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怎麼打破薪水兩萬二的魔咒
2010/04/09 10:40:05瀏覽9785|回應25|推薦52
台灣的畢業大學生,月薪「兩萬二」的待遇,到底高不高?
這個邏輯,就如同夜市攤販的臭豆腐,沒有店面租金卻一盤要賣「50元」到底貴不貴?
輿論從來都不需要嚴謹的推理,於是這個「兩萬二」的關鍵數字,最近成為拿來攻打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的「輿論主力」。
前兩天恰好起了個飯局,引薦幾位兩岸的年輕朋友相互認識,聊到了這個問題。
一位從北京剛到台北,負責一項短期專案展覽的小學妹,在台灣的電視頻道上看到了這則消息,便用燦爛的酒窩微笑,對我們用雙手比出兩個「V」字型的勝利手勢。

她在大陸上班的每月薪水,折合台幣,也差不多是這「兩萬二」!她對著眼前這幾位台灣的帥小伙子,瞪大眼睛抿著嘴說,「在北京的平均物價,算算還比台灣高出一成以上了呢!」
一位同樣也是研究所剛畢業,在台灣剛上班一年不到的小男生,一臉害羞的問她:「妳這樣月薪將近五千塊人民幣喔~ 那這種薪水,妳們『夠活』嗎?」
她眨眨眼睛轉頭問我:「學長,你們台北女生買衣服飾品的地方,到底在哪兒啊?」



薪水要多少錢才夠?連我們這種在全世界「打過工」的老鳥,也都很難回答。
薪水「多或少」「夠或不夠」,一直活到工作退休,始終也都是很難論斷的主觀問題。

我曾有好友每個月薪水將近五十萬,但他仍然時時刻刻都是「憤怒青年」的狀態!只因為他覺得公司裡另一位「薪水比他低」的部門主管,儘管對方沒招惹他,他還是認定對方工作太輕鬆,沒資格領那麼多薪水,所以永遠覺得自己薪水「不夠多,應該更高一點才對」!
媒體圈子裡到了「主管」層級,大概每月有十多萬的薪水,可說是比照「部長級」的水準了。但許多媒體主管後來在內湖買了價值兩千萬的房子,從此永遠揹負著廿年期房貸,以為今後永遠可以有這十多萬的薪水,也永遠不敢輕易換工作,直到某一天,媒體的人事部門突然通知要資遣他。

我倒不是要故意學吳若權「勵志專欄作家」的溫柔口吻,或者王如玄主委「拍案驚奇」的不滿反應,認為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每個月薪水兩萬二「應該要知足了」!
因為現實社會與就職環境,自始至終都不是「兩萬二」薪水是多或少的問題,而是每個人面在對自己的「工作能力表現」與「升遷加薪機會」時,到底有多少籌碼能夠爭取到多少薪水?粗率一點的說法,也就是每個人在老闆心目中,或者這個行業中的價值份量「你這個人到底值多少」的問題!
尤其工作到了某一個地步,就會豁然明白,原來「工作」與「賺錢」,其實根本上是兩碼子事!
就如同我前幾天分享的觀點中提到,若是追求一份固定領薪水的「工作」,頂多只能讓人的「生活穩定」好一些或差一些。
若要真正涉足「賺錢」,那必然都得是「有現金、要投資、找機會、有風險」,有時甚至得要在旁人的訝異或反對聲浪中,「辭掉穩定工作,專心打拼賺錢」!
所有年輕人想「靠著一份工作,能夠多賺點錢」的設想,都是還沒有足夠瞭解工作職場與人生財富的法則,其實是太過夢幻未切實際的想法!



倘若身旁其他人都是「兩萬二」,而自己真的想在工作職場中擁有比這個數字還要脫穎而出的薪水,打破「兩萬二」的魔咒,從來都不能指望勞委會。
首先,年輕人如何在能力表現上,優秀到讓你的老闆「不幫你加薪,晚上會做惡夢」,那才是真正本事!
當然周遭也會有許多「自私摳門的老闆、或見不得你好的主管」壓住了升遷加薪的機會;但事實上也別擔心也別哀怨,因為這也才是第二個契機到了,那就是「跳槽」!
當然,也不是隨便亂七八糟「東跳西跳」!你想跳,也要看人家對你的能力「需不需要」。
除了公務員之外,誠實來說,所有「生涯職場的→ 職務頭銜的→ 薪水變化的」調升,九成以上最終都是因為「跳槽」而來(也可以說是「被挖角」)!
也就是說,打破月薪「兩萬二」的魔咒,一切都在於回歸到你的「工作能力表現」,別人有沒有覺得「值得付給你」超過兩萬二?

