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6 09:31:25瀏覽6272|回應1|推薦3 | |
您聽過或看過「手術非常成功,但病人不幸猝死」的悲劇嗎? 相信醫療行內人士一定聽過甚至遭遇過,這往往也是 外科醫師的惡夢! 事實上,有很多很會開刀的醫師,卻意外地不懂得如何 積極避免做惡夢。這種惡夢偶而會被當作是一種 醫源病(Iatrogenic disease),而迫使醫師面臨批判與糾紛, 國內也可能會有這天的來臨。 靜脈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又名 肺血栓栓塞或俗稱經濟艙症候群,是國外近年來非常重視 的病人安全話題。 英國NHS在幾天前剛剛率先發佈, 所有住院病人未來均需給予此併發症的風險評估 (詳見www.dh.gov.uk/VTE)。 這是全英國統一的預防策略,也是全球首創的壯舉。 但實施此指針的細節要領,需等到2009年才會正式佈達, 請大家拭目以待。 VTE其實已包括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及 深部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 在美國每年約有200萬人發生DVT, 其中包括無症狀的PE約60萬人,而不幸死亡的則推估 每年有6萬人。 英國推估每年有25000住院病人死於VTE, 但在日本大約每年有2000人同樣死於這種意外, 一般發病率為 0.08 ~ 0.04%, 但手術後的發生率依類別與部位則可高達10 ~ 48%不等。 長時間搭飛機的旅客有1%的機率會發生VTE, 因此具有後述的危險因子者,不管有無住院,有無開刀, 只要是長期(數十小時)沒有移動或走動者、臥床或坐著, 都有可能突發這種預後不好(診斷與治療都不易) 的緊急狀況。 即使是Low risk的人,也有可能發生,不能掉以輕心! 如整天整夜不起來走動的電腦族及日以繼夜的狂打牌者 都得小心。 形成靜脈血栓的三大原因是: 1、靜脈壁的損傷:這可能是因手術(後述)、多處外傷、 下肢骨折、糖尿病或血管炎而產生 2、血液的停滯(血流障礙) 誘因:如長期不動 (坐著或躺著都會)、肥胖、石膏固定在肢體 3、凝血功能亢進:尤其顯著的狀態包括脫水、 自體免疫疾病、惡性腫瘤、容易產生血栓的病態(先天性) 其他還有更多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脂、 服用避孕藥又有抽煙的女性、心血管疾病(含動脈硬化)、 靜脈曲張、懷孕及生產後一個月內,曾經罹患VTE或 PE者尤其要注意。 服用類固醇者、已留置中心靜脈導管者、接受抗癌化療者、 下肢麻痺且有浮腫者手術的種類以骨科手術, 尤其是下肢的骨折及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風險最高; 臗關節、膝關節手術外加使用壓脈帶(tourniquet)者更危險。 此外,脊椎手術後也有16%的發生頻率,骨盤腔手術、 腹腔鏡手術、產科手術(剖腹產)、神經外科手術也都有病例報告。 預防的主流是在腿部使用彈性繃帶, 間歇性腳底加壓(IPC)或足底幫浦(foot pump), 藥物預防則可用aspirin、warfarin、dextran、urokinase 或 每8-12小時,皮下注射Heparin 5000 IU, 以上大概是國際間的consensus(共識)。 術後可以下床走動者,千萬不要賴床! 雖然各相關學會已製訂不同的 guidelines,但依照 高中低不同的risk,採取不同的預防方法比較合理, 而在明顯屬於高危險群的病例:如有醫師疏忽未 給予任何預防措施時,在先進國家萬一挨告, 恐無法脫身而被判敗訴。 因此國內醫界必需早日跟進其對策,這些防範策略 己被列為evidence-based best practice (NQF背書的30項中的第17 與18項)病安工作人員不可不知。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