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食品實驗室有兩種:一種是用來鑑定自己的食品及原料是否合乎標準,並據以自我鞭策;另一種則是用來檢驗供應商的原料成分,然後拿來和對方殺價。前者如義美,後者如頂新。
科學數據不會撒謊,除非業者故意裝聾作啞,或別有心機。這次黑心油事件,檢調發現頂新自己設有檢驗中心,但該公司並不是根據檢驗報告來過濾或淘汰劣質供應商,而是拿著數據與對方議價,酸價高多少,價格就砍多少。但欺人者其實亦在自欺,惡意殺價的結果則是以犧牲產品品質為代價;頂新最後不僅砸了自家招牌,也連帶毀了台灣食品形象。
今年三月,頂新油廠高層帶團前往越南訪廠,帶回「大幸福」的六家供貨廠的油品樣本;檢驗中心人員一一就脂肪酸、重金屬等成分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不適合人體食用」。誰料,當月頂新高層召開專案會議,會中展示了這項資料,決策者竟然拍板繼續採購。此一報告,遂成了魏應充遭羈押的關鍵證據,堪稱「實驗室的反撲」。
這次黑心油事件,義美其實也沒有倖免;讓它中鏢的是委外代工的肉鬆,不幸用了頂新正義的豬油。義美認栽說:「我們賣的,我們負責」,並宣布收回代工,以後自家產品自己做。這種態度,讓消費者對它沒有太多苛責,許多不知要相信誰的小商家則紛紛登門要求買他家自製豬油。在七零八落的食品市場,品牌和規模均不可靠,唯長年「信用」能擦亮招牌。
義美負責人曾說,該公司不是光靠實驗室才躲過塑化劑風暴,靠的是「用心」檢視原料來源、價格、客戶的交往對象及驗收。這點,除可供所有業者參考,對於藉實驗室成果自欺欺人的頂新更是一記當頭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