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論迴文上觀察到的有趣現象
2010/04/08 20:52:05瀏覽355|回應0|推薦0

中時電子報,這個算新聞網站吧,有一個和別人與眾不同的特色,就是新聞的回應與評論,是在內容的下方呈現,不需要登入會員什麼的,就能直接看到。國內的公共議題討論,還有像奇摩的全民話頭條之類的東西在,一般而言,有品質有內容的回應是有,但是比例不高,說實在,都沒什麼看頭,包括社論本身與迴文,大部分都一樣的沒營養。傻蛋是個無聊的人,有時候看到某些社論的內容,會想去迴文給他唱個反調(中時字數的限制還挺嚴格),畢竟有些社論的內容,看了會是讓人搖頭的。有個有趣的現象是,中時的社論,會清除反對的言論,只留下附和拍馬的評論。早上看的時候,一堆人罵,一堆人唱反調,支持肯定的回應不多(是不是自己肯定自己不得而知),到了晚上一時想到,想看看自己唱反調的評論有沒有被人用更好的見解給拆台,嗯,去看了一下,只剩一篇狗腿回應文了,其他的,乾乾淨淨。這種情況是屢見不鮮的,傻蛋這樣不常回應的人印象中就有好幾次了,這個作法應該是固定的機制吧。情緒性的謾罵迴文,刪之可以整潔版面,這沒有人有意見的,不過呢,碰到意見相左的回應,不進行攻防,就直接刪除掉,這個心態又是如何呢?有興趣,又夠無聊的人可以實驗看看,他們是真的很認真在維護這些回應內容的,嘿嘿。不過,要說到媒體的公信力上頭,這樣的媒體所發出的聲音,只能當當參考資料,知道他們的意圖與立場,自然而然就會過濾他們提供的資訊,所以該媒體的社論,平均一篇傻蛋只看十秒鐘,很夠了,因為像樣的值得一讀的內容實在不多是也。

要認真想想的話,台灣似乎沒有個像樣的輿論空間,不是意識形態掛帥,就是過分商業化只剩腥羶色,再不然呢,像學生寫作文一般,文筆很OK,態度很中肯,但是沒有什麼想法,更別提可以執行的方案,這樣的模範社論,與前兩者構成三大主流。總結就是,台灣本質上沒有社論,想看有營養的社論,請英文學好些,去看紐約時報或華盛頓郵報吧,西方人敢於質疑,才因此有多元的觀點與發明創造的風氣,台灣的媒體似乎提供不了什麼有營養的東西,把這種不長進的文化當成理所當然,是對自我的一種戕害。這是一回事。

社論有其意義存在。威權時代,社論自然不能忤逆上意,否則會被當成匪諜,但是,社論在當時,並非無用。這是反映意見的一種管道,統治者為了自己賢明的聲譽,對於合理又不會威脅到自己統治的請求,沒有反對的理由,做好事,得面子,是雙贏。曾幾何時,台灣真正成為了民主國家,威權統治者無流血完成政權的移轉,主權真正在民,中肯的說,這算是世界上難得的民主成就。然而呢?在這種情況下,社論的意義,反而被模糊了,或者說,它反而沒有之前那樣有用。以前,在不威脅自身安全下,配合威權體制進行改革,雖然有阻礙,但是方向是明確的,社會比較有共識,也較有凝聚的價值判斷與道德標準。現在不然,政治,最高原則是擊潰對手,爭權奪利,要知道,即使藍綠的對決分了勝負,勝利的一方也有足夠的誘因再內部分裂,繼續爭權奪利下去,在民主的發展上,這似乎是很容易走進的陷阱,西方歷史讀一讀,這種歷程也是常見的,幾百年前就有了。內部搞爭權奪利搞得烏煙瘴氣,外行看看熱鬧或許是沒什麼大不了,競爭力卻會消失,貪污腐敗會如影隨形,揮之不去,人性本能上就會走上這條路的,堅持這個方向,不管換誰做領導,下場也很難有不同。惡性競爭下,沒有溝通,只有算計,從這樣煉獄當中存活下來的人,不管此人本來的道德多高尚,有多愛惜名聲,也很難不和腐敗沾上邊。相互毀滅的競爭遊戲,淬煉出的會是什麼樣的人,請自行想像。溝通,是口號,缺少有效行動,在這種氛圍下,定是如此的。大多數的行動,只為了從對手那邊多掙點好處,因此,言論的動機,大多是騙人的幌子而已,操縱輿論的目的是要從中取利,社會公義只是披在外頭的一張羊皮,都是假的。所以輿論自然不為人所重視,寫寫學生作文,湊湊數,夾雜著些謊言,再夾雜著些可以造成討論的八卦議題,格局如此,自然沒人會認真看待它了。透過輿論作意見的溝通,取得共識,這是天真的想法,不符合社會現實,是吧?社論是有意義的,溝通,甚至辯論,然後取得社會的共識,這個共識才能符合公眾的利益,才能帶領國家向上提升,這個意見傳達的過程,是民主很重要的一部分,關乎興衰,台灣這部分似乎沒有什麼長進,台灣有社論,但沒有真正的輿論,久矣!

刪意見相左的迴文,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作事與判斷的自由,自己的部落格,接受怎樣的回應,不接受怎樣的回應,他人無從干涉,媒體也是一樣的,他有自己的立場與態度,我們應該要尊重它,這也沒什麼好批評的。把這個現象對比到一個人身上的話呢,這似乎可以反映成人格特質的一部分,有自己的看法,關心自己的利益,不把別人的觀點當一回事,不接受或無視批評,只接受讚美與認同,這是一種成熟度還不太夠的態度,但也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態度。我們應該要包容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即使有些人自我中心強了些,過於個人主義,或是自私自利了點,我們也應該要給予基本的尊重,畢竟,有主動尊重別人的態度,相互尊重才有可能萌發。不能溝通,是對方能力或性格上的缺陷,該要可憐他們,不用和他們發脾氣的。不過呢,要是這類的人都是這個社會公認的菁英的話,那麼這個社會,似乎有點前途堪慮啦!

最後要說的是,包括美國在內,年輕人對公共事務的冷漠,在這個世界上都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危機了。如果主流媒體的社會菁英都是這麼一副德性,年輕人會對公共議題感到有興趣,那才真是見鬼了說。是危機還是轉機,有時候只有些微的差別,但不能正視問題,只會怪別人與推責任的傢伙,肯定看不到轉機的。要是這樣的人求神,神會聽,那個神大概瞎眼啦。心想事成,不是運氣,而是一種需要培養的實力,傻蛋這篇上下不連貫,想法沒聚焦的謬論,就以此句無厘頭的作結論了,嘿嘿。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391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