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1 23:22:06瀏覽300|回應0|推薦0 | |
決定文化與風氣的因素,是國家民族深厚的傳統,或是教育體系,是吧?肯定不是的,至少在這個時代不是。耳濡目染,直接間接的決定一個人視作理所當然的行為或規則的,必定是和生活息息相關,密切關連之物。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力,大概是比不上電視節目的威力,那樣強大。戲裡頭,理所當然的事,我們會不會被洗腦,也當成是理所當然?戲裡頭,編劇主宰的價值觀,對觀眾能沒有強大的影響力嗎?畢竟,大多數人沒有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判斷方式,只是配合周遭的人,努力的融入一般的社交生活,想取得一些人的認同罷了,其他人想什麼,他大概也要那麼想,不知不覺,文化的同化就在進行了。 這是一時想到的兩個觀點,怕忘記,傻蛋就先寫下來。文化與風氣,是由共同的生活習慣決定,那麼高收視率的電視節目,就是一般社會文化與風氣的一個,耶,照妖鏡吧。透過各項收視率排行榜,銷售統計數據分析等等的手段,應該可以瞭解現在這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甚至觀察文化與風氣變化的方向,所以,這類的資訊,不單是計算廣告合理收費時有其用處,或是決定產品研發方向,或是企業的業務經營方向時必須要考量,想要了解與預測整個社會風氣的演化,這些資訊是必須要弄得到位的。這是第一個觀點。我們想要影響,或是引導一個社會的發展,我們通常會稱之為教育,不論是學校教育教育小孩子,還是社會教育教育整個社會的成人,都是這樣。那麼,真正最強力的教育媒介,既不是來自學校,也不是來自政府的籌劃,而是來自,那個只受市場力量引導,幾乎不受道德倫理規範的媒體,電視是也。指引國人,應該怎麼想,別人是怎麼想的,大多不是老師或宗教領袖的箴言,而是熱門電視節目,或許未來有可能變成網路上的社群力量或是目前似乎尚未成型的相似互動節目,那自然而然,理所當然的潛移默化的效果。這是第二個觀點。 先說說第一個觀點吧。我們要做一門生意,必須要了解市場,知曉消費者的心態,才好因應,來做好生意。完全不知道顧客的心態,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那麼,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了解我們的顧客?一般來說,正常人都是用自己的經驗,自己的角度,來臆測他人的想法,不一定對,也不一定不對。當我們要臆測的顧客,和我們自身的差異越大時,這種方法就越是不靈光,會碰到大麻煩。外國人,不同宗教信仰的族群,把咱們台灣人的價值觀當成理所當然的強加在對方身上,這肯定會被當成白目,這些客戶肯定很難爭取到,就算用較好的條件獲得了客戶,維護客戶也會是異常困難,因為,我們根本不清楚什麼樣的行為能討好對方,什麼樣的態度會冒犯對方。可以去書店找與某某國家人來往的幾個注意事項這樣的書來惡補吧?問題就能解決了?文化與思想這門玩意兒是動的,一直在改變的,要了解對方,自然要即時的了解對方現在的動態,而不是可能已成歷史的過去,才能得到好處。要怎麼了解一個文化最新的動態,捕捉價值觀變化的任何微妙風吹草動?看看流行榜上頭,排前面的是啥,就是最好的途徑了。例如在台灣,像政治這個行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了解選民的想法,抓得準就能在選舉議題上佔得主導權。但是,一般的想法都是,用民調來作決策。民調是可以操弄的,這玩意兒其實沒有那麼實用,因為民調的題目是政治人物設計的,這些民調針對的範圍也是政治人物關心的,人民在想什麼,其實是兩回事。想看民調,想用民調來決策,自然為民調所誤導,其實根本上來說是被自己誤導。只有真正想了解人民想法,去觀察社會價值風氣的微妙走向,才能真正抓到人民的需求,贏得人民的信任。怎麼了解人民的想法呢?哪幾齣連續劇很多人看?哪些綜藝節目有許多人觀賞?有10%的收視率,可能隱含了有10%的人是深受該節目的價值觀所渲染同化的,哪部電影賣座,而該電影又是哪些族群在捧場的,這就是作為瞭解那個族群思想的一個很好的管道了。