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國民黨大敗選,排山倒海的媒體輿論.電視名嘴,連黨內同志.急於想接班的人,都把矛頭指向馬英九,陳長文律師因此跳出來,建議馬總統最好雙辭,不但辭掉國民黨主席,也把總統職位辭掉,這些人才清醒過來,閉了嘴,為什麼閉嘴?甚至過去一天到晚喊要馬英九下台的人,現在都擔心馬英九可能真的會下台,反而發言直指馬若下台違反憲政體制呢!為什麼短短幾天,情勢會有這麼大的轉變,我們的看法是,政治算計居其大, 其一 綠營的精英自知自家有幾兩重,若此時馬吳全下台,舉行總統補選,他們贏面大沒有錯,但是他們算計,一旦換上他們執政,他們對當前台灣所面臨的內政外交.兩岸關係同樣無能為力,甚至會搞得更糟,這反會被選民更早看破手腳,若然2016他們就沒有希望了,所以他們並不希望馬總統在這時間下台,要繼續凌遲他,其二 藍營內部的反馬勢力,或一些急於想接班的團隊,也自忖此時國民黨氣勢那麼弱,馬總統若真下了台,舉行總統補選,想贏綠營蔡英文也難,還要替國民黨收拾濫攤子,不如以靜制動.持盈保泰,好了!現在馬總統辭掉黨主席,沒有說要辭總統職位,內閣只微調,又被罵翻,連藍營少壯的立委,跳出來反對,認為馬總統仍任命原內閣副院長毛治國接任閣揆,是顯與民意對撞,要馬總統收回成命,我們觀察台灣選舉後這幾天政局的演變,也密切注意到,選後大陸對馬總統兩岸政策明顯的表達支持態度,也注意到吳釗燮訪美之後,回來的談話,他亟欲撇清,認為九合一選舉不是就馬總統的兩岸政策作公投,綜合這些跡象,我們的判斷是這樣: 第一 我們認為馬總統讓毛治國組閣,是著眼於國際戰略的穩定重於內部的穩定,因為不管美中或東協.國際社會,都來不及反應國民黨這次選舉的大潰敗所可能帶來兩岸或亞太國際政治情勢的衝擊,馬總統並宣稱他的國家總路線沒有錯,台灣走自由開放的路線也沒有錯,他還要加速這個改革的步伐,馬總統在國民黨遭逢這麼大挫折之後,還保持這麼堅定的信心,行事這麼篤定淡定,對於這一點,在內心裡我們是暗暗地稱許,他著眼於大處.遠處,疾風知勁草,這才是國家安定的力量,第二 為了台灣未來生存,台灣不能只有民進黨的路線,也要有國民黨堅守國民黨的路線,這樣才能辯證地維持兩岸平衡,不被拋棄也不被吞食,馬總統深知國民黨不能因為選舉一時的勝負,貿然迎綠趨綠,因這將足以斷送台灣未來的生機,回想2008年,當民進黨一敗塗地時,蔡英文也是堅持兩國論的立場,不承認九二共識,就是不承認九二共識,蔡英文有這樣的定力,當時我們也是暗自稱許,同理,第三 台灣很多政治人物缺乏國際觀,面對重大問題在關鍵時刻,仍然都只是從內部看問題,最糟的是不學無術,經常用膝蓋想問題,用個人利益做政治算計,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台灣政治思維典範轉移的問題,台灣政治思維典範的轉移,早應從施密特的<政治概念>向羅爾斯的重疊共識轉移,幾年前謝長廷提過重疊共識,不過很遺憾的是,謝長廷也被一些不分青紅皂白的打得體無完膚,<政治概念>是德國憲法學大師施密特所提出的政治思想和法學理論的基礎,施密特認為政治就是在劃分敵我。所謂政治意識,就是敵我分明的意識,也就是對誰是敵人誰是朋友要有清楚的認識。敵友劃分的目的是為凝聚內部意識,用以對外,這是最廉價但威力強大的選戰操作技術,在台灣選舉史上,李登輝陳水扁是這方面的高手,當初他們操作本土/非本土之分,操作本省人/外省人之分,操作兩國論.