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馬習會的成局,馬總統體現了兩岸與外交戰略操作上的靈活性,辯證法的運用最讓人印象深刻,我們認為這種外交戰略操作的經驗,是台灣的戰略資產,應留給台灣未來的任何主政者好好參詳研究,很多人都知道,台灣位居第一島鏈關鍵位置,扼控經台灣海峽的東北亞經濟大動脈,地緣戰略位置是台灣最重要的戰略資產,但這是靜態的,過去冷戰時代台灣都依附在美日麾下,戰略一向都僵固的以聯美日抗中圖存,民進黨因為致力台獨,須賴美日保護,迄今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大,民進黨固守聯美日以抗中的體制越益加強固,但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這與世界邁向和平.中美正邁向和解的大趨勢是背道而馳的,民進黨如繼續固守這體制,只會被美日利用,美日應不會也不致再繼續支持,因為中國已經大到美日不想得罪,這次馬習會,馬英九是一舉破除了美中台的戰略困境,鬆開了台灣一向唯美日體制的窒錮,使台灣從居處中美直線之一邊,變成居處三角形的一頂點,打開台灣可以在美中台之間辯證發展的戰略空間,這樣台灣才能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這是馬總統的貢獻, 當今國際社會最夯的頂頭大事,是國際秩序的重整與國際規則再制訂,九月的歐習會,其實對這個議題的輪廓中美已經達成初步的共識,習近平表示,中國並無意要顛覆或取代長年來以美國為首,由西方所主導的國際秩序,中國無意在國際秩序方面另闢蹊徑去與美國分庭抗禮,習表示,中國所做所為是希望今後國際秩序,應與時俱進,有中國與更多後發的國家的參與與修訂以建立較完備.合理的國際秩序,當時習近平還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承諾中國願意站在第三世界國家立場,協助後發國家的經濟和平發展,為維護國際新秩序的和平穩定貢獻心力,習近平有這思維,當然是因為中國要推動一帶一路,須要周邊有和平的環境才有成事的條件,而這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又廣泛被解讀為中國意圖建立亞非歐橫跨三大洲的陸權,與美國的全世界海權對抗,世人這樣多的解讀也的確引起美國巨大疑慮,因此歐習會後,歐巴馬即派軍艦巡航南海,宣佈將進入中國島礁12海浬內,同時也加快腳步去完成TPP的談判,簽訂了全球最新高規格的自貿區協議,顯然歐巴馬欲以TTP來與中國一帶一路抗衡,宣稱世界經貿規則必須由美國制訂,不能由中國來制訂是有所本,歐巴馬劍及履及這樣做,當然面對中國崛起,為維護美國霸權,是當仁不讓,另外應該就是要測試中國的戰略意圖及習近平的誠信,摸摸中國的底線何在?看看中國將如何回應?這也間接促成了馬習會及新加坡馬李會,新加坡扼住麻六甲海峽.台灣扼住台灣海峽都是控制TPP運輸大動脈的咽喉,這是我們看馬習會的大背景,馬習會後對世局.對亞太秩序.對兩岸關係到底有何影響,在國際.台灣.大陸及全球華人社會已有很多不同立場.不同觀點的議論,可說莫衷一是,其實馬習會能喚醒世上那麼多的人注意兩岸問題,重新思考兩岸和平問題,這本身就已達成台海和平並傳達中國有誠意維護亞太.中國周邊和平穩定秩序的訊息,至真正能影響大局的,最終還是要看美國的態度而定,而美國的態度應與TTP的成敗攸關,TTP能成,一帶一路就較無阻礙,TTP是否能成,亞太運輸大動脈必經的南海與台海和平是不可或缺的一塊,美國支持馬習會,應是看到這點且有誠意想解這個結點,所以真正說起來,馬習會對世局最重大的影響,應是在亞太國際秩序的和平穩定作用,九月歐習會剛結束,歐巴馬即派軍艦巡航南海並加速TPP談判完成,歐習會後,習近平則各分訪歐英與東協越南.新加坡,美國以海權加強合縱,欲以TTP .TTIP將太平洋.