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強震前紐西蘭「基督城」文化區的時光足跡
2011/03/01 01:03:04瀏覽1364|回應1|推薦44

強震前紐西蘭「基督城」文化區的時光足跡

      對有過「921地震」或「汶川大地震」的華人來說,最近在「紐西蘭」第二大城,「基督城 (Christchurch,)  6.3 級強震一定感同身受。「基督城」(也有報導稱她為「克賴斯特徹奇」)是「紐西蘭」南島最大的都市,在南島東邊南向三分之一近海岸的位置,有著花園城的美號。

      「基督城」的強震離市中心較近,強震後市中心滿目瘡痍,大部份的地區水電供應中斷,電視的畫面看起來像是二戰期間被砲轟的域市。地震過後的四天,人員救援的黃金時段過後,死亡人數巳升至 145 人,尚有兩百多人下落不明。依据報導,三分之一的市中心建築要重建,怪不得「紐西蘭」的總理說,那可能是該國最大的災害。

      地震專家們認為,這次「基督城」的地震是去年九月一日該地區 7.1 級地震的餘震,它是屬於太平洋板塊向「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碰撞所造成的板緣地震。「紐西蘭」位於這兩大板塊的碰撞邊界,所以地震活動頻繁而強烈。

      「基督城」強震中,倒塌的建築物多是城中心的古建築,其中包括了地標性的百年大教堂。古建築是人們文化的結晶,也是觀光客的最愛,古建築物的倒塌是最令人心痛了。或許有一天某些建築會重建,可是重建後的建築,很難恢複到原狀,更說不上那數十年或百多年來所聚集的靈氣了。

      「阿慶」有幸,能在這接連兩次破壞性的大地震之前,在「基督城」中心地帶的文化區留下了時光足跡,想到這次的強震,市中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建築要推倒重建,趁著記憶猶新,找出一些相片把強震前的「基督城」文化區風光介紹給朋友們。

      到「基督城」觀光,通常是把遊客們送到城中心的「天主堂廣場(Cathedral Square) 」,幾個小時之後再回來接走。自古以來,這「天主堂廣場」就一直被認為是「基督城」的心臟,因為依据英國的傳統,在一個新的居民聚落或殖民點有了一所天主堂之後,才有資格正式被稱為「城市」或「都會」,人口的數目反而是次要。今天,這個「天主堂廣場」巳是該城近三十五萬居民和遊客們的首選會合場所。

      「基督城」的「天主堂廣場」是所寬敞而悠閒的所在,除了那哥得式的教堂外,還有一些有趣街頭藝術作品陳列。那鏤空的倒立圓錐形金屬作品不正是許多「基督城」風光相片中的實物嘕?廣場一角大型的西洋棋作品也別具風格。圍著廣場四週的是各式餐館和商店,對遊客方便極了。

      在「天主堂廣場」有像是觀光用的老舊電車車站,或許是班次不多,且文化區就在鄰近,因此電車的生意不怎麼好。過「天主堂廣場」,在「烏設斯特路 (Wocester Street) 」附近有遊客中心,「阿慶」拿了些資訊和地圖就放心的沿「烏設斯特路」觀光去了。

      「烏設斯特路」在「天主堂廣場」和「坎特布里慱物館(Canterbury Museum)」之間的區塊就是「基督城」的文化區,在博物館的旁邊和後面就是大面積的植物園了。

      近「天主堂廣場」一帶的「烏設斯特路」,兩旁充滿著商業氣息,各式各樣的櫥窗擺設在吸引著觀光客的眼球。過了這一段進入公園般的地段,「愛鳳河 (Avon River) 」彎彎曲曲地貫穿市中心,清澈的水慢慢的流著,大部份河流的兩岸巳開闢成河濱公園。並不寬敞的河面還提供了撐舟的活動,看到撐舟在「愛鳳河」的廣告和船隻,讓人聯想到英倫的「劍橋」。

      穿過「愛鳳河」,一棟古老的英式建築物就在眼前。這座迷人的安妮皇后(Queen Anne) 式建築曾是「基督城」的議會,當年人們討論市政的地方,因而保存了許多「基督城」的史料。可惜那天沒有開放,失去一睹舊貌的機會。

      快到「庭院劇場 (Court Theatre)  時看到路邊老爺車展示盛會。十多輛不同樣式的老爺車排成一列,對「阿慶」說,真是意外的觀光收穫。和別處不同的是,很多這次參加的車主都穿著早年的服飾,別有風味。「庭院劇場」是「紐西蘭」最大最活躍的職業劇場,經常表演經典和近代的劇作。

      和「庭院劇場」鄰近的「藝術中心(The Art Centre) 」是一棟哥德文藝復興式的老建築,它曾是「坎特布里大學」的校址。旅遊文獻上說這個中心有四十多個工作室,藝廊,劇院,電影院,餐館,咖啡廳,酒吧以及各式定期的展覽。那麼大的建築,那麼少的可用觀光時間,除了在外邊照些相外,只有割愛了。

      「藝術中心」的隔街對面,就是有著一百三十多年歷史的「坎特布里博物館」,「阿慶」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這間博物館收集展示了許多當地的古文化和自然文物,尤其是有關毛利族的文物。

      回程的路上被這古老地區的一座近代藝術建築所吸引,那棟現代的玻璃建築是「基督城藝廊 (The Christchurch Art Gallery) 」。藝廊是 2003年五月才開放的,替代了 1932年成立的 Robert McDougall Art gallery。藝廊相當的寬敞,相對的,它收集的藝術品卻少了些,或許「阿慶」對這年輕的「基督城藝廊」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期待。

      強震,重創了「基督城」的市中心。電視上看到地標「天主堂」和文化區「烏設斯特路」上一些樓房也被震跨。地震過去了,「基督城」和「紐西蘭」的人們加油!願神加添您們力量,順利的重建家園!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ultrychen&aid=4933216

 回應文章

weib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天災地變頻繁
2011/03/01 07:02

近年來世界各處接二連三的發生嚴重災變,真令人擔心是否地球已近「黃昏」呢?

基督城要恢復其原貌,也得花上一段很長的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