨水至排水系統,經由排水系統導流至官方處理機構,同樣官方處理機構處理後形成自來水,透過排水系統的附設管線至每戶住家.每個整體規劃邊緣,規劃神木林計劃區,用於豪大雨來臨前的地下水消耗區,迎接每次豪大雨來臨.

其他事項都會順勢而解;如民生四大需求水+電+電訊(電信)+天然氣.人工天然氣已有現成原料,如樹葉+竹葉+生物排泄物.

龍雨2010.10.03PM21:32

地層下陷的起因與因應:地層下陷就是超抽地下水,土壤空隙因地下水層縮小,重力因素向下擠壓,土壤空隙緊縮不再容納水分與空氣,理論上是不可逆轉,意思是地層下陷很難回復上昇,這是地層下陷的起因.

地層下陷的起因與因應:人類在喝利樂包飲料,通常有兩個方式(不講剪開用倒的方式),就是插入吸管用吸的(抽取地下水),另種方式就是插入吸管吹氣,當不再吹氣內部氣壓會將飲料排出,這是有些油井已經無法自然湧出,利用油浮於水的方式,將油導引,用的是水;網眼排水系統有根導引雨水的出入管,當導引管伸入地水水層,就像吸管插入利樂包,往地下水層打入空氣,在它處網眼排水系統形成自流井現象;這個過程非常重要,當多處地下水層出現異常時,在最短時間要確認是否超級地震時,隨時能取得各地下水層的相關變化資料,配套海底型網眼排水系統,就是抽取地底岩漿,降低及解除超級地震的強度;這種過程配合下雨當時就能回復地層下陷.

龍雨2010.10.05PM19:47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unshenghuang990619&aid=446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