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6/08 13:36:44瀏覽108|回應0|推薦1 | |
2022年5月3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辦,觀察者網共同主辦的中美論壇(2022年春季)“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對華政策進展評估與中國應對”主題研討暨報告發佈會於線上成功舉辦。會上發佈了《大圍剿: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對華政策的進展評估與中國應對》研究報告,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參會進行研討。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張燕玲作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整理實錄。
首先,以今天《大圍剿,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對華政策進展評估與中國應對》為代表的人大重陽系列報告,能夠將一個方面的問題總結歸納,並提出應對建議,是非常有建設性意義的。在日常中,的確有很多資訊大家都聽到了,但是如果沒有一份報告加以系統地總結分析,資訊利用就要打折扣。更可貴的是報告中的政策建議,儘管沒有細化到所有環節,但是分享到報告的人們卻能夠借鑒,結合到各自單位甚至個人的實際作出研判。
資訊如果只是轉發或轉載,很容易會被忘記;提醒性的形勢預測也不如報告評估總結深刻。如果能利用好評估報告作出預案,報告的價值就無法估量了。俄烏戰爭以來,美國利用了人們反戰心理,拉攏多國圍攻中國。美國雖然沒有和中國撕破臉,但是說一套做一套,對華圍剿無所不在,能下手時就下手,絕不會手軟。近期北約秘書長的發言和亞太經濟框架建立,已將大圍剿坐實。如果想打破圍剿,首先要打破其政策的基礎。
張燕玲作主題演講
張燕玲作主題演講
第二,美國對華圍剿政策已經確立,“中國威脅論”是美國打壓中國的依據。2017年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定為“戰略競爭對手”、修正主義國家和壓制的政府;2018年發佈的《國防戰略報告》進一步明確中國為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2019年美國《國家軍事戰略報告》認定中國會挑戰地區穩定,美國要聯合盟國,並要求聯合國支持。2020 年9月30日,美國眾議院中國小組最終報告出臺——全面對抗中國。揭穿、澄清中國威脅論,讓世界真正瞭解美國的戰略意圖是當務之急。
美國的真正目的有幾個:解決美國的國內矛盾及大選需要、解決美國高負債壓力,順利完成縮表、轉移人們對美國加息及引起通貨膨脹的注意力,以及綁定歐盟國家及盟友打壓世界經濟第二大國。
第三,美國對華遏制政策倒施逆行、橫行霸道。其實,從2013年美國就開始擴大鞏固其“朋友圈”。軍事上建立“四方安全對話”;政治上建立“四邊機制”、“五眼聯盟”,舉行各種聯合軍演,遏制中國;經濟上打壓中國企業,如高科技企業、中概股退市,與中國脫鉤已經細化到具體企業和專案。美對中貿易戰不斷,金融戰下手穩准狠,美國已經採用全方位措施全面遏制中國。
2022年5月23日,拜登在日本東京正式宣佈啟動亞太戰略經濟框架IPEF,有13個初始成員國,次日又增加了斐濟。這個框架是去年十月拜登在東亞峰會上提出,目的是重返亞太,對抗CPTPP、特別是已實施的RCEP區域合作協議。IPEF宣佈向東盟提供1.5億美元援助,拜登甚至跑到日本企業去鼓勁,以拉攏東盟阻撓與中國合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美國等西方國家鼓勵相關企業回歸,特別是日本企業,美國給予的補貼特別多。現在又跑到東南亞鼓勵這裏的企業承接中國產業。
近日戴琪接受採訪,證實其目的就是遏制中國。她說美國在亞洲非常非常關注與中國的競爭,印太經濟架構將有效反制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這個框架就包括美國與印太國家在供應鏈穩定、數字經濟、清潔能源如脫碳等方面進行合作。她說,重要的是美國作為該地區國家合作夥伴的堅定承諾,以遏制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2022年5月26日被稱為美國對華政策的布林肯演講,進一步提出拜登政府策略,即“投資、協同(聯合結盟)、競爭”。亞洲金融危機的根源以及亞洲經濟發展的制約主要是資金問題、美元問題、供應鏈問題,這就是建立抗中聯盟,組團對中國經濟貿易進行限制。