不論我們是否接受這樣的結論,像民視的許多高收視率鄉土劇,這些戲劇的火紅程度,確實影響了許多人,而戲裡那些勾心鬥角,搞黑道還是陰謀詐財的社會現實,也會漸漸被理所當然的視為這個社會的正常現象,或許同化不了有自己想法的成年知識分子,但小孩子很難不模仿學習,而深受影響的。工程總是偷工減料,不知道是社會現實,讓戲劇會這樣安排,還是戲劇這樣安排,讓這種行為成為見怪不怪的社會現實,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很難回答,不過方向總是一致的,當古惑仔之類電影開始流行之後,治安就要急走下坡,這似乎是不需要計較因果關係的,幾乎是必然的最終走向。說穿了也不過就見微知著四字而已。但這四字,並不簡單。要從細節觀察出人的價值觀變化的趨勢,需要相當的用心。民之所欲,常在我心,這話說來容易,但是,如何知民之所欲,用的是什麼方法?要應用在政治領域,要觀察的,可不是能上新聞版面的議題性話題,而是需要從風行的價值觀中,發掘出人民對未來的夢想與期望,找出那個許多人殷殷盼望的雛形出來,然後才有施政方針的制定依歸。不少人是活在幻想之中的,他們做的是無法實現的夢,但是他們潛意識裡總會有個比較務實,還可以接受的普通夢,只有用未來夢想的生活,才有辦法主導議題,取得人民的信任,也才有辦法做出有效的溝通來。這道理或許和去外國作生意很像吧,不了解顧客,就碰釘子,為了生存只好努力去觀察與學習,對顧客有一定的認識後,生意才能做穩妥。自負於了解顧客,卻沒有什麼依據,這很容易是自欺的妄想,只有抱著謙虛謹慎的態度,才不容易犯錯誤,其實,顧客再怎麼努力去了解,都是永遠不夠的,永遠有不知道的一面存在,永遠有尚未發掘的契機潛藏著,這還能有疑問嗎?所以說,統計數據,排行榜,它們的意義絕對不僅僅是現在應用的那樣而已,那可是了解這個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吧? 再來說第二個觀點。現在最紅的卡通節目,似乎是海綿寶寶。海綿寶寶,是個認真善良的,笨蛋。派大星,是個徹徹底底的,笨蛋。章魚哥,是個一般人,很平凡。蟹老闆,是個有點誇張的奸商。這樣的節目,對於成人來說,看幾個笨蛋搞笑,那是裝裝可愛,幽默幽默,無傷大雅的,但是,給思想尚未成熟的小孩子看,實際上會產生什麼影響,有人認真的去分析研究過嗎?一齣戲,我們總是會找到裡頭一個我們自我認同的角色,做為我們凝聚注意力,繼續觀賞下去的動力。可能是主角,可能是某個帥氣又利害的配角,也可能是反派大魔王,甚至可能是那知道一切,插話老是無厘頭的旁白,可以是一個,也可以在多個角色身上都找到自己。我們認同這個角色,把這個角色當成我們自己的存在般看待,進而讓我們自己與故事有較緊密的連結,找不倒這樣的定位在時,就很難避免感到枯燥。那麼,當我們把某個角色大致上看成自己的一種存在的時候,那個角色在戲中揹負的情緒,價值判斷等等,就很難避免的會滲透到我們自己身上來。看可愛的萌系卡通,看久了,自己也會自然的裝可愛,有那種呆呆的傻笑,這種潛移默化的效果,相信大家應該都有親身的體驗才是。有種說法,想當帥哥美女,就要多和帥哥美女來往,才能沾染到他們的氣質,變帥變美,道理不是一樣嗎?如果我們大家看的電視劇,裡頭都是一堆壞水滿肚子的人,可以預見,未來的社會裡,這種壞水滿肚子的人必然會變多的,這還能有什麼疑問嗎?移風易俗,如果讓政府以這種立場去介入電視節目的內容審查,相信政府必然會無可避免的濫用權力,搞些威權教條主義,或許消滅了部分可能不好的風俗,但是政府會因專制威權而變得腐敗,這很難避免,不當的管制,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但是,電視節目的劇情走向,對社會風氣的高度影響,確實也是很難否認的事實,而人民往往受到看腥羶色或是一些看熱鬧,找串門子話題的欲望所驅使,而放縱的讓動物本能引導自己的行為。這沒什麼不對,我們人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有自甘墮落的自由,不過,我們應該要自負責任,而不是要別人為自己埋單才是。其實別老說政論性節目禍國殃民,每個節目,只要有人看,就有不知是好還是壞的影響在,而這個節目的存在,是市場決定,是我們觀眾自己決定的。自己做主,自甘墮落,沒人管得著,讓自己與整個社會喪失國際上的競爭力,卻要求更好的國際地位與經濟成就,不是種不負責任的要求嗎? 決定文化與風氣的因素,傻蛋說,目前這個時代,主要是電視節目呢,你說呢? |
|
( 不分類|不分類 ) |