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與法的對話:外道行 33
2024/07/06 16:06:27瀏覽309|回應0|推薦0

慧學讀本:

1.《百喻經》原典 (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T0209_001 )

2.《百喻經圖畫書》(佛光文化出版,2013年3月再版)

3. 姚仁恭的澆心時刻(313那個第二次的機會

好想有個第二次的機會,那個永遠不會再有的“第二次的機會”。”......A3紙張這樣寫著〈孩子們從他們的生活學到的事情〉:

如果孩子們活在被批評的環境,他們將學會 責怪別人。

如果孩子們活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他們將學會 打鬥。

如果孩子們活在被嘲笑的環境,他們將會 羞澀退縮。

如果孩子們活在被看不起的環境,他們將會 充滿著罪惡感。

如果孩子們活在被鼓勵的環境,他們將學會 有自信心。

如果孩子們活在忍受的環境,他們將會學著 要有耐心。

如果孩子們活在被讚美的環境,他們將學會 感恩。

如果孩子們活在被接受的環境,他們將學會 去愛別人。

如果孩子們活在被認可的環境,他們將學會 喜歡自己。

如果孩子們活在一個誠實的環境,他們將學會 真理。

如果孩子們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他們將會 信任自己跟別人。

如果孩子們活在一個友善的環境,他們將會 知道我們在的這個世界是多麼的美好。

姚仁恭

 

 

一、<搆驢乳喻>,《百喻經》卷4,77經,原文:

 

昔邊國人,不識(沒有識知所以不認得)於驢,聞他說言「驢乳甚美」,都無識者(都沒有嚐過者)。爾時,諸人得一父驢(雄性),欲搆(ㄍㄡˋ,擠之意)其乳,諍(爭)共捉之。其中有捉頭者、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脚者,復有捉器(生殖器)者,各欲先得於前飲之(每個人都想先得於是就上前吮吸之)。其中,捉驢根(驢鞭)謂呼「是乳」,即便搆之,望得其乳。眾人疲厭都無所得,徒自勞苦,空無所獲,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 

外道凡夫,亦復如是:聞說於「道」(雖聽聞修道的方法,卻不知道如何實修);不應求處(不應修求之處)妄生想念,起種種邪見(邪行),(譬如)裸形、自餓、投巖、赴火,以是邪見(認為這樣的身行就可以得道),墮於惡道,如彼愚人妄求於乳。

 

 

二、馬景賢改寫<搆驢乳喻>,名:<愚人擠驢奶>(《百喻經圖畫書》第17冊)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喜歡騎著毛驢去遊玩。有一天,他的奶奶不見了,他騎著小毛驢到處去找奶奶。他騎著小毛驢,唱著歌:我騎著毛驢找奶奶,我的心裡好著急,奶奶,奶奶妳在哪裡?奶奶──奶奶──我好想妳! 

後來,他到了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這裡的人沒見過毛驢,只聽說驢的奶很鮮美。他們聽到歌聲很驚喜,所有的人都來看毛驢,大家搶著要擠驢的奶。有的抱毛驢的頭,有的拉毛驢的耳朵,有的扯毛驢的尾巴,有的摸毛驢的肚子,有的聞毛驢的屁股,都不知驢的奶在哪裡。大家擠在一塊兒,擠呀,擠呀,一滴奶也沒有擠出來,都感到很失望。 

毛驢的主人問清楚原因,哈哈大笑說:這是一頭公的驢,哪兒會有奶!大家聽了還是不清楚,什麼是公驢或母驢,只聽說毛驢的奶很鮮美。

 

 

三、心與法的對話

 

1、<搆驢乳喻>或<愚人擠驢奶>的擠驢乳故事,想起親子教育現場:父母聽鄰居說「妳家小孩放學後在夾娃娃機前逗留著」;於是不明就裡的就對小孩發脾氣說教……。也想起人際關係現場:「聽說某某人很好」或「聽說某某人很壞」,於是就成了先入為主的好壞觀念……。甚至是「三人成虎」的故事。這一則譬喻故事,讓您聯想了什麼呢?

 

2、<搆驢乳喻>指出外道修行者的痴見、痴行及引入投生惡道果報,如說:裸露身體,自忍饑餓,投身懸崖,赴於火中等諸多「自虐肉身」的苦行可以得解脫。身為佛教行者當以此外道行自警惕之:當聽聞眾人口耳相傳的修道方法,之後,還要進一步依三法印或經教或論教作審慮推究其本末,或者多方請教善知識們的看法,並辨識此修道方法是邪法?相似佛法?正法?切勿信靠某某人之言或某物集體修持的情境氛圍,就一時生起迷念的信樂願求,讓自己毫無警覺地誤入地雷區實行之。

 

3、延伸閱讀:

1) 留心,身心靈藥帖 https://blog.udn.com/quietdharma/9867177

2) 佛法是生命實踐的美學 https://blog.udn.com/quietdharma/132536282

3) 止觀,消災解厄   https://blog.udn.com/quietdharma/13840575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