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3 08:24:36瀏覽6244|回應21|推薦44 | |
臨時在週末前來的冷鋒陰雨,就這麼恰好添上了清明的時節氣氛。 靠觀音山的林口台地一帶,是掃墓大熱門。一早在家旁附近豆漿店,難得盡是都會的陌生來客,把整個店坐滿了。 豆漿店裡淡淡的熱蒸氣很溫暖,但視覺上又如同門外的陰雨雲霧悄悄飄進來;因為早起而還滿臉倦意的掃墓客人,表情上乍看都有著一抹走入清明的惆悵。 「現在這麼『少子化』了,如果不是長輩要求,說不定都不會來了!」一位不到卅歲左右的曼妙女子,對著身旁其他的年輕家人,一邊夾著蛋餅一邊說:「我不想生小孩,那以後,誰來幫我掃墓呢?」 清明掃墓,是中國人一個文化承續的場景與現象;代表中國人一種對於「死亡與失去」的深沈哀傷,撫之以「感恩與紀念」的家庭文化義涵。 往往也融合著各地宗教信仰的儀式,一方面展現了死者必然緬懷過去的遙想,另方面暗示著生者對於無知未來的恐懼。透過一種將「過去與未來」的短暫接續,平衡了某種深沈莫名的愧疚或傷感。 不過,顯然現代社會的人們所遙想與恐懼的,再也不是「過去」和「未來」,而是屬於自己的「當下」! 因為對於「當下」的不確定感,許多人寧可選擇「單身、離婚獨居、結婚不生小孩」,這些被傳統認為是「無視於未來」的決定。 而這些當今社會上,應該算是家庭或人生的「趨勢選項」,倘若不到清明節,應該很少人會把「死後被掃墓」,放進考慮的利弊之中吧! 於是一早我把朋友從電話中挖醒,他們一家六口配合孩子下午有個學校活動,延到明天週日才會去掃墓。 「是啊!誰來幫你們掃墓呢?」朋友語氣惺忪,但邏輯還是很犀利,「一旦選擇了單身或不生孩子,未來你們要找誰或者誰肯來幫你們掃墓呢?」 「那又怎樣?」我想想他說的也對,但我的反擊顯然開口輕柔、火力更重,「你以為你們的小孩,多年以後還會繼續乖乖的幫你們掃墓?」 這可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電話兩端「家中兩男欲斷魂」的彼此奚落與無奈! 畢竟,無論單身客或多子男,對於今後「被掃墓」,誰也沒有比誰更有把握。 當然,人死了能不能灑脫俐落的放下一切,不再張望人間後代的香火祭祀,尤其是一種對於「曾經存在」的眷戀感;那跟每個人心中執著與捨放的能力不同。 但對於活生生有人在清明掃墓這事兒,即使在依然顧念親情的台灣社會中,文化變遷卻早已悄然濃重,開始將不同世代的態度與抉擇,分割成不同的時空。 許多移居歐美的台灣人,被分割了文化時空,清明節往往只是一個幾乎不會被記得的消失的節日。 但現在的年輕孩子即使身在台灣,屬於他們的價值文化,卻也讓他們在當下「移民」到了別的星球!對他們來說,春假連續假期,只是喘口氣的好日子。 還去期待他們今後能夠「養老」、還能「掃墓」,真不知道這種心境還應該保留,還應該想像?這種心態是幸,或不幸? 在這個清明時節的清晨吃完香菇筍包、喝完熱豆漿,我並無意深究探討「社會少子化」觸動文化層面的問題,或者配合著陰雨的清明氣氛,而多些今後自己「未來誰掃墓」的感嘆。 豆漿店裡來準備掃墓的陌生人,男女老少各式各樣,也還是有一家子喳呼熱鬧、小孩子跑來跑去的:也有中年夫妻兩人神情沈默黯然,低頭無語喝著米漿的。 至於那名不到卅歲左右(現在女性的年紀,因為微整型而不好辨識)的曼妙女子,一邊吃著蛋餅,之所以讓我多看一眼,除了她不經意的言談觸及,坦白說也還有她週末清晨誇張的乳溝輪廓。 「待會掃完墓,直接殺到墾丁,不知道會不會塞車呢?」她繼續說著,她說的是正在屏東墾丁舉辦的「春吶」,「喔,我就像清明節的白素貞,準備在雨中浪漫遇見我的許仙,哈哈哈!」 對許多年輕一輩來說,清明節的遠方沒有死亡沒有墓地,遠方只有到處充滿音樂啤酒,還有乳溝翹臀與浪漫邂逅的熱鬧春意。 離開豆漿店之前,我又多看了那女子一眼!她還不錯,對於清明節還有「白蛇傳」文化素養的聯想能力,也算不辜負她想引誘許仙的身材了呢! 以後誰幫我們掃墓呢?如果今後的清明掃墓,都只是一場順便的路過。 坦白說,包括我在內的「單身、離婚獨居、結婚不生小孩」的朋友,我們還是想辦法最後的「道行」,能夠上天堂或去極樂世界,無須人世間還有人繼續掃墓吧! 年輕的在世者,到了就算陰雨綿綿的清明季節,對他們來說,依然是一陣曖昧誘人的春雨呢! 等到獻上鮮花水果、點完香、然後看看手錶,他們接下來還是要準備趕路,一心只想要大聲用力的在陽光海灘上縱情吶喊!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