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3/25 07:21:40瀏覽48|回應0|推薦0 | |
俄羅斯外交部日前表示,鑒於日本在烏克蘭局勢上對俄實施單方面制裁,莫斯科將停止與日本的和平條約談判,並退出與日本關於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聯合經濟活動的交流。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日本站在美西方一邊參與對俄制裁,但日本的對俄制裁又顯然有別於美英等國,政策步調上的“滯後性”成為主要特徵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日本在俄烏衝突問題上面臨的三大戰略困境。
第一,政治困境。在對俄外交上,政治問題一直是日本的首要政策方向,其中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推動締結日俄和平條約;二是“北方四島”(俄方稱“南千島群島”)的領土歸屬談判。二戰結束之後,日俄兩國因種種原因始終未能締結“和平條約”,久而久之這便成為日本政治人士的一個心結。近些年來,隨著日俄關係有所改善,對俄締結和平條約再度進入日本政界的視閾,成為一個在日俄首腦會談或其他層級官員會晤中高頻出現的議題。
有鑒於此,日俄雙方締結和平條約的可能性實則在逐漸放大,但俄烏衝突的發生以及日本追隨美歐不斷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一下子就將這一問題的政治協商“打入冷宮”。在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22日有關“俄與日本在南千島群島問題上永遠不會達成一致”的表態後,這一協商未來重啟面臨不小困難,日本一直念茲在茲的“北方四島”領土歸屬談判問題遭遇“凜冬”,甚至不排除俄方徹底關閉在這一問題上對日政治協商的窗口,而那顯然是日方最不願看到的結果。
第二,能源困境。雖然俄羅斯不是日本原油及液化天然氣進口的主要來源國,但日本仍有大約8%液化天然氣和4%原油是從俄羅斯進口的。因此,俄羅斯能源在日本能源總體構成中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短時間內也難以被替代。更重要的是,日本在俄投資中,能源板塊的專案佔據相當的比例。以遠東的薩哈林專案為例,日本通過政府出資50%的“薩哈林石油天然氣開發公司”參與“薩哈林1號”開發專案,另外伊藤忠商事和石油資源開發公司等也對該專案給予了不同程度投資。
總體上,日本在“薩哈林1號”專案上持有大概三成權益,並從中進口原油。而在“薩哈林2號”開發專案中,日本企業三井物產和三菱商事等都有投資,並從其採購液化天然氣。現在明顯令日方擔憂的是,上述專案的歐美投資合作方埃克森美孚、殼牌等或已宣佈退出或表示將退出,這就迫使日本企業面臨某種艱難抉擇,而且是去是留直接關係到日本未來海外能源來源地的總體佈局,中短期也將對日本國內的能源穩定供給造成巨大壓力。
第三,經濟困境。俄烏衝突爆發對日本的出口經濟及國內宏觀經濟調控也造成不小壓力。首當其衝的便是日本對俄羅斯及其周邊地區的出口減少、尤其是汽車及零部件出口減少,這將導致日本貿易收入的削減。另外,日本其他領域對俄投資也將面臨巨大風險。比如,日本最大汽車廠商豐田公司在聖彼得堡的工廠已經停工,本田和馬自達等其他日本汽車廠商也已決定停止對俄出口汽車。受其影響,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中亞相關地區汽車及零部件供應鏈必然受到影響,未來也難免遭遇短時間“斷鏈”的窘境。更嚴重的是,隨著事態進一步惡化,在俄投資的日系企業可能不得不放棄既有投資專案,向其他國家或地區轉移生產線,進而重新設計並建設地區乃至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佈局,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日本汽車廠商的未來發展構成挑戰。
同時,隨著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日本國內面臨新一輪通貨膨脹風險,儘管這對短期內刺激日本經濟增長或能產生一定助推,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日本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且更可能引發中期日本經濟深陷“滯漲”的風險。
綜合來看,正是存在上述這些方面的戰略困境,在俄烏衝突問題上,日本岸田文雄政府一方面基本追隨歐美的統一步調,對俄實施覆蓋範圍較廣的經濟制裁措施,但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捍衛自身的對俄政策“自留地”,適度保持對俄制裁的“日本節奏”與“日本特色”。尤其是在能源進口等敏感問題上盡可能弱化制裁政策產生的負面影響,確保日本能源及經濟安全總體可控,成為日本實施對俄制裁的一大掣肘。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