更為甚的是,布林肯講話妄圖站在人類道義制高點,強調中國在全球受益最多,指責中國在破壞國際秩序,譴責中國南海的合法行為,干涉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正常關係。布林肯闡述美國與盟友和夥伴合作,將經濟科技能力整合進美國外交和軍事國防的工具箱,以進一步推進一系列對華遏制的政策目標。
布林肯強調對中國鬥而不破,中國必須說話,必須在輿論上加強反擊。近日北約秘書長又表示要承擔全球責任,應該負責太平洋地區安全,顯然這意味著下一次北約的防線將轉移至南海。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5月26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對上述這些表達做了理性的回應。北約多次公開表示北約作為區域性聯盟的定位沒有變化,不尋求地理突破,也不尋求到其他地區擴員,但近年來北約不斷進入亞太地區,一些北約成員國不停派飛機,軍艦到中國周邊海域搞軍事演習,製造局勢緊張,挑動矛盾,北約持續突破地域和領域,鼓吹集團對抗的新冷戰。我們呼籲國際社會對此理應給予高度警惕並堅決反對。布林肯在演講中也提到,軍事上的擦槍走火是最可怕的。
第四,評估報告的目的是幫助大家做好理性應對。新聞爆炸的時代,資訊的水分都很大,再加上美國習以為常地說一套做一套,臺灣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當下充滿各類不確定因素的國際環境危機並存,知己知彼、有備無患、各負其責,才是正道。在對華大圍剿網路正在組建加強的過程中,我們要利用好這個時間窗口,千萬不要幫倒忙,促進聯盟構建速度。
一方面處理好我們自己與國際社會的關係,被美國拉入網絡的國家並不一定贊成美國的主張,更不一定反對中國。從國家、行業、企業、個人所有層面,都要做正面工作。這方面涉外企業能做很多事。另一方面做足脫鉤、切斷供應鏈的預案。不能只看著、喊著危機而不做行動。舉個例子,假如部分供應鏈被切斷,採購的管道能否改變?美國供應鏈能夠改,我們也應能改。
另外,認為必須要自己研發的,早點動手。人才、立項、資金,看准了就要只爭朝夕。更重要的是各行各業都做好風險評估、做好風險防範工作。如海外一帶一路專案,評估一下有無風險敞口,對應收賬款,應收未收進行檢查,回款的方式有無風險?相關款項是否做了利率掉期,匯率掉期控制風險?有一些軟貨幣,回款時間較長,可否改用其他支付方式,儘早把錢收回來。
總之,大圍剿使原有的國際規則慣例發生了質的變化。我們很多優勢的定論,將要或正在發生著改變,如世界最大製造業國、最大貿易國,120多個國家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70多個國家地區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認清這一改變是突破圍剿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就在會議之前我與RCEP產業合作委員會主席中國首席東盟商務專員許寧寧有一個連線,他對中國東盟合作充滿信心。
一是因為中國與東盟比鄰而居,有合作的區位優勢;二是因為中國與東盟有自由貿易協定下的FDI制度安排;三是因為30年來中國和東盟關係不斷鞏固發展,建設了一系列的旗艦專案,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等有利於東盟內的互聯互通;四是因為中國和東盟現在互為最大的貿易夥伴;五是因為近九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方案中,中國與東盟彼此都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理念,跟東盟整體和東盟10個成員國都分別簽署了有關一帶一路的協議;六是在外交方面,我們充分地尊重東盟的關切和需求,尊重東盟提出的東盟在地區合作中間發揮主導作用。
我想這就是中國的優勢,足以打破美國的中國威脅論。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