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30 01:47:08瀏覽2229|回應7|推薦25 | |
馬英九競選連任端出的政見,終於開始出爐。 提出了「黃金十年」的主張,以「活力經濟」作為最主要的驅動核心。 「馬吳配」以「開放布局、科技創新、樂活農業、結構調整、促進就業,穩定物價」等六大主軸,描繪出一個台灣經濟發展的前景。 「黃金十年」是政見,或者口號?可執行性如何,是一堆虛招或真正實招? 值得深思的關鍵是:面對著當下國際經濟情勢無比嚴峻,連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大陸無不繃緊神經、面對複雜的多元變局,台灣憑什麼自認為今後必然有所謂的「活力經濟」? 這「黃金十年」的六大政策主軸,究竟「含金量」如何? 這裡並非從藍、綠政見主張的論辯層面,來奚落看待馬英九提出的政見。 事實上,台灣這幾十年來的發展,若能稱得上有這麼些許「金色幸福」,其實都與這些年無論藍綠的當政者無關。 台灣當初曾經發展到「錢淹腳目」的榮景,乃至此刻下滑到還「有些飯吃」,關鍵的原因在於蔣經國、李國鼎時代為台灣所奠定的「經濟結構基礎」與「經貿發展定位」非常清晰。 這讓自身欠缺土地礦藏資源的島嶼台灣,能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要流量,佐以當時先亞洲其他國家一步在包括科技半導體在內,堪稱超前於國際產業趨勢的產業扶持,為台灣的「國際產業定位」與國際競爭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同中國大陸因為鄧小平主導了「改革開放」之路,包括朱鎔基在內的歷任領導班子將內外總體經濟的結構做了徹底的開放調整,也才讓近十年的中國大陸飛躍而起。 每個國家或地區,都必須要有這麼幾位「關鍵人物」!具備洞悉未來趨勢發展動線的「黃金法眼」! 他們同時還要能為所期、所視的未來美好景象,在眼前透過單位分工、政策決策及預算結構來「搭建骨架」,這才有可能在政府公務官僚「從不可能會主動力求大幅變革」的體制內,推動出真正的「建設創新」。 馬英九的「黃金十年」規劃,如同他當日在公開宣布且對著媒體解釋時,滿臉充滿了金色燦爛的笑容。 若以一個「論文式」的分析結構來看這個「黃金十年」與「活力經濟」,政策組成是均衡完整的!如同好幾幅美麗的圖畫拼在一起,構成了一派幸福的場景;其中還配合幾個包括「全面周休二日」足以討好一般民眾的「亮點」,充滿相當吸引人的選舉魅力。 然而,若從台灣各主要產業面臨的產業變化與國際變局的角度,很明顯的,這「黃金十年」的「活力經濟」的政見訴求,根本是來自「島內的、一廂情願的、忽略了兩岸經貿的不確定性,無視於國際經貿危機現況」的設計! 絕大部分是一種「自High」的態度居多,尤其看不到六大主軸中的每個最堅固厚實的「軸心」,應該建立於哪一個真真切切的「點」上? 原因無它,只要稍微對照著過去蔣經國、李國鼎時代來思考台灣當今的「經濟結構基礎」在哪?乃至對比當今中國大陸、南韓、新加坡在內去錘定台灣的「經貿發展定位」在哪? 「活力經濟」的主張很明顯的,就是一片華麗浮幻的「彩帶舞」!跟民進黨蔡英文先前所提出的幾個已披露的政見一樣空洞,並沒有任何真正擲地有聲,或令人徹底嘆服的政策洞見於其中。 讓人特別注意到的是,忙於四處下鄉拉票的「馬吳配」,所有行程中,其實獨缺有系統的「與台灣產業經貿領袖,認真商談台灣的經貿前景該怎麼走」! 就算是當中的「農業經貿政策」,也都明顯是農委會體系的文章思路+ECFA農業政策的拼盤,說了期待未來的「WHAT」,而沒有真正關鍵的「HOW」! 執政近四年中除了喧嘩一時的「ECFA」,坦白說也幾乎鮮少聽聞馬英九、吳敦義有深入「經貿政策」的大戰略討論或會議。 