大西洋兩洋內海化,壓縮陸權空間,中國則以陸權加強連橫,欲化解海權的合縱,穿破TPP .TTIP的壁壘包圍,中美較勁激烈,因此台灣綠營,結合國際一些台獨勢力,就針對馬習會展開追剿,嚴詞批判馬習會限縮台灣人民對未來的選擇權,傷害台灣民主,他們誣詆馬習會:指責馬將台灣套進一中框架,是在靠向中國,傷害美日同盟戰略利益,他們企圖藉此打擊國民黨並分化國民黨與美國的關係,但他們可能都忘了一件關鍵事件,習近平前在歐習會,特意把訪美主題,訂為增信釋疑,他說,訪美目的是要爭取中美合作而非對抗,他們忘記習近平當初在歐習會所提的重訂國際制序,基本上就是一種繼承加創新,而不是要完全改造國際秩序的建議,而所謂的繼承,是要繼續接受由美國主導,以海權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並且再擴大,所謂的創新,就是要把內陸海洋化,而不是要增加壁壘去增加人為隔離,從而習近平對國際秩序的重建,意應是在補充完備,以建立多重國際秩序,而非要與現有的國際秩序相對抗,那甚麼是叫做多重國際秩序?按傳統的國際秩序是陸權與海權相對,陸權的特色,國與國建立邊界,是彼此割據的,國家勢力的擴張,頂多是靠領土的向外佔領,而建立跨國家秩序,歐亞歷史上有很多建立的帝國足以說明一切,但陸權劃界割據,彼此獨立,是其本質,海權不一樣,海洋是全球相通的,除了圍繞在領土周遭被劃為領海的海域或經濟海域外,海洋無法割據,而航行在海洋上的船艦本身即被視為移動的領土,而海洋本身不是可供佔領的領土,所以海權的基礎是建立在船舶的承載量.續航力.航行安全防衛以及最重要的是打通關的能力之上,因為船舶不可能永遠在海上航行,終須尋求陸地靠岸補給,而陸地國允許不允許外來船舶靠岸通關進入所屬領域,是海權大小強弱的關鍵,陸地國不允靠岸通關, 不允開放通商,海權國家就用船堅砲利打通關,強逼市場開放,此查看清末八國聯軍強逼中國要開放沿海港口通商就可瞭然,接下來海權國家就是要排除陸地國關稅.貨幣.行政管理.司法管轄等一切一切的市場障礙,讓他們可以在陸地國自由經商貿易,所以海權的本質,是反割據的,它要打破割據,所以海權要建立的國際秩序,基本上是很強勢的,單向式的,它要的是別人對它開放,習近平為何要提多重國際秩序?因為海權國家所制定那一套,強勢動輒要求普世價值.普世規則的國際體系秩序,並不一定能被或被內陸國家所接受,而中國的一帶一路,所涉及的中亞.西亞.南亞國家,多屬內陸國家,用海權那一套體系所制定的普世規則,恐怕難被接受,無法貫通於歐.亞.非內陸,必需另輔以尊重陸權互聯互通的鏈結方式,才能將內陸國家帶進全球化的轉輪裡,互聯互通是以彼此尊重的前提,做資訊的聯通.運輸的聯通.金融的聯通以及人員的聯通和文化聯通,這與海權要求的普世一體聯通迥異,由於中國是一個兼具海權與陸權面向的大國,習近平認為中美若能合作,就能補美國海權能量之所不足,銜接海陸成就整體的全球化體系,習近平的思維跟美國學者巴尼特的思想頗相近,巴尼特巴尼特在他的(大視野大戰略:縮小斷層帶的新思維)一書中就提到: 當今世界有兩種國家:一種是由充分參與到全球化進程當中的“核心國家”構成,包括西歐.北美.日本等“老核心國家”,以及“金磚四國”.東歐國家等“新核心國家”,這些國家的內部規則與正在出現的全球性的民主規則.法治以及自由市場接軌,從而可以保證產品.資本.信息.人口等的有序流動。另一種國家則是由未能參與到全球化進程的“斷層國家”構成,它們集中在中東.中亞.東南亞.非洲.中美洲以及安第斯山脈諸國,在那裡幾乎一切都與核心國家相反。未來世界真正的威脅在於斷層國家中隱匿的極端勢力與恐怖組織,它們想要使得斷層國家永遠隔絕於全球化的世界,方法就是通過各種恐怖活動來打擊核心國家,以及威嚇斷層國家的居民。那麼,美國的戰略就應當是努力幫助斷層國家融入到全球化進程當中來。其方法就是要幫助斷層國家建立有效的政府,形成明確的.