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具「三心」,捨貪憂
2018/12/30 12:30:00瀏覽569|回應0|推薦3

20181230 民生靜坐共修部落──慧學法談 日誌

共讀範圍:林崇安教授,《原始佛教成佛之道》之<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頁166

 

摘記要點如下,與您分享──

 

如何實踐三十七菩提分法?前已說明了進入實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前行功課,這五種淨行所緣,可說是完備止禪(samatha,奢摩他,寂止)的學分;對具掉亂心的一般人而言,更是必須的心的訓練。接著,就以此為基,進修觀禪(vipassana,毗婆舍那,內觀)的學分,這是開發般若(實相慧)的心路歷程;所修習的內容就是三乘共法-三十七菩提分法。

 

三十七菩提分法(或三十七道品)分別說有七大綱目:四念住(或四念處)、四正斷(或四正勤)、四神足(或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從今天開始依次來討論這些主題,一一正確的瞭解,才能正確地奉行釋尊之教法,趣入漏盡、解脫、寂靜涅槃。

 

首先,關於四念住的實踐主題,將分成三個子題分次討論:1.三心,捨貪憂。p1662.為什麼四念住是走向滅苦所必經的道路呢?p167-p1693.修習四念住的要點。p169-p171

 

一、何謂具三心,捨貪憂?

 

) 根據《雜阿含-606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念處,何等為四?謂: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如是,比丘!於此四念處修習滿足,精勤方便,正念,正知,應當學。」

 

) 根據相應部-47相應-24》:

「比丘們!有這四念住,哪四個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住於在身上隨觀身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婪、憂;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於在法上隨觀法,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婪、憂。比丘們!這些是四念住。」 

 

) 根據《長-22-念住大(或《歲月靜好-大念處經 法本輯》詳閱):

「比丘們!為了眾生的清淨、為了愁與悲的超越、為了苦與憂的滅沒、為了方法的獲得、為了涅槃的作證,這是無岔路之道另譯:一乘道,即:四念住,哪四個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住於在身上隨觀身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婪、憂;住於在受上隨觀受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婪、憂;住於在心上隨觀心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婪、憂;住於在法上隨觀法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婪、憂

 

 

二、小結

 

1. 在實踐修習四念住時,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精勤方便(熱心、勤奮、精進)+正知+正念(有念)等三心,以及調伏(捨離、去除)對身心世間的貪欲與憂惱。四個條件是身、受、心、法之隨觀念處(四念住)不可或缺的要素! 

1) 精勤方便:對修習滅苦之方法(法門)有濃厚的興趣,始能努力、精進;唯有不斷地用功,才能讓煩惱生起時便立即認出且去斷除 

2) 正知:正確的智慧,即保持時時徹底了知身心現象是無常、無我的特性。以這樣的實相智慧去正確地、完整地、平等地觀照所緣(感知的對象)。 

3) 正念:不忘失如實觀照所緣,即對自己的身心現象要時時保持覺知、警覺、覺察。而精勤方便與正知是促成「提起正念的重要的緣 

4) 捨貪憂:釋尊開示了修習必備的三個心的素質後,接著說明必須要能捨棄對身心世間的貪瞋與憂惱,若不捨棄它們是無法獲得高度的定力與智慧。

 

2. 我們最明顯的煩惱就是貪愛與瞋斥,當貪瞋生起時,所有不善心所或煩惱就隨之而來;若時時保持勤奮、正知、正念,煩惱就漸漸無機會霸佔心田大作亂了!

與您共勉:時時長養三個心的素質」,並隨緣觀照貪瞋、去除貪瞋……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