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念住的實踐
2019/05/25 13:00:00瀏覽619|回應0|推薦3

20190223 民生靜坐共修部落──慧學法談 日誌

共讀範圍:林崇安教授,《原始佛教成佛之道》之<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頁169-頁171

 


關於「四念住的實踐」,我們分成三個子題共讀討論:

一、何謂具三心,捨貪憂。

二、為什麼四念住是走向滅苦所必經的道路呢?

三、修持四念住的要點?

 

這次法談主題是修持四念住的要點,在這裡是言簡意賅說明了四念住的實踐方法。

摘記要點如下,與您分享──

 

01. 佛陀《雜阿含.609經》詳細指出修習四念住的要點:


01) 直接觀察身、受、心、法的緣起-緣滅過程。

01-1 由於四食(段食、觸食、意思食、識食)而有「身」。

01-2 由於根(六根)、塵(六塵)、識(六識)聚合而有「受」。

延伸閱讀:覺照「四食」或「觸」處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875829

01-3 由於名色而有「心」。

01-4     由於作意(憶念、尋伺)而有「法」。

延伸閱讀:回視今生的最初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729326

02) 了知整個身心現象由於緣起而暫時性存在,並在剎那變化無常中,沒有「我」及「我所」。

03) 持續地覺知身心受法無常的性質–在未來世、過去世、現在世中,不斷生起滅去,每一剎那,即生即滅。

 

 

02. 《瑜伽師地論》第97卷,攝事分,p0859b14云:又瑜伽師,了知身等因緣生已,復於三世身等諸法,住無常觀。由住如是無常觀故,於諸後有,終不依止後有愛住;又現法中,於一切行,若內若外,都不執取我及所;又於未來,當知安住集法隨觀;於過去世,當知安住滅法隨觀;於現在世,生已無間盡滅法故,當知安住集滅法隨觀。由彼最初於身等法觀緣生性,悟入無常,悟入如是無常性已,於諸愛見雜染等處,多修習住,淨治其心,如是作意方得圓滿。由此為依,能隨獲得究竟漏盡。」此段論文指出:

 

01) 對身等諸法,當了知其緣生-緣滅及無常、苦、無我。對於未來,要安住於集法而隨觀;對於過去,要安住於滅法而隨觀;對於現在,要安住於集滅法而隨觀。

 

02) 在整個四念住的實踐中,對於身上產生的受,以及心上產生的法(思想、心念等),都要了了分明於其緣起的生滅過程,身心的每一剎那,即生即滅,雖然非常快速,但仍必須持續地覺知其無常的性質,如此,隨集法、隨滅法、隨集滅法來修四念住。

 

03) 「無常」有深切的體認後,就不會對「後有」產生任何的貪愛了,同時,也不會對身心現象執著為「我」或「我所」了。

 

03. 在整個四念住的實踐過程中,一直要對五蘊不間斷地觀察(正知正念);離開觀察就會被「諸受」所牽引,而生起「愛、取、有」等。因此,必須連續地覺知(正見的覺知)諸受的生滅無常。唯有斷除對諸受所生起的貪瞋習性反應(痴故),才能滅除愛取,這便是十二支緣起法則之還滅門中,「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的重要過程。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