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沒有台客與陸客的日月潭
2010/02/07 13:18:55瀏覽11700|回應7|推薦34

週末清晨六點乍起,薄嵐才剛散去。
湖面清盪,沒有船隻泛開水痕漣漪,日月潭的美掀起風拂紗落的遮掩,這才讓人望見一整片飽滿珠潤的湖天山色。
原本想要在涵碧樓著名的陽台方床上,端念打坐一回;但天地一旦秀美成這般模樣,眼睛便再也忍不住閉上,只想繼續憑欄遠眺。
人生或者愛情的一切到了癡望地步,若演成一種流離姿態,那也是苦難臨頭前,最後一抹回味再三的甘甜。


十年的涵碧樓,最初容顏的華麗深貴,如今已然沈澱,飄來淡定的鬢領暗香。
整間房視野通透的設計,讓日月潭的美真正透窗飄入;卻也讓週末子夜翻身側睡時,斜望著對岸「玄奘寺」的明滅燈影,心中突然有一種在旅程終點躺下,一種難以言說的滿足與疲憊。
玄奘大師當時雙足迢遙,持著般若波羅密多,走盡絲路西天取經。
那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他在千年之前圓寂而荼毗火化之後的頭蓋骨舍利,最終竟然會安落在日月潭的這座寺中?
一位聖僧的頂蓋,當年在取經路上,遭歷了無數日與月的凝視照拂。
日、月成「明」,所以在這日月潭從子夜到清晨,從入夢到初醒,在魚白時分起身批衣、眺望晨曦。只想問的是:
「一切,都明白了嗎?」


包了一艘船遊湖,連同船家,一共才三個人。
過去繞著日月潭的環湖公路,或駛、或騎已經無數遍了,總以為那才是伸手環抱日月山水,最貪婪又最盡份的視角。
遊歷湖上所見的,那是屬於觀光客們指指點點的喧嘩角度,一向為我所不齒。
但一艘空寂的遊船,顯然還是可以模擬一場晚冬的山色漁舟入畫。
湖風讓人抖顫著,波痕卻讓人無言,心中便再也激不起遊客天生要去亢奮且庸俗的眼光與水花。
再回望岸上那座涵碧樓的夜居,原來越是能昭顯孤獨之色者,越顯奢華。
如同這場人生饗宴,越是能安享孤獨之味者,越能遍嚐人間盛況。



遊湖日月潭暫時船泊上岸,一路階梯準備登上「玄光寺」,就會開始聽到中國大陸的各方口音。
幾枚清早的咳痰,原本應該是落在北京深冬的街路旁,如今卻綴著日月潭緋寒櫻早落的粉紅花瓣,散在登梯的步道上。
幾位白髮老人在徑道旁伸展著晨操,他們的動作搭配著圍繞的法輪功海報,無聲介紹又熱鬧指控的,向著過往大陸客宣教著。
很有意思的是,喧嘩的大陸客,只有在經過這十幾階的敏感地帶時,才會瞬間保持沈默、低頭快步經過。
整座日月潭,也只有在這個角落,我可以瀟灑的舉足側望,並且成為微笑看戲的第三者與局外人。
爬上玄光寺,寺前「日月潭」三個大字的地碑,觀光陸客熱鬧的排著長隊,等待著擺姿勢到此一遊的拍照。
這是所有到日月潭觀光的大陸客,必須也必備的一張照片。
原來,根本就不用辛苦在對岸遍地跋涉,只要身為一位在玄奘大師寺前屋簷下掃地的沙彌,就可以清楚聽見對岸十三億人口的無盡回音。


日月潭的全新台灣味兒,是那座新開通的纜車,聽說遠眺的風景甚佳。
週末一早便排了人龍,我卻不打算去了。我想省一些時間,去伊達邵碼頭走走,這裡是日月潭我唯一想專程花錢消費的地方。
即使日月潭成為觀光客流竄的勝地多年,原住民卻始終在人流與金流的邊緣地帶。
商業的黃金地段指標,要有連鎖便利商店,乃至星巴客。
但它們夥同其他商店,對著來往的荷包們召喚著的,是在邵族的社區對岸,屬於外來漢人熱鬧有趣又擾攘無聊的地點;那是充滿著外來人群聚、餐廳路旁招攬、小店飾品林立的另一邊。
就算是到日月潭要買顆嚐嚐,而那些到處可見的白髮「阿婆」們,端坐在身邊一缸「鐵蛋」旁的她們,也都是台灣閩、客模樣,而非原住民的歲月臉孔。
遠方日月潭湖中小島的聖地祖靈,庇佑著的,只是一道名叫「生存」的單純祈願。
以貪婪虛妄所獵殺的一切,其實是天地間的自我;深廣湖水再多也永遠填不滿的,是心中那隻無法滿足的慾望之獸。
伊達邵原住民的店家老闆,深輪廓大眼睛裡,就算是文明的賺錢想像,相較之下,也依然透著一份天生的靦靦。
我想起稍早在對岸,在7-11旁想買一份蛋餅,面無表情的動作撒了一片蛋水、擺上一片薄餅皮,漢人老闆抬起頭說:卅塊!