操作一中一台,選戰勢如破竹,台灣藍綠營政治人物食髓知味,整個政治思維都是沿續這路線在論事辦事,因此才種下台灣今日藍綠劇烈對立的社會苦果,這次台北市選舉柯P喊出超越藍綠的口號,大贏喊出藍綠對決的連勝文25萬票,於是有不少綠營的人就得意忘形,自以為柯P已經打破台灣藍綠的版圖分界,台灣年青世代已經不分藍綠了,我們認為這種解讀恐怕仍與事實不符,道理很簡單,台灣的藍綠對立,現在的其地層底盤已經轉到一國論與兩國論之爭,是一中一台,統一與獨立之爭,這是國家認同問題,其分界怎麼可能那麼容易抹除,如果勉強要解釋,應該是這樣: 藍綠對立依然存在,但是藍綠版塊已變動,由原先的藍綠六比四,變為藍綠四比六,藍消綠長,而且年青世代有綠化嚴重之趨勢,這種趨勢對台灣,實是福,但也是禍,是福,是因我們前面提到的為辯證的平衡兩岸戰略,綠營增加了抗體,使台灣免於被吞食的自衛能量增加,是禍,是因國民黨勢危,藍消綠長,大勢恐怕已回不去,連結兩岸的經濟政策將寸步難行,台灣處境將更趨艱困,要化解這困境,我們認為有識之士,應該重新思考謝長廷之前的提議,暫且放下施密特政治概念的思維,好好思考羅爾斯建立重疊共識的主張,甚麼是重疊共識?其實跟辜汪會談當初<擱置爭議,就沒有太大爭議部分尋求合作>的精神類似,具體來說,因為生活在多元民主社會的所有成員不可能接受同一種學說,諸如阿奎那的基督教義、霍布斯的自由主義、密爾的功利主義、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學等統合完備性學說,也包括他自己提出的道德建構主義,都無法得到全體社會成員的認同,也無法確保社會的統一穩定。然而,在哲學、宗教和道德觀點上保持各自觀點並非是說他們之間就完全沒有共同的價值理念了。如果沒有某種共識性的理念和行為規範,他們就不可能在一個社會體中和平和諧地共同生活,這就使重疊共識理念的提出成為可能。(引羅爾斯自己的說法)
因此,為了回答由自由而平等的公民所組成的穩定而公正的社會之長治久安如何可能這一問題,羅爾斯引入了重疊共識理念來解決多元民主社會的統一和穩定問題。他指出:“社會統一的本性是通過一種穩定的諸合乎理性的完備性學說之重疊共識所給定的。”“正是通過這一新概念的解釋,羅爾斯找到了合理解釋現代民主社會中文化價值的理性多元與社會秩序的穩定統一之間矛盾的新途徑,……”
這就是重疊共識理念產生的前提背景。總之,為了保證良好秩序社會的統一與穩定,必須在各不同學說之間尋求相互間重疊的共識面,必須發展出一種超脫於各種完備性學說的、獨立的自由主義正義觀,使各種合乎理性的完備性學說能就此達成一致,形成重疊共識,只有這樣,社會的統一和穩定才有可能。重疊共識是羅爾斯在《政治自由主義》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也是構成他的政治自由主義理論的支柱性理念之一。羅爾斯通過對這一概念的闡釋,合理地解答了在一個理勝多元而存在衝突的各種全面性學說的現代民主社會中,如何達到理性的共識和正義的社會秩序,如何達到長期穩定性問題。羅爾斯指出:“為使這種政治的正義觀念本身贏得人們的忠誠,我們不設置任何學說性的障礙,以便它能夠得到一種理性而持久的重疊共識的支持”。這也就是說,在各種不同的學說之間尋求相互間的重疊共識面,這種共識是公民全體的觀念,它是公民參與和支持民主政體的基礎,也是確保民主政體得以持續穩定發展的基本理念的基礎。恕我直言,我們認為這是當前解決台灣內部藍綠對立困境的解方,也是兩岸未來要和平交流.相互合作的唯一路徑!但我們的政治人物我們學界有誰有在關心在思考這問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