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共識型民主
2011/09/27 05:53:34瀏覽832|回應0|推薦0

     資料來源:台灣民主政治的迷惑與啟示(2002.01.04聯合早報網)

     「共識型民主」(consensus democracy):

一、概念提出者:

荷蘭比較政治學家的阿倫德萊哈特(Arend Lijphart

這位美國加州大學聖迭哥校區教授的知名政治學家,

以其對民主制度類型的研究名振士林,

曾在90年代中期當選美國政治學會主席。

他在1999年分析了近36個民主國家政府形式之後,

提出的一個概念,將民主制度區分為:

「多數決民主」與「共識型民主」兩大類。

二、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

1.多數決民主:

(1)
對抗性與排他性。

(2)
僅強調多數民主的結論,而強迫所有人接受!

2.
共識型民主:

(1)包容性與妥協性的。

(2)強調的是共識形成過程的重要性。

三、實質內容與適用分析:

1.
實質內容:

(1)
多數決民主:

多為兩黨制(或實質性兩黨制),行政權力集中在一個獲得多數選民支持的政黨手中,以多數決和非比例式的選舉制度為特色。美國和英國就是典型的多數型民主。

(2)共識型民主:

特色在於多黨制,行政權力由一個基礎廣泛的多黨聯盟掌握,選舉上採用比例代表制。許多歐洲小國便採用這種共識型民主。 

2.
適用分析:

(1)
多數決民主:少數服從多數,適用於選民同質化國家

一般的看法認為,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而人民當家作主的體現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因此,傳統的看法認為以兩黨制為基礎,以政黨輪替為特色的多數型民主具有某種優越性,體現了民主的基本原則。多數型民主在選民同質化的國家可以良好運行。

(2)
共識型民主:多元造成對立,適用於高度多元地區

萊哈特經過精心的比較研究發現,在那些由於族群、語言、宗教、政治立場多元的國家和地區,多數決民主往往造成某些少數被長久排斥在政治過程之外,從而造成社會的動蕩甚至內戰。北愛爾蘭就是這樣的一個顯例。在社會高度多元的地區,共識型民主乃是迄今為止最為有效的政治制度。瑞士就是共識型民主的典範。在共識型民主中,並不存在典型意義上的所謂政黨輪替

3.
台灣的現況:

台灣在民主化的過程中,由於政治人物的操縱,族群分裂惡化和認同政治盛行,已經成為一個基本事實。在這樣的政治生態下,共識型民主本來應該成為一個較好的制度選擇,台灣也需要對某些基本的問題首先在內部形成共識。
可是,台灣現行的民主,既不是多數決也不是共識型。台灣的政治精英一味沉湎于政黨輪替的迷思,強行複製美國模式,並非台灣長遠發展之福。

4.
台灣的選擇:

從令人困惑的台灣民主形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民主化過程中的制度選擇是一個攸關民生的大問題。如果僅僅滿足于揮舞民主的大旗,不對各種民主類型的利弊和適用條件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那麼在貿然進行的民主化進程之中,必定會舊弊未除,新亂叢生。

附錄一:為什麼蔡英文不願意回應? 國民黨還沒學會的共識型民主(2011.09.27,可點選) 

理解「共識型民主」的精神之後,就可以了解民進黨蔡英文主席提出「台灣共識」的主張之後,面對國民黨連番攻擊其內容空洞,蔡英文並沒有為了要回應而提出自己的主張。

因為「台灣共識」的精神與內容,並不是由蔡英文提出大家認同之後投票決定的「多數決民主」民主概念,而是必須經過台灣人民透過一定程序,彼此討論互相妥協之後才會誕生的產物。而這樣經過民意討論淬鍊的「台灣共識」,也才能成為面對中國可長可久的穩定互動架構!

附錄二:施明德跟辜寬敏都不懂「共識型民主」(2010.03.19,可點選)

辜寬敏跟施明德兩人對於民主政治的理解,還停留在很原始的幼稚園程度,以為只要掌握了多數、或是獲得頂多過半的民眾支持,就可以為所欲為,任意惡搞。這類膚淺的想法跟馬英九的幼稚園層次差不了多少,因為馬英九的 ECFA與種種親共作為,正是基於這樣的思維在胡搞。

李帕特(Arend Lijphart)在《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二十一個國家多數模型與共識模型政府》這本書中就很清楚地提到,儘管「多數決民主」是許多人對於民主政治的基本認知,但是這種「超過 51% 就自認為多數、可以任意惡搞」的思維,卻往往造成擁有實力或具體反制力量的少數之反彈,在許多國家內部衍生出更多更大的爭議與爭紛。李帕特認為還有另一條可行之道,就是「共識型民主」,亦即就算多數的一方掌握了權力,仍應跟少數的一方進行權力分享與妥協、協調,一個國家才能在平穩中向前邁進,否則光是處理少數的憤怒與不滿,整個國家將會因為內部的虛耗與對峙而停滯不前。

附錄三:施明德: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預設統一前題!(2011.08.24可點選)

所謂的「不獨」,是不是還沒談判,就先主動對中華人民共和國

放棄「中華民國」或「台灣」的主權獨立資格了?

若是以此來換取ECFA的簽約,

這幾乎是叛國行為,不是造福台灣人民。


施明德對本來總統的建議:

(一)應選出國家總統:

台灣已經有七位總統,但一直沒有「國家總統」,

只有「國民黨總統」和「民進黨總統」。

(二)應成立大聯合政府:

成立一個包容國、民、社會菁英的大政府。

(三)應推動內閣制:

改變行政權一權專斷。

附錄四:辜寬敏:台灣意識深植 人民比領土更重要 (2011.08.22可點選)

中國這麼大,讓你當兄好了,台灣就當弟好了,弟弟對你的經濟有這麼大的幫忙,你不以你的弟弟為榮嗎?弟弟已經成家了,當然要恭喜他、尊重他!弟弟現在有些困難,這麼好的一個國家,卻在國際舞台上沒有地位,這點,哥哥應該幫弟弟的忙,因為弟弟曾經幫過你的忙,哥哥何不幫弟弟加入聯合國?這麼做,台灣的子子孫孫會感謝你中國。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將來要如何發展?這是後代子孫的事,以這一代人的智慧,如果能做到「兄弟之邦」,就很不錯了。

附錄五:張俊宏:和平中立的台灣,民主力學的三牛與四遊 (2011.07.22可點選)

王道統一共創大同:

劇變的世界,面對崛起的中國,列強環伺之下,轉變臺灣命運從棄兒而為寵兒,宛如天蠶,其操之在我的自救之道,審重思考,採取如下方略:

1.非武化永久中立國。

2.全面開放自由貿易島。

3.內閣制的聯合政府。

4.
與13億同胞約定:

30年兩岸王道一統;50年共創世界大同!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rincipal212&aid=567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