到「玄奘寺」拜拜後,就該啟程離開了。
爬上大殿,卻看見玄奘大師塑像前站滿幾位光頭素衣的男子,正在合掌大聲唱誦。
仔細一看,他們是昨晚,在涵碧樓巧遇的日本僧人團。
入夜後從燭光門廳走出來準備散步,一輛遊覽車載著稀疏十幾位客人抵達。我注意到他們下車時的面貌、穿著與姿態。
日本僧人所獨有僧俗交融的氣息,我很熟悉,那是一種「修行的專注」,與某些「戒律的擱置」,奇妙的對比著卻又不甚衝突的狀態。
如今陽光燦爛的玄奘寺大殿中,他們來向著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唸誦著日語梵音的大悲咒。我站在後方,機緣巧合,於是便合掌聆聽。
玄奘大師的靈骨,當年從中國輾轉到日本,後來又從日本來到台灣。對照著西向取經的黃沙路途,這趟向著東方移動的渡海因緣,即使是台灣的佛教徒,知道者也不多吧!
文化歷史,透過宗教記錄留存,是一項誓言般的任務,抑或只是一種浪漫的憑弔?
無論如何,日月潭確實都是最好的位置吧!



我知道我始終別有私心,但能真正望見日月潭的靜絕之美,並不容易。
只有在某些角落的某些時刻,極其困難且珍貴的瞬間,這裡的天地山水,才能安然無雜染的入心入境。
需要有強大的隨興,不馴的意志,與孤絕的成本,把眼前的天光雲影勾勒成一片「沒有台客、沒有陸客」的日月潭,看著三兩原住民的小孩在岸邊追逐嬉戲著,入心入境的美,才能真正揉捏心頭疑惑,釋放出所有現實生活中的酸楚疲憊。
沒有陸客了,也就不會觸動任何有關兩岸與未來的憂慮思索;沒有台客了,便再也不會驚動政治意識與族群差異的敏感神經。
不是台客也非陸客,那麼在兩岸雙城中出沒的「你是誰」?這就回歸成佛門宗派幾千年來,永遠在參悟的那句話頭了。
在昨晚深夜遠眺著玄奘寺,即將閉眼睡入涅槃的片刻,我知道我聽見了一句無聲的答案響起。


繼續身在湖水對岸執著作態,回想一夜出入在醒夢之間的涵碧樓,也是可以的。
反正形式與格調的奢華追求,最終還是將奢華本身無情吞沒。
於是我還是啟程,離開日月潭了。湖光山色的美人懷抱,總是來棲息一宿就好。
如同每一趟人生的遠走與歸回,不懂的人,只能留下每一回淒然嘆息,多添張望。
懂得的人,總會留下一片寂然環視的最後癡望,一如望著這一片美絕的日月潭。
終將因為無常,而難免驚訝重逢再三的人生啊!
所以何須因為無常,而切切難擇,不忍轉身捨放?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759236

 回應文章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日月潭的寧靜之美
2010/02/10 15:29
主文倒數第2段對日月潭的形容,可真得B心啊!
這是五年前B從寒碧樓拍得的日月潭晨曦,如此的絕美有多少人錯過?又有多少人懂得?自然之美無價,但在開發過度的台灣想擁有一份寧靜無染,代價不僅高而且所剩無幾!

觀光業是長期的遠景(先從環境的雜亂整頓起吧?),陸客只是其中的一部份;為什麼台灣的觀光業者就這麼短視?美景和觀光客一樣有不同的層次和引導的方式,只有有眼光的從業者和主導者懂得運用和區分。如果哪天連日月潭也毀了,台灣還有什麼“開發”得出的景觀?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涵碧樓沒有日月潭
2010/02/08 10:28

涵碧樓還會是涵碧樓嗎?

只有玄光寺不因日月潭而成玄光寺,自成一格.

人生好像也是如此?只看你生活的態度和深度?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半瓶水搖晃晃
2010/02/08 09:43
想學文人騷客抒弄文采,卻不意像篇半瓶水搖晃晃的炫耀文。

vanessa13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王菲 . 無常
2010/02/07 20:11

看到文末,心底響起王菲 "無常" 這首歌...可以來呼應一下~


夜風微涼 樹搖月晃 雲兒在飛 我在想
水流 花兒香 一片夜色放心上
無....常....~~~~

ps:王菲快復出! (粉絲用力敲碗中....期待~ )


文青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過去式˙現在式
2010/02/07 19:26

陸客來台只記得阿里山日月潭

多少是來比較的

多少也是聞名而來的

帶過無數陸客到日月潭

幸好車上教育成功

未見自己的客人留下痕跡

日月潭也是我記憶難忘的一段回憶

現在過去了,未來期待中~~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1980年代的日月潭
2010/02/07 17:49
1980年代中期跟男友(前冤家)去過一次, 乘騎摩扥車繞一圈, 日月潭沿路風景真的很美, 尤其往湖面一望, 心情更感到平靜. 當時也照了很多二人合照相片. 之後那口子冤家嫌貧愛富出軌發生不倫戀, 跟俏妞跑了, 這些相片也隨即給撕毀了. 可惜, 可惜.

不過今年夏天有機會跟老闆娘及另一友人去日月潭遊玩. 日月潭, 2010年夏天等我來拜訪啦.

蘇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版主是好野人喔!
2010/02/07 14:36

版主是好野人喔!

可以住到涵碧樓!

像我們這種俗台客只能住文武廟的香客大樓而已!

PS:像我們就可以用300塊台幣住一個月,慢慢享受你那一晚的寧靜!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10-02-07 14:47 回覆:
用YH卡住青年活動中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