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3/29 01:10:44瀏覽67|回應0|推薦0 | |
當昔日巨人落幕,在時間洪流裏蒙塵。 回望中,你能瞥見什麼? 是被指責的非議,還是被戲謔的過去?
在蘇聯存在的69年裏,美學植根於時代,映射著時代,超越著時代。
在蘇聯解體的30年後,蘇聯美學仍然以超前的力量,煥發著令人肅穆的光彩。
近日,在烏俄之戰的烽煙裏,俄羅斯民族軍事的強悍備受矚目。然而,在歷史基因中,其強悍的不止軍備力量。
今天,設計有料試圖撥開歷史的雲霧,帶大家走進俄羅斯民族親手締造的蘇聯美學。
01
兩大流派?!
天外來客的藝術支柱
蘇聯美學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乍一聽有種生人勿近的冰冷感與陌生感。事實上,它的內部有兩大支柱,構成主義與粗野主義。他們彼此獨立又彼此融合,構成了今天奪目的蘇聯美學。
構成主義|抽象的現實
“藝術的意義從表達美轉變為構建,理解藝術材料的特點與用途,並將他們投入設計與生產。”
——構成主義
構成主義起源於康定斯基與馬列維奇時期的抽象藝術。康定斯基在繪畫中融入線條與幾何圖形;馬列維奇用最簡單的幾何圖形去呈現最純粹的感受,把藝術推向極致。
Black Grid 1922 康定斯基
Black Grid 1922 康定斯基
隨著蘇聯的成功,藝術家們發揚了這種非理性的架空的藝術風格,逐漸演化出具有蘇聯獨創意味的構成主義。
在十月革命成功之際,先鋒藝術家們希望新的藝術形式能夠擺脫藝術家的孤傲和貴族階級的銅臭,從而深入人民生活、體現工人階級精神與共產主義理想。
塔特林
塔特林
構成主義下的建築作品從現代工業中汲取靈感,大塊面的集合體穿插,如同巨型的幾何圖形,仿佛工程結構物。
其萌芽是20世紀早期的塔特林之塔,用當時先進的工業材料構建出巨大的集合體。但是由於歷史原因,構成主義的大規模實現已經是60年代之後。
塔特林之塔假想圖
塔特林之塔假想圖
構成主義對歐美的後現代主義和結構主義有巨大影響,可惜隨著蘇聯美學被人們忽略,並沒有獲得應有的歷史地位。
粗野主義|具象的野性
粗野主義(Brutalism)的藝術風格,看似是殘暴(brutal)的衍生物,但實際上來自於法語béton brut,意為“原始的混凝土”。
它通過真實的體現結構與材料,除去了一切建築上的裝飾,以誇張粗獷的混凝土構造出巨大形態,直白地暴露出一種驚心動魄的美感。
該風格本起源於英法,是為了低收入者修建社會住宅而形成的風格。然而蘇聯人將粗野主義與構成主義融合。
歐洲粗野主義建築
歐洲粗野主義建築
混凝土創造而成的幾何形態,攜帶著天外來物般的意境,冷酷與威壓,自上而下注入渺小行人的靈魂裏,極具烏托邦色彩。
然而,粗野主義往往用料粗獷且缺乏維護,現存的粗野主義作品逐漸破敗,失去往日光彩。
蘇聯粗野主義建築
蘇聯粗野主義建築
02
時代淵源 :
烏托邦式美學與蘇聯歷史
蘇聯美學與社會與時代特徵密不可分,時代的指導思想在潛移默化中滲透進藝術審美當中,在建築領域體現得淋漓盡致。從史達林時期,到赫魯雪夫時期以及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美學在其影響下是如何發展的呢?
