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孩子的藝術教育與美感能量
2008/04/20 11:30:54瀏覽1714|回應2|推薦13
昨晚和好友一家,在台北忠孝東路「糖朝」度過一個愉快的甜點宵夜。
他們唸大一的寶貝女兒從加拿大回來休假。與許多送孩子到國外唸書的家庭一樣,一家人渴望相較之下更為寬闊的國外教育,能為孩子的未來多添一些視野、格局與不同的機會。
得知這位長相酷似舒淇的小女生,選擇以「藝術」為學習目標,讓我從甜點中抬頭綻放燦爛的微笑。

在台灣對於藝術教育的概念,大多停留在「藝術創作」或「美術設計」的區塊。特別是家長往往拿自己的孩子與頂尖藝術家之間的距離,來丈量學習的價值、工作的機會及未來成就的可能。除非孩子特別有興趣被迫答應,否則寧可打退堂鼓認為「隨便念個什麼專長,都比學藝術來得強」。

事實上,國外的藝術教育領域很廣,無論是因為蘋果系列產品所帶動延伸到「電腦應用設計」「工業美學」的熱點,包括不同藝術媒材的藝術教育、藝術史學、藝術心理學、博物館學、美學與藝術哲學,都是從「藝術」為一個學習的戰略點,橫跨到不同學科並且渾然自成一格的領域。此外,特別是全球拍賣市場的興盛,讓現今對於「藝術管理」、「藝術品經紀」的頂端人才需求,非常渴切。這些都是在藝術領域學習上,非常有意思,同時深具潛力的地方!

我在年近卅多歲,因緣際會才開始有系統的進入藝術領域學習。做為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在繪畫、音樂、文學種種的差異,此刻當然不是筆不能畫、彈琴在小學程度,以及寫作早沒耐心的我,能夠從頭搞起。但作為一個多元資訊進出且接觸領域廣泛的媒體人,藝術領域涉及的上述包含的史學、哲學區塊,以及潮流中對博物館、藝術品及收藏拍賣的見識,確實為自己的眼界,捎來更具結構性層次的提升與幫助。

對於大部分的我們,如果不是一名創作者,作為好的「欣賞者」甚至「鑑賞者」,是可以努力的事。但固然藝術欣賞的主觀是一種渾然天成的價值,但若能經由學習而「更具系統的藝術欣賞能力」,卻是讓人更加幸福甘甜的事。藝術,是一種「法眼」;除了帶來一種「洞悉、直觀」的能力之外,尤其補足了「演繹與歸納」的邏輯能力之外,一種獨有觀察的定靜思慮,展現在對事物真相的「立體層次的掌握」。

如同站在一幅畫作之前,究竟是帶著貧乏的知識與蒼白的心態,去張望捕捉畫作的美感與作者的表達?還是張開心懷,去呼喚畫作本身的元素組合與作者當時的意念波動,主動為你敘述導覽這幅畫的核心與層次?這是所有藝術欣賞能力「過了門檻」之後,都有的共同體會。延伸所及,對於不同大自然風貌的領略、對於不同人們的個性呈現,乃至對於自我性格變化的觀照,都會因此帶來全新視野。

我的論文研究跨及佛教(宗教)美學、敦煌、張大千、欣賞畫作的受眾,到審美的內在傳播機制(接受美學),這些讓我讀得死去活來、思考得排山倒海的過程,也讓我以不同的系統去轉化我身為媒體人,對於尤其是所熟悉電子視覺媒體的某種觀察與領悟的角度。「媒體美學」與「政治美學」尤其是我意外觸及與探索的新領域。特別是在政治更透明低廉、媒體更多元紛亂的台灣,兩者領域往更具「吸引人」的方向變化,自然是完全符合人性需求與任何領域「由粗轉精」必然推演的過程。我始終認為,「真」與「善」無不落入相對的論辯,但唯有「美」擁有本質上直觀的認定,將會是未來一切驗證或承載於「真」與「善」的重要載體。