與全球秩序接軌的內部規則,吸引資本的流入,實現斷層國家與全球化地區在政治、經濟、安全秩序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從而掏空極端勢力的生存土壤。最終“要把'我們人民'全變成'我們同個星球'。 對照巴尼特這樣的同一星球計劃,一帶一路加一線的戰略所覆蓋的地區,基本上都是斷層國家,尤其是一帶,覆蓋了差不多整個中亞地區,這是亞歐大陸的最深處,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陸地,而這塊地方,正是美國推動的普世秩序最難以有效落實的地方,或者更準確點說,亞歐大陸深處的秩序建構,超出了美國這個海洋國家的能力範圍,照巴尼特這樣說,中美一起合作,中國的一帶一路與美國TPP.TTIP大有互補合體的可能,而國際秩序的建立真的有多重體系共容的必要!
歐習會後歐巴馬隨即派軍艦巡航南海.加快完成TPP談判.可謂是同為維護美國海上霸權所建立的國際秩序而作.當然也是為測試習近平所提中美合作打通海陸完成整體國際秩序的誠信而來.美軍介入南海,一.可在亞太盟邦建立威信,二.預防經由麻六甲的經濟運輸大動脈為中國所制,三.退而其次,還可延阻中國海上絲路之建設的進程,至於簽訂TTP,一則是取得高規格新國際經貿規則的先制權,二.是將太平洋內海化,制約中國在地緣戰略上的活動空間,而中國的回應,則以連橫策,一是避開與TPP直接的對抗,反以各別交好的方式,穿越TPP的合縱圍堵壁壘,二以尊重多元價值的方式制定交互秩序維繫地緣的和諧,(此有別以美國動輒訴於普世價值相脅的霸權作為),歐習會後,習近平分別訪英.訪歐荷蘭,佈署穿越TTIP,TPP成型後,中國各別與周邊TPP國家交好,例如重啟中日韓FTA,習近平訪新.訪越,這樣一可以把TPP.TTIP的經濟總量分流.胃容量吸放出來,鬆動其內聚力,這就等於創造通口促進兩體系之間的部分融通與水位平衡,反可以增進一帶一路與TPP.TTIP的互補合體效益,中國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儲殷曾談到,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主要依靠勞動力價格優勢出口的國家了,它正在向一個內需為主的超大型市場轉化,由此產生的巨大吸附效應將是TPP所無法阻擋的。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沒有任何力量真的圍堵中國,除非中國自己先有了閉關鎖國的“冷戰心態”。中國只要踏踏實實地搞好自貿區建設,推進“一帶一路”,對內堅持改革,對外堅持開放,中國經濟就會在內外共振中,實現真正的結構優化與質的飛躍。我們不相信這一點美國人會沒有看到,所以我們認為國際間台獨份子以及民進黨想借操弄中美對抗,繼續固守聯美日體制,是時不我予,台灣地處國際海權與陸權會合處,馬習會後台灣分別加入TPP.RCEP.兩岸完成貨貿服貿協議之簽訂,融入由中美所共建的海陸多重國際體系機會已經大增,台灣當應更確認自己存在的地位,是在扮演海陸文化熔接者.海陸衝突壓力緩衝者以及和平締造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個衝突的製造者,生存權永遠優先於選擇權,馬英九在馬習會就算只提兩岸同屬一中,也是為台灣加入TTP 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搭建連接的橋樑,台灣未來唯有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才能避免被大陸龐大經濟體單向吸併而危及生存, 有生存權之後,才有選擇權,這是馬英九在馬習會給台灣創下的最重要戰略資產,希望未來要當總統的人都能想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