史達林時期:
構成主義與粗野主義的失聲
三十年代,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成為唯一被官方認可的藝術形式。藝術被要求能被普通民眾理解與接受,反映人民生活。
史達林
史達林
加之史達林曾在格魯吉亞的神學院學習,歐洲的古典主義在他的審美裏埋下種子。當時的蘇聯建築在史達林風格與藝術限制下,開始從新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與帝國風格中汲取靈感,讚美理想社會秩序,歌頌榮耀。
然而,作為代價,蘇聯早期發展出的現代實用主義和較為激進的風格都被打壓,構成主義和粗野主義的藝術實踐也無奈停下腳步。
比如,1931年,被蘇聯政府選中的蘇維埃宮設計方案高大而神聖,與構成主義與粗野主義大相徑庭。
蘇維埃宮假想圖
蘇維埃宮假想圖
此外,“莫斯科七姐妹”的建造也具有鮮明的古典主義色彩。
莫斯科七姐妹
莫斯科七姐妹
赫魯雪夫時期:
模式化的粗野主義掠影
二戰後,蘇聯的建設中心轉移到為工人建設社會住房上來。在重建與大生產的需求下,數量與速度成為建築的關鍵要素。因此,史達林時期重視修飾、彰顯榮耀的風格逐漸落幕,赫魯雪夫登上舞臺。
赫魯雪夫
隨著大量廉價混凝土式的樓房開始建立。在速度與數量的裹挾下,相同建築方式無陽臺、無連廊的火柴盒式住宅如複製粘貼般大量繁殖,成為赫魯雪夫時期的美學特色。
蘇聯“赫魯雪夫樓”
蘇聯“赫魯雪夫樓”
當時,在赫魯雪夫式美學的影響下,中國的很多地方,尤其是老工業基地,也隨處可見這類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的“赫魯雪夫樓”。
中國“赫魯雪夫樓”
中國“赫魯雪夫樓”
回歸到蘇聯美學本身,表面上來看,粗野主義似乎隨之復活了。然而,他們千篇一律、缺少靈魂。該階段這種模式化的粗野主義掠影更像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並不能代表蘇聯美學的在藝術價值領域的高度。
勃列日涅夫時期:
蘇聯美學的巔峰
隨著工業的高速發展,現代技術的成熟,勃列日涅夫時期發展的野心也逐漸映射到建築上來。
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
尤其到七十年代,蘇聯的國力達到頂峰,國家與社會對共同體的設想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憧憬。又值蘇聯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和太空競賽,對技術的癡迷與狂熱讓蘇聯人對充滿未知色彩的太空與未來世界充滿嚮往。
蘇聯國家機器人研究院
蘇聯國家機器人研究院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抽象的構成主義與粗野主義再度融合,靈魂碰撞。
一方面,蘇聯建築師們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幾何體,而是致力於挑戰各種交錯縱橫的弧線,甚至漂浮、巨構、超級懸挑乃至反重力等具有外太空色彩和未來世界特徵的作品,以此來寄託自己與國家的憧憬。
蘇聯友誼養老院
蘇聯友誼養老院
另一方面,建築設計摒棄了前期模式化的教條,而是開放性地融入各地的文化符號,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充滿想像力的創造與加工。這些極具未知浪漫主義色彩的建築即便放在今天,也令人震撼與膜拜。
第比利斯儀式宮
第比利斯儀式宮
陀思妥耶夫斯基戲劇藝術劇院
陀思妥耶夫斯基戲劇藝術劇院
飛碟酒店
飛碟酒店
體現蘇聯美學的建築
體現蘇聯美學的建築
烏托邦式美學的落幕
1986年,位於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嚴重爆炸。蘇聯人乃至世界都對科技帶來的巨大破壞力充滿恐懼。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
彼時,蘇聯的國力也從頂峰逐漸衰退。蘇聯人民連同建築師們日益對未來失去信心、對科技愈發警惕、對外太空無暇顧及。
於此,這貫穿於整個蘇聯時期的,甚至超越歷史局限的,帶有烏托邦色彩的蘇聯美學在悄無聲息中漸漸落下帷幕……
03
蘇聯一去不復返,
但美學不應落幕!
儘管繁盛一時的蘇聯早已轟然倒塌,
但藝術與文化的遺跡無法被抹殺。
如今看來冰冷的建築中,
保存著彼時鮮活的理想與願望,
埋葬著歷史發展的興衰存亡。
69年的風霜雪雨並沒有隨時間流逝在河水裏,
而是滲透進一座座充滿歷史痕跡與審美的建築裏。
一代巨人早已湮滅,
但美學的力量永生不滅……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