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關係,美中.兩岸最近一來一往針鋒相對,明顯雙雙已進入皺摺連動時期,皺摺是調適亞太新權力均衡關係必然的運動方式,對台灣而言,重點在《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進入這種皺摺運動,是在考驗台灣下階段政治領導人的國際戰略智慧,尺蠖是一種軟體動物,行動時一屈一伸像個拱橋。當尺蠖向左移動時,先是右邊縮短驅身拱起而後左邊伸長;當尺蠖向右移動時,則是左邊縮短身驅先拱起而後右邊再伸長。如此一屈一伸地前進,兩岸關係現在走入屈的階段,正在提供伸的關鍵契機,給下階段的領導人,就看誰有這個機會和勇氣智慧,我們曾講過一個故事: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因病自知來日無多,他雖然已安排了接班人,但又擔心輔政大臣長孫無忌的權力過大。而李勣是開國元勳,為人忠心不貳,又是出身山東庶族寒門,家庭背景與長孫無忌完全兩樣。太宗自覾李勣應是制約長孫無忌的不二人選。便叫太子李治來對他說:“你無恩於李勣。我將他貶黜到地方上,待我死後,你再授他僕射之職,他一定會死命效忠你。”太宗還特別交代,如果李勣不服從命令,徘徊觀望,即當殺之。太宗貶黜李勣的目的,是為了讓李治即位後再重新提拔李勣,使李勣對李治感恩戴德,矢志效忠。在這個故事中,唐太宗黜李勣所做的就是<屈>,為的就是讓李治即位後得以<伸>,習馬現在進行式的兩岸之<屈>,與史亦可有異曲同工之妙,對國民黨而言,兩岸關係現在進入<屈.>,這新形勢正好是提供新機運,給國民黨下一代接班人去他搭建新兩岸關係.建立領袖威望的契機,馬總統則順道可完成國民黨主導兩岸政策的權力傳承,其次,在美台關係方面,由於美方一直以來都在擔心馬政府過度傾中,所以美方無可避免的,也有股強大欲支持民進黨用以制中.制衡國民黨的力量在牽制馬政府,我們認為,順兩岸關係降至低潮這個勢,馬政府自然可往美台關係一點靠,這一來,可以可以爭取美國對馬政府及國民黨的支持,用以牽制美方的逐步向民進黨傾斜,也可以增加大陸把兩岸關係的寄望改轉移到國民黨新接班人的身上,為國民黨候選人墊高與大陸交流的地位與氣勢,助國民黨贏得2014/2016選舉,而對民進黨而言,習近平重提一國兩制.把九二共識抽存起來,讓兩岸關係重回原點,這個<屈>,無疑也是在給民進黨與國民黨同等的新機會,看民進黨想要成為下階段台灣領導人的政治人物要如何作為,是故兩岸關係惡化稍安勿噪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