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26 23:24:28瀏覽1756|回應0|推薦8 | |
最近常常聽到乾貨這個名詞。啥意思?乾貨就是沒水份,就是真材實料。對岸把好文章,值得吸收學習的新知識都稱做乾貨啦。 傻蛋注意到的是,乾,有多乾,水,又有多水,乾和水,是程度的問題,而不是非乾即水,這個概念,好像啊,有可以應用的空間耶。 就像傻蛋寫些廢文,水份都是挺重的。到這裡為止,基本上都是水不是?水份重的文章或是故事,會讓人不耐煩,想要快轉,快點確認完重點,然後就跳過去了。特別是小說類的作品,真正的乾貨,會讓人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停不下來,滿滿的充實與滿足,而不會不耐煩。就像以前看金庸小說,常常一不小心就看到天亮了,熬夜了那樣。而水貨呢?大部分的情結都能猜到,都是一些老套了,而且,還為了拖篇幅湊字數,看到一堆和主線進行關連不大的瑣碎內容,要看得下去是不容易的。同樣的字數,同樣的厚度,乾貨和水貨,不能用書本重量來判斷價值的啊。 那麼,水貨一定沒人看的吧?對,如果是水貨,一定沒人看。沒人看也就沒人會注意到那是水貨。那我們看到的水貨是啥鬼?就是,一開始作者寫得還不錯,是很有吸引力的乾貨,也吸引了不少讀者,長期的跟文吧。然後呢?通常都是作者的靈感有限,又不想讓自己開始得到成功的作品太早結束,於是呢,就開始灌水想延壽吧。結果常常就是不想死,於是不得好死啦! 灌水湊數真的是一種很大的罪惡啊,還記得那種一顆三分球投了好幾集的灌水嗎?或是演一演突然劇情變得不知所云,最可惡的還是那種用之前的精華摘要湊數的,不知道讀者和觀眾會不耐煩嗎?位了灌水而灌水,那些水,毫無意義,毫無靈魂,純粹就是浪費,浪費作者自己的精神,更浪費讀者觀眾的時間。這當然是挺罪惡的啦! 為了某個自私的目的,弄個差不多的名目,但毫無細節用心的內容去胡弄,這樣的灌水,就會產生大量雷聲大雨點小的計畫。台灣的政壇幹的是,基本上滿滿的都是充實的水份啊,所以自然廢,自然被罵到臭頭。因為心態就水了咩,能確實的觀察判斷出政治活動的水份,要預測之後民調的變化趨勢,其實還蠻簡單的唷。 工作上也是。那種不知道工作的重點在哪裡,又怕被罵不敢問,又不想讓工作的呈現很直接難看的人,就會想方設法下些敷衍表面的工作,讓工作看起來還是煞有其事,變得複雜難懂了,然而工作還是沒有找到重心,到底在幹什麼,自己也不清楚沒自信,這同樣是一種灌水吧?這類水份高的工作越多,組織的效能就越差,什麼事也做不好,簡單的小事情每每都搞得超級無敵複雜,這個,大概就是管理崩壞了吧。 發現灌水,其實就是發現警訊,一定是有不好解決的問題,才會出現灌水。作者逃避現實,作品就會充斥水份,作品品質下降,既浪費讀者的時間精力,還把之前不差的作品給爛尾殺死了。不知所措,沒有方向,然後逃避現實的時候,就會灌水,做的事情都沒有靈魂與熱情,只是在為世界製造毒素囉?從某個角度來看,我們現在的經濟體系,也是有灌水與爛尾的趨勢吧? 好吧,廢文就繼續耍廢,多說點廢話吧。水是一種罪惡。那乾就是美德囉?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的,但,極限的乾貨,卻未必是好。怎麼說?通通都是重點,就等於沒有重點。人的專注力,精神的集中能力是有極限的,適當的張弛與留白,效果會更好。不要太乾,要有一點留白,控制密度或節奏才是好。這種留白,是水份嗎?或許用油來形容會比較好吧。並不是刻意為了湊篇幅轉移焦點的無靈魂的廢物,而是為了讓主題更好的被襯托與聚焦,為了讓想傳達的主旨更有效的讓人感受到,讓乾貨好下嚥的,自然是油脂了,而不是水份唷。但有時候,油和水,表面上看起來卻是很像,不好分辨呢。 記得之前看過兩部動漫,都是有大量重複的劇情。涼宮第二季有個很誇張的連續重複的暑假,雖然就大膽性,和劇情本身就在講重複這件事來說還是有其合理性,但畢竟幾乎毫無進展的混了好多集,很難不覺得水。而Little Buster也是有不斷重複的劇情,但每一次的重複還是有明顯的不同與有脈絡的進展,整個的安排就不會讓傻蛋覺得水,而是覺得這樣的劇情與節奏抓得很棒。在不在乎觀眾與客戶的感受,或許就是劇情水不水的最大判斷依據吧。 好了,到了這裡,下了這樣的結論,這廢文超級水的吧?一點意義也沒有吧?要說沒用還真是沒用。那傻蛋怎會想寫這水水的主題?想到乾貨的這些道理時,傻蛋直覺想到的是,如果要寫人工智慧程式,可能會需要一個判斷結果是好還是壞的判斷函數,才能讓電腦可以自行持續改善吧。但什麼是容易定義又可以應用的判斷依據?不可能是主觀的善惡啥的,好壞,這詞也主觀,也能搞死自己,耶,這個判斷水份的程度來做判斷依據,好像有點搞頭哩! 另一方面,擅長聯想的人,總是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方法。好比說把水份的判斷觀察,用來分析程式碼的質量,用來分析工作流程的精煉程度,更不用說用來分析小說的品質密度了。看穿了這個世界灌了滿滿的水份這個事實,到底算不算得上個收穫?這個傻蛋就不討論啦,再寫下去,就太水啦!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