特別是此刻年輕一代,對於「美」的能量需求,幾乎是無所不在且更加自成一格的。全球多元文化的衝擊下,對於不同專業與文化的觀察、欣賞或吸收的能力,將取決是否能成為最高端的人才。更遑論孩子們透過網路的連結,自行的「美感進化」,顯現在頭髮、服裝、飾品及流行生活的點滴上,甚至成為自我型塑、自我符號象徵的基本元件。在此潮流當頭,「美感能量」的獲取方式,成為非常重要的能力;孩子們也是八仙過海、各有妙招。但真正能夠對此有強大幫助的,還是「藝術教育」。

台灣在「美」育的教育上,大概是最粗糙且沒有系統的。只有極少數懂得或略略有感的父母師長,從小對孩子能有一種引導的習慣。其實不只是才藝當中的音樂、舞蹈、繪畫及寫作等等,包括到博物館、美術館、甚至到戶外大自然,都提供了不少「美」的材料,是不錯的「美感教育」。當然,「興趣」可以是廣泛且不具焦點的啟發,但若想針對家裡有天分、或至少有興趣的孩子,想引導更具結構的成長,「藝術教育」將是重要課題。

藝術絕非不切實際。自古以來,藝術作為精神文明與現實價值的最頂端,驗證在藝術品的被吹捧追逐,而且延續以往直到後世。在我眼中,只有藝術品,能「幫忙」去掠奪那些最金字塔頂端的財富,然後在歷史、人性甚至戰爭的變遷中,重新讓財富隨著藝術品流散四方,而重新歸於平等。這是藝術觀點的經濟社會主義嗎?呵呵!我不知道。但至少對於眼前這位朋友孩子的小美女,倘若在藝術鑑賞與管理方面有天分,做為長輩的俗氣心態會忍不住抖抖眉毛,我們可是對於她因為對於高端藝術的瞭解與之後隨之而來的高端人際往來,頗有些「嫁入國際豪門」的微微期待呢!

這些年來,藝術教育單單為我帶來的美感能量,已經使得我在日盡枯竭的媒體工作與思想習慣中,重新取得源源不絕的甘泉。除了對議題觀察層次,產生新的象限與視角之外,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生活與價值,有了全新採集的能力。人至中年,要自得其樂又不消沈是很不容易的。如今這一點藝術的能耐與長處,可是讓我每天都忍不住向藝術女神合掌感謝的呢!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1799110
 引用者清單(1)  
2009/02/25 16:01 【造神記】 順手A來

 回應文章

Lawrenc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重新當一個孩子的美學
2008/09/10 22:41

王兄字裡行間暗示著一個更另類的美學空間:

最深沉也是最明白的美學

其實既近乎宗教  更貼近人生

就在我們困頓(不一定要「最」)的時刻

重新試著去學作一個孩子(有點近似歸零)

那是一種非常之美

當然它有時也  美得很殘酷


徐雁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精彩的觀點!
2008/06/28 09:27

雖然這篇文章看得晚了

我卻十分感動

自己也是藉著藝術的能量讓惡俗的生活有新的空間

雖然自己教的孩童來自中下階層

也複製的大人只有錢是一切的思維

我還是希望給他們我曾經受過的教育啟發

雖然受設計教育最終也未必走這一行

但我從此沒有無聊的時刻能親近許多獨特而有趣的靈魂...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08-07-07 00:02 回覆:
這麼久以前的文章~
厲害的人,都是能翻箱倒櫃的。

對於孩子的未來,其實「審美能力」或「美學素養」真的是很關鍵的一環。
所有一切,能不能再更上一層、更深一層,都是一種思路聚焦與穿透的能力。
只有美學,能幫助這一點。任何知識都無法做到。

我自己也是如此。
我所見的在所有國度,最頂的那一層人們,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