年輕的你一旦創造了自己的「物超所值」,自家公司不認為應該給你「加到三萬三」,自然會有懂得的別家公司(尤其是同業)願意給你。
這是無論職場上的小業務或大總經理,都同樣面臨的數字真理,那就是:
當人家「真正需要你」時,自然願意給你四萬四、八萬八,甚至卅三萬三,全都因為「他需要你,而你值得」!
如果你不再被感覺值得或被需要,半毛錢人家也不想給!
至於對方「何時需要你,且願意給你更多」薪水?坦白說,在公司裡想靠慢慢升遷挺出頭,加薪的幅度到最後終究不會太大,同時也要看有沒有主管或老闆拉拔。
在此之前先到眼前的,幾乎都是「被挖角」或「該跳槽」的抉擇時機!



這次把原本政府的一項就業專案補貼,延伸解讀成「勞委會打壓大學生的薪資」;說實在真的很無聊!
同時用這「兩萬二」的數字,擴大成「王如玄輕視所有勞工待遇」,根本就是邏輯狗屁不通;如同說是之前慧慈之所以到立法院應徵,其實是她「想取代羅淑蕾擔任國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最讓人討厭的是,這些充滿曲解真相「又近視、又遠視」的說法,對於此刻薪水甚至還不到兩萬二的大學畢業生,其實一點幫助也沒有,甚至幫了倒忙。
「職場的薪水、生涯的身價」,只要是過來人都知道,其實是一段「打造自我能力、掌握跳槽良機」的人生「冒險情節」!
比較像是電影「法櫃奇兵」裡印第安那瓊斯的驚險經歷,或者像是金庸「天龍八部」裡遇見貴人的功力加持!而從來都不會是「本土連續劇」那種經常的變態扭曲,或者許多「年輕偶像劇」情節中常見的哀怨自憐!
在此,我並沒有暗示若要打破薪水「兩萬二」的魔咒,大學畢業生的年輕人,應該要少去學偶像劇裡面,那種整天「愛來愛去」。
但我確實相信也曾多年親身證明,趁著年輕時若真想好好「工作多加薪、賺錢不漏財」,現實生活中還是少在那裡「愛得死去活來」比較好!年輕人專心於工作,並好好學習更多實力,才會因為工作態度「有企圖心」而比較有機會先被拉拔,或者老闆主管看你每天飽滿的「精神面相」而會順眼許多!

之所以扯到這個觀點,當然還是因為那天餐桌上,兩岸的年輕男女明明聊著薪水「兩萬二」的話題,不知怎的,彼此開始似乎有點「眉來眼去」小曖昧起來。
到最後,厚~連台灣小宅男們,竟然都互相自告奮勇要排班「請假」,陪這位北京小辣女,去逛街買東西?!
於是我用力咳了咳、清了清喉嚨,順道毫不留情的,補充了一下這個比較有爭議性的,「年輕人少談戀愛、才能很快打破薪水『兩萬二』魔咒啦!」的老人家觀點就是~。
嗯,我想我能夠體會,王如玄的心情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927291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MorrisGuit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2K從哪來
2010/04/09 12:54
22K是人民繳稅來的,就我認為1塊錢我都不想出,拿去蓋一間大學圖書館,至少都還看的到,拿去蓋高速公路我也開的到,誠如作者所言,職場靠的是實力,要靠勞委會是完全的錯了,要苦民所苦也不能照單全收

karateboy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你的文章寫的真好
2010/04/09 12:47

你的分析真的是太棒了!

關於薪水, 我也有類似的想法. 薪水和房價蠻多類似的地方. 薪水有很大的成分是受到工作的地點影響. 同樣的工作, 美國的薪水通常比台灣高. 單純就是台灣和美國人力市場決定的價格. 這未必代表美國人比台灣人更努力. 就像信義區的房子往往比中南部貴. 但是屋況未必比較好.

當然人也和房子一樣, 沒有一個人是一模一樣. 個人在職場上的努力, 可以創造出豪宅和兇宅天壤之別的價差. 政府想升息打壓房價, 其實和22k的補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升息對靠薪水背房貸買房的人馬上就身受其害, 但是對豪宅市場可說是不痛不癢. 22k補助對高階人力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但是卻明顯打擊到中老年勞工的就業市場. 年輕人(某部分)其實是22k的受惠者, 但是卻在媒體渲染下變成受害者.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基本上官員的EQ與IQ都不夠
2010/04/09 12:46

用事實來證明

這是引用 104 的調查(基本上我認為這調查已經有刻意美化數據了,但結果還是很難看)

享用這待遇人一年後企業

工作確認方面:

不再續聘:兩成多

續聘:三成三

剩下的呢?!沒說很清楚

企業方面:(數據沒說明,但我判定這是屬於要續聘公司的回答)

有六成三的企業願意加碼薪資,

平均加碼百分之三點三八。

若以這數據來看,

企業普遍認為現在的新鮮人根本不直這個價


貪汙無罪嫖妓有理(一邊一咯,叫雞聯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啥都沒有就是一大堆刁民!!請參考
2010/04/09 12:29
文章中華"刁"民國

玉竹峰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理盲的台灣網友
2010/04/09 12:00
拿納稅人的錢去養這些像是把欺負老爺爺病人PO上網的年輕人,兩萬二不僅太多,而且浪費國家資源,得了便宜還賣乖!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