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5/01 05:28:29瀏覽3466|回應0|推薦41 | |
, 龍洞灣岬步道行 -- 斷崖上觀海的時光足跡 「阿慶」愛看海,面對著一望無際的海洋,不必用其他美麗的頌辭,那就是一種可以讓自己全然放鬆,可以忘我神遊宇宙的享受。看海的時候,若身旁是潔淨的沙灘椰林、再錦上添花的有夕陽餘暉,可真希望時光就被凍結在那一剎那。 到過世界上許多的海岸,也看過許多美麗的海景,這次返台小住,發現台灣的東北角海岸真是看海賞景的寶地。寫到這裡聯想到歌手余天唱的台灣歌曲,「回鄉的我」中,有一段歌詞內容好像是:「、、、走遍了天涯海角,也是故鄉的月較圓;吃遍了山珍海味,也是阿娘煮的較有滋味、、、」,不是故鄉情結的因素,東北角的海景確實是得天獨厚的,世界級的。
在台灣,自己沒有車也不敢開車,要到偏遠地方走走,是想都不用想的。能在龍洞灣岬步道上漫步,能在斷崖上觀海,要感謝內弟慶榮夫婦的愛心。他們知道沒車的困擾,也顧慮到我們的腳力,常常花大半天時間開車兼導遊,帶我們遊覽北台灣的眾多景點和祕境。
網路上的資訊說,龍洞灣岬步道串連起台灣東北角的兩大岬角,也串連起鼻頭角六百萬年前與龍洞灣岬三千五百萬年不同時空的地質年代。
石砌的龍洞灣岬步道長三公里,平緩的坡度變化,來回兩小時左右,適合老人和孩童的戶外步行活動。當然,年輕人在這地方活動的方式會更多也更精彩。
龍洞灣岬有著台灣北部地區最古老的地層,它布滿堅硬的四稜砂岩。六百萬年前的造山運動隆起成了山脈後,經風化和侵蝕形成了蛟龍盤據似的海灣,它也因此得名。今天,龍洞岬灣是集觀海、聽濤、游泳、浮潛、攀岩、健行、海釣、生態研究等戶外活動於一處的絕佳景點。
由地圖上看,從二號省道去龍洞灣岬步道有四個出口,北面的兩個分別近「龍洞漁港」和「和美國小」,南面的兩個分別近「西靈巖寺」和「龍洞四季灣」。為了讓我們省一些上坡的體力,內弟把車子開到「西靈巖寺」上方的停車場。那位於半山上的停車場並不大,能否如願停車要看運氣,聽說在假日時,常常是一位難求。
下了車,「阿慶」馬上就被那附近美麗的海景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沿著小徑下坡到崖邊的觀景台賞景和拍照。南向的岸邊是「龍洞四季灣」和「海洋公園」,那由九孔養殖場改成的海水游泳池和那白色渡假村似的建築很吸引遊客的視野,但仔細看,它們好像沒有真正融入到週遭的環境裡。
由半山腰的觀景台回到步道後,「阿慶」才有興趣去看那些立在崖邊的「看榜群」(布告欄)。它們主要是提醒遊客在東北角及宜蘭海岸要注意的危險區域,還有那有關瘋狗浪的成因和危險性。在公告的危險海岸區域裡包括了龍洞一支、二支,和三支。
什麼是龍洞一支、二支,和三支呢?由於沒有說明,「阿慶」只有自巳胡亂猜猜看它們是什麼。「支」,大概是岩岸邊伸展到海中的岩石礁台系列吧?然而那一、二,和三又是從那個地方算起呢?是從左邊開始還是從右邊開始?它們也可能是由礁台大小次序命名。總之,那面看榜的內容實在有待補充。
好奇的「阿慶」回家後看了一些文獻才知道,在龍洞沿岸有三列岩坪突出龍洞岬。這些突出的岩坪被喜歡海釣的人稱之為「支」,然而那一、二、三支是用大小,還是由左或右開始算的疑問,迄今還沒有找到荅案。岩坪是接近海面的,而步道是在斷崖的上方,那有關岩坪安全的看榜如果安放在要進入岩坪的小徑旁或許更有果效,是不是呢?
沿著步道上行,一邊是山壁,一邊是斷崖。在斷崖的崖邊長滿了近人高的海邊植被,看起來那些植物提供了遊客不少的安全感,然而實際上它一點也沒有安全保護的功效,也因此沿路常常看到斷崖危險的警告標誌。據說,以往真的發生過不幸墜崖的事件呢!
明知靠近斷崖的危險,為了能更清楚地拍到斷崖下那些岩坪的相片,「阿慶」免不了小心地在自認為安全的崖邊,以不同的角度猛按相機的按紐。
由停車場上行,遠方有兩座觀景和休憩用的涼亭,的確為步道的景色錦上添花。這兩座涼亭看起來很遠,但是走起來卻不怎麼花時間或感到吃力。到達第一座涼亭前,「阿慶」注意到斷崖下邊雄偉的峭壁,相當的有特色。 「龍洞灣岬」的峭壁是台灣最大的岩場,它的四稜砂岩是東北角最古老和最堅硬的岩層,非常適合攀岩活動。那天,或許時間或天候不對,並沒有看到任何攀岩的人們。
亭子是蓋在崖壁的上端,峭壁的另一邊和鼻頭角岬相望。「阿慶」想著,台灣的柬北角和北海岸的景觀設施如果好好地規晝和建設,應當可以列入國家公園的名單。
沿步道往回走的時候,注意到一條不起眼的小徑可以到達崖下的那座岩坪,那一定是磯釣愛好者的傑作。雖然有下崖的小徑,文獻上說,通常磯釣人是乘船到岩坪上釣魚的,或許步道旁的小徑只能下到崖底的某一座岩坪上面吧!
回程的步道上,在飽覽了海岸景色之後,注意力才分散到步道靠山的另一邊。靠山那一邊不太高岩壁也頗具特色。有的岩壁可作為攀岩新手的練習場所,有的岩壁美得像是一幅近代畫作,真是令人目不暇拾。
在步道漫步時,看到有兩位女遊客,尋找並挖取岩石旁的某類植物,他們已經裝了半大袋,然而並沒有停下來的跡象,那時真想鼓起勇氣對他們說,「把美好的植物多留一些給後人吧」! 如果「阿慶亅是步道園區的管理人員,一定會在進口的地方多加一個看榜,寫明: 「請遊客在離開園區時,只帶走風景和垃圾,不帶走區內的花草木石」。 回程的車上,「阿慶」自言自語,在龍洞灣岬步道賞景 -- 讚!;步道斷崖邊觀海 -- 美!。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