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只是隨想
2013/07/03 23:50:52瀏覽429|回應0|推薦9

傻蛋上下班時走路時沒什麼在看路的,而是習慣想些有的沒有的。常常有些怪想法,閃過一下,也就忘了。喔,早上想到的東西,印象還在啊,寫下來好了。

前兩天有說啊,公司wiki網站的個人介紹沒寫,要我們寫一寫。寫英文的自我介紹,還真的是吃飽太閒哩,一整個的懶。但,說到要寫英文,傻蛋就隨意想到幾個句子,算是和工作有關的吐口水吧,沒想到兜著兜著,還挺順的。是這樣的。

Everything is nothing, and nothing is everything.

傻蛋的意思呢,是什麼都要(的奧客),(往往)什麼也沒。而那種想要能通吃全部的解決方案,沒有這種完美的萬靈丹(只是妄想吧)。

喔,然後呢?再來改變一下組合好了。那就是:

Nothing is nothing, and everything is everything.

排列組合的結果,還是可以任意解釋,還是可以用來吐槽。沒有用的垃圾與失敗的任務,不管怎麼裝飾與解釋,也不會因此變成幹得好。要把事情做好的所有必要條件就是那麼多,即使怎樣刻意加以忽略裝作看不到,該來的還是跑不掉。

這是沒啥特別的道理。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啊,即使知道什麼都要只能吃屎,還是狗改不了吃屎的什麼都要的那種人,還真的是不少。而那種期待不可能存在的特效藥,甚至相信或是依賴這種不切實際期待的人,又怎麼會少了呢?更不用說,事情沒做好就只會在那解釋原因,檢討別人的那種人,廢話一大堆,把解釋裝飾的力氣用在做事,事情早就做好了。而那種假裝事情很簡單,只要表面工夫做一做,戲演一演秀作一作,一件偉大的任務就能順利完成的那種便宜行事的官僚腦袋,更是從來都得不到教訓,事情做不好根本原因是自己的敷衍了事,卻又在那裝作不知道,怪天怪地的,繼續裝作那是什麼非戰之罪。成事不足敗是有餘,這不是什麼智商不夠高,身體素質不夠好的問題,有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腦袋,自然得享用廢柴表現伴隨而來的恥辱。

中國人最喜歡什麼微言大義的鬼東西了。其實傻蛋這樣的怪聯想寫是差不多的狗屎,只不過感覺剛好念起來順口,又和最近的部分感想有點共鳴,就突然覺得這樣解釋很有趣。這也可以是種遊戲,把一些字詞排列組合,任意的作解釋,會不會有時候也能有意外的發現呢?好記,又有複雜的意義,就能弄得很神秘了,像是在編寫武功祕笈那樣,配合每個人各自的想像力,還真的能變出一堆有的沒有的道理來。那,這份隨想,感想是啥?其實不管用什麼文字或語言,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把事情做好的心態或方法,解決問題的根本與釐清問題的技巧,甚至是刺激創意的方式,其實背後的道理都是一樣,要弄出萬千種組合來解釋一個道理,太容易了。如果目標不在道理本身,而在於那些看來花俏的口頭牙慧,那就很容易成為那種很能說,說得頭頭是道,但總體來說卻是沒用的傢伙。道理知道了,那些過程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死抱著看起來像小聰明的東西,愛不釋手,反而到達不了知的境界。就是這樣吧。

這又讓傻蛋想到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禪謁: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好像境界空靈,很厲害的樣子囉?人人都知道,人人都看得懂,是啊,就是這樣。但也就是如此吧?除了念佛的以外,這應該只是那種彼此吹吹牛,互相膨風彼此吹捧的談資吧?兄台近來清談功力大進,小弟拜服啊,這樣的彼此說些垃圾話,倒是一些人的生活情趣啊。然而這和這些知識與智慧的本質,又有多少相關聯呢?這首禪謁,其實要先知道另一首,或許才能體會其深意。這是禪宗六祖慧能悟道的名句,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一個叫神秀的,心胸狹隘的和尚,才華洋溢,本來被視為最有機會繼承禪宗五祖衣缽的。他做了這麼一首禪謁,來象徵自己的境界與修行有多麼高明: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怎樣?似乎就是一個很優秀也很努力的,那種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吧?慧能的菩提本無樹一出,就馬上要逃難了,不然可會被神秀搞死囉。但,應該有不少人是以神秀這樣的形象為榜樣的,聰明優秀又風光的偽君子,特別占便宜的那種人,就算是當和尚,也要當個領袖來襯托自己的優秀。這樣的人當大和尚,當宗教領袖的話,這大概就不能算佛教,不能算禪學了,而像官場之類的東西吧。要讓人明心見性以自省的禪宗如果讓神秀那樣的人繼承衣缽,這個傳承或許早就斷了吧。傻蛋想一定有人會這樣覺得,優秀精明占便宜才是王道,那個什麼都是空空空的和尚道理才是頭殼壞去吧,裝裝高尚還可以,信仰是萬萬信不得的,別人信就好,自己小孩萬萬學不得。其實這都是一個過程吧。從什麼都沒有,一無是處,到慢慢努力累積了一點小成就,再到得了莫大的權勢,人似乎總是一路往上爬的。往上爬的過程是有成就感的,但當達到某些成就之後,有時候往往想回到過去那樣簡單快樂的生活,卻反而不可得了。曾經追逐的成就,反而成為奴役自己靈魂與自由的枷鎖,不得不如此,而且還不能得到快樂。如果繼續保持向上的進步狀態也就罷了,還是有成就感與繼續前進的動力,但若是陷入困境,無法再往上突破的話,人就好像努力的在挖一個讓自己足以痛苦一輩子的坑,然後往裡面跳啊!有個叫彼得定理的說法,每個人總會被晉升到他根本無法勝任的職務,最後變成廢人。很諷刺嗎?但也挺寫實的。所以不同年紀,不同人生經驗的人,對這兩首禪詩的認知與感受,往往也都是不一樣的,甚至天差地遠。至於那些沒聽過神秀的句子,只知道慧能的名句的,對內涵的領悟,似乎又更不容易了吧?

再繞回來,很多人都會說,人要先經過見山是山,再到見山不是山,最後再回到見山還是山,才算有一個圓滿的智慧。很多人都會學,都會蓋,但是真的能從見山不是山回到見山仍是山的人,又能有多少?這一路的扭曲解釋任性牽拖,其實就是一個見山不是山的過程吧,怎麼想怎麼解釋都對,也都不對。如果執著於對與錯,占據有利的地位以獲得勝利那樣的無窮循環,太多可以發揮的空間了,最後就是各說各話,看似初衷是求道,但卻是越求離道越遠囉!智慧與真理是值得追求的寶藏,但,如果只是為了面子和吹牛方便,而不是抱單純好奇與探求的心態,那種汲汲營營可以不斷經營累積的東西,又怎能真的通向智慧與真理的大門呢?求面子得面子,畢竟nothing is everything,是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787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