一個學法、一個學史,這也難怪在近半年來,整個國際金融經貿的危機此起彼落,乃至都已經具體撼動了國際政治局勢的時刻,台灣似乎不知怎的,整個政府好像只要靠著守住中央銀行的彭淮南,島內一切可以安心無事,中央或地方對此都可以徹底無視,低頭瞎編隔年預算的歲入歲出。 「黃金十年」的所謂「黃金」,究竟要從哪裡冒出來、生出來? 要從民間的哪個產業來真正「煉金」?是由哪個政府部門,來協助為台灣的整體經貿至少能稍微「鍍金」呢? 這四年,或者應該說包括民進黨執政的這十年來,台灣究竟引了多少非「股市熱錢」的外資,具體投資進入台灣整體的經濟池(pool)內安住生根?其實這若能追論這一個「關鍵數字」,台灣經貿前景的真相就很清楚了。 這是從來都沒有真正明確的數字公布,也少有認真負責的媒體記者對此窮追真相!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只委婉的說:「政府在對外招商,振興經濟上,確實存在有一些投資障礙,需要排除。」 而一旦沒有了「別人家的錢進來」的收入,那麼靠自己進出口「賺進來的錢」又如何呢? 2011年除了經濟成長率將由5.06%下修至4.81%,由於全球經濟的危機使得全球消費緊縮,再加上通膨壓力,台灣製造業「外銷」在今年第三季已經直直落,第四季已經確定不會比第三季好。 這當中,尤其佔出口比例總值最高的科技、半導體、光電產業,市場萎縮的真實情況最為明顯!台灣幾家股價市值最高的產業,幾乎全靠「蘋果電腦的訂單」決定一切! 台灣科技產業還能經得起這般動輒幾十億美金的設備投產,卻在一個訂單取消,就全成產值泡影的頻繁狀態下,在繼續推進投資?要不,還能「轉投資」什麼? 台灣產業在國際市場、兩岸市場當中,今後該何去何從?如何轉型?與中國、韓國及其他國家相較之下的優勢何在?此刻都已經是包括張忠謀、施振榮等大老也都不斷苦思卻至今毫無對策的了。 於是,馬政府或競選團隊裡裡外外構思、規劃、執行各種政策裡面,有沒有比張忠謀、施振榮等產業大老們更好的「金頭腦」,能有李國鼎、朱鎔基之流的「黃金法眼」,能夠告訴我們台灣的經貿產業定位,應該怎麼做、做什麼,才能真正煉出今後的「黃金十年」? 因此只能說,馬英九所提出的「黃金十年」,是一場「選舉的語言」。 倘若「馬吳配」身為台灣未來領導人物、是要真正引領台灣邁向今後未來;倘若對於今後國際政治經濟局勢更為嚴峻複雜的未來,毫無日以繼夜、提梁懸股的嚴肅面對,而自己「誤以為」還真的有那麼個像小說、動漫那般「光明燦爛的黃金十年」,那就實在太讓人悲哀了。 陳水扁或民進黨執政的「最大無能」,就是「搞不好經濟」!在國際趨勢潮浪中,全然沒有為台灣找到清楚的定位與方向。然而平心而論,馬政府執政四年依然繼續超額舉債,核心產業的戰略扶持搖擺不定,除了「兩岸開放」帶來些許暫時性的利多,台灣賴以發展的國際經貿方向與定位依然不清。 特別是經濟發展從來不是「喊出來的」!並非能夠馬英九多喊幾聲「我們有信心」,或者吳敦義動不動就對產業喊話「多照顧勞工」!台灣經濟或就業環境便能夠變好。 台灣的經濟產業政策不能永遠只是政治人物眼中「勞資關係」的層次,更不是「納稅問題」或「就業問題」的層面!但在馬英九的法政思路,以及吳敦義的史政思路裡,我們聽到的,好像就都是這些問題而已。 即使是「開放布局、科技創新、樂活農業、結構調整、促進就業以及穩定物價」的「活力經濟」乃至「黃金十年」,台灣仍然要先能「努力找到金礦在哪」?「誰來一起辛苦煉金」? 好不容易台灣在無數次的選舉中,慢慢解開了「省籍意識」「族群差異」的魔咒,接下來能不能進一步解開「口號魔咒」「支票魔咒」? 特別是對照著對岸中國大陸,整個領導班子加上各個部會、幕僚智囊,這十多年至今都在全力「搞好經濟」!我們台灣能不能有一群真正在位台灣前景有能力且努力在搞好經濟的人物呢? 台灣未來前景之中,第一個應該被實現的「金色幸福」,或許應該是蒼天悲憫,能不能許我們一些,終究不再跳彩帶舞、喊口號的「政客們」,而是一批能為台灣未來在國際兩岸的經貿動盪中,真正高瞻遠矚、辛苦流汗的「煉金士」吧!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