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4 13:16:40瀏覽4734|回應3|推薦36 | |
網路上定期蒐羅與閱讀之必須,在於我們這些中年人,被潮浪快速推著走。 我們終究得要瞭解這個世界的繼續推進,當中有哪些年輕世代的腦波與行動,進行著何等讓我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律動與變化。 影音網站中,最能看出些端倪!因為影像,畢竟不是隨便文字寫寫「罵兩句」,就可以隱藏或張狂的東西。 Youtube可以看些國際多元的東西;但在大陸的土豆網或優酷網上,反而可以看到各種版權禁忌內外的各種素材呢! 如今,總有一些我非常珍視的價值狀態,逐漸從許多人的心中與眼底,徹底失去。比如這些年,我幾乎以為「鄉愁」,要在年輕一輩中消失了! 手機與網路,是科技文明中最為空前強大的影響力。這幾乎讓任何所謂的「鄉愁」時刻只剩三秒鐘,然後只要撥通或點擊,就可以獲得充分抒解。 任何能夠快速抒解的事,包括性愛,如今都不再能夠探討其「美」。 古今中外的美學敘述與文化媒材當中,「鄉愁」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 這當中投射出一種時間與空間的絕對性與相對性,存在主義的思想作品中描繪最多。 人們所普遍習慣的美感,過去幾乎都是在一種「慢速」甚至回放中,才被成立。 所有那些超越正常速度與想像的新時代的一切,或許是一種「刺激」;但至今也從沒被定義或廣泛視為一種「速度之美」。 也就是說,超越時空速度本身的體驗太過少數,我們沒有足夠的語彙去敘述,也沒有人為此完成足夠的美學或哲學思想體系。 其實我想說的並不複雜,只是,在這麼一切因為高速,而被「快速擁有」而失去新鮮、被「快速駕馭」而失去探索、被「快速揚棄」而失去緬懷咀嚼的時代,我實在很難想像,年輕新世代何以感受一個所謂的,幾乎已經不太存在的「鄉愁」了。 鄉愁,其實經常被置放在一些特殊的人物與場景中。 「愛情」最多!愛情緊握的某種鄉愁,幾乎都是在某個永遠還紀錄著那些「悵然若失」的時空交疊之際,給予了最多的素材與最大的力量。 另一個鄉愁的紀錄者是「戰爭」,時空與際遇的無奈與流離,在戰爭的題材中最為豐盛。而戰爭總是能讓人的存在,由衷感覺到,那是無比卑微渺小的時刻。 鄉愁,往往是一種「幸福與苦難的對照」。或許經歷了很多很多,但可能就是在那呼吸的咫尺之間,幸福在當下成為不太確定的透明真空,但苦難卻是緊貼耳畔的清晰呢喃。 這些都好美、好美!鄉愁,實在是一種如此絕美的幻劑,為粗糙的生命帶來某些可以理直氣壯的漂浮與沈溺,然後,我們從中淋漓起身,重新獲得某些對於生命本質的清醒與抽離。 我之所以如此敘述著這般早已在價值體系中遁脫到非主流的「鄉愁」,主要是因為最近,我閱讀了一段大陸年輕人拍攝的動畫短片。 我以「閱讀」,來代替「瀏覽」這兩個字,因為我是以非常專注與欽佩的態度,來看完這一段十多分鐘的短片。 身為影像媒體的工作者,我完全可以想見,這是一群年輕人,花了超過一年以上的生命時光,才能完成的短片。 而這讓中年的我,對於年輕新世代的心靈極限,有一種重新的認知。 從台灣上傳的年輕人視覺設計的作品中,很容易看到一些「創意塗鴨」般的多媒體及動畫設計。 儘管當中有一些有趣的概念想法,但往往因為抹去「時、空、主角」的立體關係,或者因為其實是無法「有毅力的去描繪並完成各種細節」,作品經常難以讓人深留在印象中之。 當然,這部大陸年輕人製作的名叫「Shoe 鞋」的短片內容非常豐富,甚至太過豐富的場景與分鏡中,也依舊可以隱約感受到這個世代的年輕一輩,往往無法真正定靜於時空能量中的浮躁與火氣。 但我們終究不得不去欽佩這些,在這個如此風華與複雜的年代,那些卻依舊能夠懂得深入時空苦難中,並且去尋找一些美麗與領悟的年輕想像力。 至少我個人是非常欽佩到五體投地的! 而一如過去,每次看到中國大陸年輕一輩有一些讓人驚異的「成長」,我總忍不住要省思一下我們台灣這邊,同樣的年輕世代們所投射的想像力,以及願意投入的程度如何。 這部片子比較讓我訝異的是,早年原本台灣的各種文化中,「細膩描繪」的能力遠遠大於中國大陸普遍的藝術文化表現。但顯然此刻已經大翻轉! 這十多年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在與國際文化長達十多年的往來中,大陸年輕世代已經「薰陶」、「複製」或「恢復」了描繪細節的文化能力,再也不是那種顯得粗略的、更趨於主題的,以及潛在性集體意識的表述風格。 相較之下,台灣極少能見到「歐洲文化」史系的視覺作品,我們文化中的美、日混血太濃。 台灣年輕世代也幾乎不再去敘述「戰爭」,最多就是客家電視台一些鄉土懷舊劇的爆破場面了吧! 而從這部片子當中,也足以相對投影出台灣從政治、經濟、教育到文化各個層面,已經在時代的推移中成為習慣於某種「相對的淺薄」,並且無涉悲欣的自然顯現出一種「註定的邊緣」,而且已經再也無法從新世代的腦波與行動中逆轉了。 而這些,都令我充滿「鄉愁」~ 動畫電影:SHOE 鞋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